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听闻颜梅华先生离去的消息,小歪不胜心痛。
颜梅华,绝对是中国最伟大的连环画家之一。
他祖籍苏州,常居上海,曾绘画了上百部连环画,笔力精到,创作硕果累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0cd7b1b5fc24e41ea839ec371a3cfd4.jpg)
颜梅华大师作画
早年经历——转益多师,勤修内功颜梅华生于1927年,他的爷爷、父亲都是晚清秀才,舅公还是轮船招商局的领导,在这样书香门第熏陶下,他八九岁就开始练习书法,写得一手好字。
颜梅华从小热爱古典文学,上了年纪依然手不释卷,家中藏书无数,他最推崇的是一部《古文观止》,常读常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34d8c2b4e4915eac6372bae7ce0023b.png)
青年时代的颜梅华
少年时,他先师从西画大师颜文樑,后拜于国画大师吴湖帆门下,我们在颜梅华的画中看到严谨的透视结构,魅力四射的光影与张力十足的中国水墨,想必得益于这两位师父的影响。
颜梅华天赋卓然,又非常勤奋努力,据说他会带着馒头在动物园写生一整天,也时常在博物馆徘徊研究文物,遇到疑惑向历史专家讨教,只为了能让画面更符合历史,修炼这些“内功”后来都得到了回报。
五六十年代连环画赏析上世纪40年代,颜梅华开始画连环画,当时就声名鹊起,被评为连坛四小名旦之一,他画过大量旧式武侠连环画,主要是江湖豪侠题材。
50年代,颜梅华进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与贺友直、卢汶在一个组。他的好作品不断涌现,比如《卫公好鹤》、《李龙打鹿》、《马头琴》、《风云初记》。
1.《比目鱼》(1955年,新美术出版社,彩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4f5c9b96dd9f6e1214939565b18d842.jpg)
《比目鱼》封面
比目鱼是著名戏曲,说的是土豪想要占有美貌戏子,拆散了一对鸳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249e21185e6d3c1b170b568bc51c3a6.jpg)
《比目鱼》选页
土豪地主脸色透出青绿,仿佛一只恶鬼,也许正是当时连环画界不成文的规矩:故意丑化反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513e849d9b4b69f5a1428a67567d075.jpg)
《比目鱼》选页
女主绛仙被地主缠上,料知逃不掉,准备上吊。这时候一道天井光打下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0cfd0370d49eed0798dc9aed6430723.jpg)
《比目鱼》选页
夜深了,月光下,绛仙想着心事,庭院里白兔坐卧,葡萄树荫投到绛仙脸上。
2.《卫公好鹤》(1955年,新美术出版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d279a9db1e0e891aefea5994b653ee3.jpg)
《卫公好鹤》
《卫公好鹤》说一位玩物丧志,丧权辱国的皇帝,不重视人才,却把宠物仙鹤封官,这样早晚敌人会欺负上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ac94aea86773d5febd6522bb99f11dc.jpg)
《卫公好鹤》选页
该书黑白和彩色版都有,还是黑白的效果更好,有一种悠远的年代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d11ce121d16790a98a5ee37496792bf.jpg)
《卫公好鹤》选页
颜梅华曾说:“有了西洋素描的功底,再加上中国画的笔墨,就什么都可以表现。”
他确实做到了,精准的透视,以明暗调子经营阴影布局。读者看不到光线,但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光的魅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7befd58d514a7e57f9fd64392e4ff03.jpg)
《卫公好鹤》选页
颜梅华对画笔工具也不拘泥,铅笔、钢笔、毛笔都能随心所欲地应用。《卫公好鹤》很接近钢笔画,线条细短,也可能是用了极细笔头的毛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18052d4379950f72180690a0537e96f.png)
《卫公好鹤》选页
再来看宏大的战场:奔马,四驱马车,中箭战士倒下去,张皇失措的逃兵一路回顾,这方方面面细节都在巴掌大的区域呈现,不够过瘾。
3.《李龙打鹿》(1956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93bfbd4845f5fb9b822f935e72ef381.jpg)
《李龙打鹿》封面
李龙打鹿:猎人李龙自恃才高,不与他人合作,遇到老虎不敌,悔之不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e62f14067274628a3bac0ea04209f31.jpg)
《李龙打鹿》选页
颜梅华喜欢用钢笔素描来诉说故事,他画出一道道排线和网线来表现阴影,体现人物,动物,物品的质感,体积感以及空间感。这样的画法当时多见于外国题材连环画,在古典连环画中比较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2b071b8566ca8d0226bbdc67b0b066e.jpg)
《李龙打鹿》选页
他以钢笔线条疏密来表现黑调和灰调。与传统纯白描不同,钢笔画讲求对整体画面胸有成竹后,一气呵成,保证画面的自然流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9017efff15954631752e397b12e36cf.png)
《李龙打鹿》选页
4.《马头琴》(1956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64e540cfbc865b27ca7c8e12ce5d6ed.jpg)
《马头琴》封面
《马头琴》讲述了牧童与他心爱的小白马的故事,人马生死之情感动天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6c764af382418a42f5082e6ab72b107.jpg)
