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d2b392f0abc4dd5341abc6f33327854.jpg)
1992年的《元宵大观灯》不仅让无锡影视基地声名鹊起,更奠定了无锡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影视艺术融合的典范地位。彼时,唐城的灯火与歌舞展现了无锡作为吴文化发源地的厚重底蕴。
如今,无锡的文化表达更趋多元:国家级非遗“精微绣”传承人赵红育为春晚定制的刺绣团扇火爆出圈,锡剧、二胡等传统艺术通过现代舞台焕发新生,泰伯庙会等民俗活动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场跨越33年的“重逢”,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无锡文化创新力的集中展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1ddff1f8e3538003aebe6f655f403f8.jpg)
本次元宵晚会无锡分会场将以“江南文化”为核心,呈现一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分会场选址备受关注,古色古香的寄畅园、历史悠久的薛福成故居、江南水乡风情的梅里古镇均是热门候选地。
精微绣、留青竹刻、江阴红豆金箔画等传统工艺或通过舞台设计融入节目;二胡之乡梅村的制作技艺与演奏或成为音乐类节目的亮点。
锡帮菜“三绝”(小笼包、酱排骨、肉酿面筋)、非遗美食“小阿姨甜酒酿”、马蹄酥、太湖船点等地道风味将通过镜头传递江南的甜蜜与鲜香。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d557f1c0d7c79974142cf0e0a065151.jpg)
2025年央视春晚无锡分会场的播出已为当地旅游业注入强劲动力:春节期间游客接待量突破1500万人次,南长街、惠山古镇、鼋头渚等景点人潮涌动。
元宵晚会的二次亮相将进一步放大“节庆IP”效应,推动无锡从“旅游目的地”向“文化体验中心”升级。通过晚会舞台,无锡不仅展示历史积淀,更传递城市活力——传统庙会与现代文旅融合、非遗技艺与短视频传播结合、科技产业与生态治理并进,勾勒出一幅“古今交汇”的江南新图景。
从1992年唐城的灯火辉煌到2025年非遗与科技的多元共舞,无锡与央视元宵晚会的两次“牵手”,映射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坚守与创新。这场晚会不仅是一场文艺演出,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宣言:江南古韵在时代浪潮中历久弥新,无锡正以开放之姿,向世界讲述“最江南”的故事。
(部分图片来源无锡发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