“没妈”的孩子被欺负,面对欺凌,请教会孩子这么做

老张育儿记 2025-03-28 20:43:41

表姐在外打工,原本是想提高儿子叮当的物质生活,谁曾想却让孩子受尽了委屈。

“没妈”的叮当成了被欺负的对象,在学校里被同学各种排挤、辱骂,每天都过得胆战心惊。

短短半个月时间,原本还算开朗的叮当,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突然之间沉默寡言,每天都是闷闷不乐。好几次,晚上睡觉都在惊吓中醒来,吓坏了表姐。

询问之后才知道,同学知道叮当是“没妈”的孩子,大家都合伙欺负他。看着身心备受煎熬的叮当,表姐决定再也不外出打工了,要陪在孩子身边。

为什么“没妈”的孩子,更容易被欺负呢?

在社交过程中,那些看起来“没妈”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成为欺凌者的目标。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欺凌者觉得这类孩子缺乏来自妈妈的密切关注和保护,是“好欺负”的对象。

而对于孩子自身来说,妈妈角色的暂时缺失,可能会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不安与孤独感,这种情绪会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

性格变得内向、胆小,平时不敢主动与人交流,这些“示弱”的信号,无意间都会吸引欺凌者的注意。

另外,孩子由于缺少母亲的悉心教导,在和他人相处的过程中,缺乏交往技巧和自我保护意识。

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很难准确判断他人的行为意图。使得孩子在面对欺凌行为时,更容易陷入困惑和无助,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被欺凌,这些信号要知道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要时刻留意他们的行为变化。

如果孩子突然间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提及在学校,或者社交过程中发生的事情,那父母就要特别注意了。

尤其是在询问时,孩子表现出回避、紧张的情绪时,说明他们已经受到了伤害,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原本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的孩子,突然之间开始抵触上学,或者频繁找借口请假,也需要父母引起重视。

身体方面的变化,父母也要多注意。

如果孩子身上出现不明原因的伤痕,或者衣物有破损、丢失个人物品,很可能是遭受了欺凌的信号。

要是孩子近段时间出现睡眠问题,晚上经常失眠、做噩梦;或者情绪波动异常,经常焦虑不安、抑郁低落;再或者成绩开始大幅下滑,都可能是被欺负了。

教会孩子自保,才是最重要的

1、勇敢说“不”,明确底线

一定要让孩子明白:面对欺凌,必须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态度。

告诉孩子:当别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或者进行言语侮辱、身体侵犯时,要大声且坚定地说“不”。

只要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态度,勇敢拒绝别人所有不礼貌的言语和行为,那大概率就不会被欺凌。

因为对方在拒绝声中,就知道孩子的底线在哪里,轻易不敢进行下一步的侵犯行为,毕竟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

2、及时求助,不要独自承受

如果被欺凌了,请告诉孩子:不要独自默默忍受,要及时向周围可靠的人求助,别让自己受更多伤害。

可以是学校的老师、同学,也可以是小区的保安、邻居。不要觉得害怕,相信这些被求助的人,都很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作为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要给孩子营造出信任、开放的生活氛围。这样,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才愿意毫无顾虑地像父母倾诉。

3、提升自信,强大内心

那些被欺负的孩子,他们内心多少都有些脆弱、敏感。想要他们远离伤害,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自信,这是抵御欺凌最好的武器。

生活中,要多鼓励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更容易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孩子的成就感会更强一些。

当孩子慢慢自信之后,他在面对欺凌的时候,就会更有勇气去应对。相信欺凌者面对孩子的自信,也会有所忌惮。

4、智慧应对,避免激怒对方

父母还要教会孩子一点:面对欺凌的时候,要学会用智慧应对,尤其是处于劣势的时候,千万不要用言语或行为去反击,以免激怒对方,导致后果更严重。

如果是言语欺凌,孩子可以暂时离开现场,不和对方发生正面冲突;或者直接用幽默的方式化解尴尬,不让矛盾升级。

要是身体上的冲突,视情况而决定。始终记得:自己的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大不了找父母、老师来帮忙。

写在最后:欺凌一直都在,尤其是妈妈长期不在身边的时候,更要提前把这些自保的方法告知孩子,让他们免受伤害。

0 阅读:3
老张育儿记

老张育儿记

和大家一起分享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