《马头琴》选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c9fdbcb84d4cdad31da1a3dbd738ba1.jpg)
《马头琴》选页
颜梅华的彩绘连环画水平也不错,在地上能看到水彩抹出的影子。
5.《白秋练》(1958年,天津美术出版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e20b3d6b31f77eb50834755ae5ca84b.jpg)
《白秋练》封面
天津聊斋是五十年代最优秀的套书连环画,颜梅华画的《白秋练》当属其中翘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e22d9d8d2d42874ed8edc1832c79b52.jpg)
《白秋练》选页
白秋练与之前的钢笔画不同,人物以传统白描塑造,背景环境则用上了西画的渲染技法。浓墨皴擦,黑白色块对比,这让画面更有重量,也更真实动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e3d79a72681a36254a077c77410bfc4.jpg)
《白秋练》选页
图为道士写了一道命令,可以免除白秋练的祸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3e456f54758bbd78156d27f1f05873d.jpg)
《白秋练》选页
清晨的太阳耀眼,男主角慕蟾宫望着道人远去。此处大量的枯笔皴擦,形成阳光、云层、晨雾,这样豁然开朗的景象,预示着蟾宫求到白秋练的生机,心中雀跃,未来可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690dfc88dcfbfd8b116aad901e0d31d.jpg)
《白秋练》选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bd32a3ae52e89b6229ca77a70bc86c7.jpg)
《白秋练》选页
大量的夜晚情景给了颜梅华施展空间,大量的明暗对比给这个鬼怪故事披上了诡异阴森的外衣。
这方面同样卓越的还有辽宁美术的王弘力,王老画的《梦狼》、《王者》也能吓坏小朋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092b3d522d44975ee19a4c52730add0.jpg)
有限的光源,浓郁的影子,这就比纯白描多了几分真实,令读者背后一凉。
聊斋故事本该如此,很多聊斋连环画就失败于平淡。
七八十年代作品赏析时间快进到70年代末,颜梅华重整精神,一直画到1985年。
这个时期,他的笔法更趋成熟,更具艺术感,以《白蛇传》、《黄巢起义》、《误入白虎堂》最有名。
1.《误入白虎堂》(1979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颜梅华为上美社画了三本水浒故事,《误入白虎堂》足以成为他的代表作,被多次精装再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7772f04f2226287a1596267d5724209.jpg)
《误入白虎堂》封面
颜梅华的连环画封面从来不含糊,很多朋友对他画的三国《白马坡》《火烧新野》封面记忆深刻。
本图可见林冲的宝刀铠甲都细节呈现,又有红绿蓝三个主色区分层次。伏兵四起,现场变得极度紧张。注意林冲的袍子上还有人影映出,前后左右都被堵死,他的升官之路就此断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0dc77b4d34e5feeef304407afbdccc5.jpg)
《误入白虎堂》选页
《白虎》一书,全部是运用传统的纯白描手法,基本看不到颜梅华惯用的阴影与黑白色块对比。高俅手握“脏物”宝刀,奸邪面目跃然纸上,对于反派也可以运用仰视镜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9a7fcb7bf19ca7a04ee85f76085f3b7.jpg)
《误入白虎堂》选页
林冲买刀,人物排布远近、疏密皆有文章,鲁智深双目圆睁,成为了视觉焦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1b310409f9873b3de1ce1de7c78ad37.jpg)
《误入白虎堂》选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70b7696101ee973bf2f6734c7731979.jpg)
《误入白虎堂》选页
林冲揪打高衙内。人物形象,姿态,动作,都充满着戏剧冲突,好看且耐看。可见颜梅华在白描方面绝不输给同辈老画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1f78e8dfab9d5980379652854a8c186.png)
《误入白虎堂》选页
2.《祖冲之》(1979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c9623e8e7ec8d8627bd97785e22b92d.jpg)
《祖冲之》封面
颜梅华的人物面容极有辨识度,五官相似,面阔浓眉,目光炯炯有神,这类就是妥妥的颜氏“主角脸”。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a12b395fea7a3c33885f61f6603f197.jpg)
《祖冲之》选页
《祖冲之》中有大量水墨阴影技法,用墨法就不少:烘墨,湿墨,积墨,破墨。擦、染、皴明明都是中国画的手法,却兼备西画的阴影立体,可谓是中西笔法水乳交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ad4bf77a60e8d195ffda0f2adc60b25.jpg)
《祖冲之》选页
3.《黄巢起义》(198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黄巢起义》是颜梅华自己最满意的连环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698d3a67076e4c389f957bb9605ee65.jpg)
《黄巢起义》封面
黄巢起义结合了新旧唐书等史料,更像是一本人物历史传记,而非演义。
主角叫黄巢,唐末著名起义军领袖,封面就能看出他鸿鹄之志的面相。他正在写诗,就是那首著名的“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
颜老习惯画点影子和烟雾,油灯的油烟排放有些超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39b86caba56efabd9b617adef83ce52.jpg)
《黄巢起义》选页
唐军抵抗部队失利,将官垂头丧气下楼,碉堡楼中的打光特效,仿佛在看一部电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a34c8cda5722639159732e389796d13.jpg)
《黄巢起义》选页
黄巢拄着剑,思绪万千,浓烟很自然地分隔画面,上半部分背景战争亦真亦幻,此处是妙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17bd163269e692fcd97409419cdbad5.jpg)
《黄巢起义》选页
战场上万箭齐发,战马突围,在20年前《卫公好鹤》中也有描绘,此时颜梅华有了很大进步,不再是单纯的钢笔画,笔力雄健,充满水墨风味,又不失构图的严谨,精致,精彩,大气!主将仿佛在迎接沐浴“箭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53d67bad706f363591aec85aaea6146.jpg)
《黄巢起义》选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714b7d8d2672cf4271d094c6345db6f.jpg)
《黄巢起义》选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7d1b73baa36d9abe574ca64e9021679.jpg)
《黄巢起义》选页
《黄巢起义》中有太多瑰丽浩大的自然风光,战场实地描绘,可以说每一幅都凝聚着颜梅华的心血和巧思,尤其是云雾烟尘的晕染,已经到了从心所欲的地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7601870195fe1104c76737309b78766.jpg)
《黄巢起义》选页
这部连环画值得大书特书,大评特评,本文篇幅受限,蜻蜓点水一番,以后会专题给大家分析欣赏。
4.《白蛇传》(1981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黄巢起义题材不够大众化,封面也不够吸睛,所以影响力有限。但颜梅华为浙美社画的《白蛇传》,在连友圈可谓路人皆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1ad4129a4e42cfc2ab501444b896c09.jpg)
《白蛇传》封面
白蛇传连环画版本极多,小歪曾盘点过有18种以上,颜梅华的版本广受好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53195f816222c49f10609a832a130b9.jpg)
《白蛇传》选页
白蛇传有的画面是纯白描,有的则是黑白色块,人物造型则多借鉴京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19bd1844769311475fce7004f793e70.jpg)
《白蛇传》选页
我最喜欢的是两幅:鹤童突袭与小青练功,场景优美,气氛独特,把光影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b2241ab0d298432e7432b5329410eef.jpg)
《白蛇传》选页
5.《张飞审西瓜》(1981年,少年儿童出版社)
张飞审西瓜包含了三则小故事,除了《西瓜》、另有《三岔口》、《武松打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222ed927b73ee3d048e9039599d6300.jpg)
《张飞审西瓜》封面
先看三幅武松打店,没有其他背景,“聚光灯”只照亮了主体人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b8f528ea9906b9b487fb65189c68678.jpg)
《武松打店》选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ea5446972d435534fadb803a570995a.jpg)
《武松打店》选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d2d4cf90b9a33afae449ec4ff7a8e1b.jpg)
《武松打店》选页
颜梅华是一位票友,他和董辰生一样,爱看京剧,擅长将京剧演员的高速动作默记于心,笔尖高度还原神韵,人物动作神态非常有张力,这本《审西瓜》这是颜梅华少见的纯水墨连环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506da2958430e13bd6437adc6888804.jpg)
《三岔口》选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99cd8ca3233761ec923a5ad4309e1a9.jpg)
《三岔口》选页
只是京剧风格连环画由少儿出版社出书,有点奇怪,少儿会爱看京剧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c68e605c4e55bd9382574b1c2ce50c5.jpg)
《张飞审西瓜》选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017506039929cbae5fb0157e0535968.jpg)
《张飞审西瓜》选页
6.《智取生辰纲》(1981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19cd9f375719a74d7198882e10f0bf5.jpg)
《智取生辰纲》封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0bbf654e370aaa98ed6ae36ad707d0b.jpg)
《智取生辰纲》选页
颜梅华的三本水浒故事系列,《智取生辰纲》与《杨志卖刀》远不如《误入白虎堂》知名,这就要怪上美社了,总是藏着原稿不再版,《白虎》的稿子因流落民间才得以与更多连友见面。我认为这三册水平不分高下,颜老对连环画任务都是认真对待,没有哪本敷衍了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6d13c39cc5d077938adc6a9ca814c2a.jpg)
《智取生辰纲》选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f52596720181a162a0c56fbf76eb0bc.jpg)
《智取生辰纲》选页
7.《高老庄》(198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0c01759b46dfb4abc0541da085d6700.png)
《高老庄》封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b684f22db4385336088f56ea9251024.jpg)
《高老庄》选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98be8645768aaadaa79f41bdb3d2dbe.jpg)
《高老庄》选页
颜梅华也画过西游记,猴子脸部像人,八戒则身形偏瘦。画神魔题材,颜老更是极力染墨,营造云雾缭绕气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01713ce39e005f63f29595941f37691.jpg)
《高老庄》选页
8.《杨志卖刀》(1985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f145fb5e76659d54add621c57a92741.jpg)
《杨志卖刀》封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2d64b13825a34e3bb4ac114902725cb.jpg)
《杨志卖刀》选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fecf7f5841e93134e730b11959faa02.jpg)
《杨志卖刀》选页
杨志卖刀是颜老离开连坛前的作品,跋山涉水、人马合一勇冠三军、秋风瑟瑟抱刀自怜,穿街过坊市井气象,这些不同的情景构图多变,极富故事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123d01ae79149e0b487815745f48850.jpg)
《杨志卖刀》选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1211e3edc774d2c4cc293be5ac80572.jpg)
《杨志卖刀》选页
颜梅华还画过一套水浒扑克,在民间广为流传,看人物面目风格,应该是80年代之前所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e9eb2b1aa29fe6c690ae7c312c18417.jpg)
《水浒扑克》选页
9.《鸳鸯剑》(1985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3285987c03ee7ef69b10c47ae8892eb.jpg)
《鸳鸯剑》封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2d37665436704882ad8e79994243b84.jpg)
《鸳鸯剑》选页
到了临退休时,颜梅华也参与了红楼题材,但无论是什么故事,他笔下的人物造型、姿态总是带有很强的戏曲风格。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57298bd38e9fb98cb610ee01bc05fde.jpg)
《鸳鸯剑》选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47f667c1525206f1dea7af05805b5a5.jpg)
《鸳鸯剑》选页
颜梅华的近代、外国题材作品颜梅华不仅是古典连环画强手,近代题材与外国题材也涉猎颇多。由于小歪对此类题材兴趣不大,所以一笔带过,大家欣赏一下就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43e5a15b4d95bca895bfbea8816d06b.jpg)
1955年《风云初记》封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a44fb84e4e1284ea27a7f4873c84163.jpg)
《风云初记》选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1b6fca4da50d92bf39d55019742cd73.jpg)
《风云初记》选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75e23b07aaa7bb877c634e142a96e41.jpg)
《狠狠抗击老沙皇》选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dd6eac9f18a99f4aabecd6b85695a6d.jpg)
《李家沟的怒火》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7545200c1da347465acf399da1cbbf1.jpg)
《卓娅和舒拉》封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32df71b2dfd6a58dccf78b5d37b42fd.jpg)
《卓娅和舒拉》选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2db091aa15665067e4cd05f86f51686.jpg)
1956年《礼物》封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fd6efbcd2502f60030b4261b19b24c2.jpg)
《礼物》选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da1de5267ed14d3cb216905a13a6531.jpg)
1958年《冒名顶替》封面
《冒名顶替》是一部经典的反特谍战故事,剧情跌宕起伏,颜梅华的立体阴影风格很适合此类惊悚题材,还没入手的连友可以考虑收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d2242cc648a28bc2d12c3124c7971eb.jpg)
《冒名顶替》选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90782050ca4758b9dd9f2daa4d8bd89.jpg)
《冒名顶替》选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5c8e68a7ac575f00a85ecff6be7e7eb.jpg)
1961年《为了生命》封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5be7a238b92c780e73fad0a3e478561.jpg)
《为了生命》选页
写在最后颜梅华大师生于上世纪20年代,40年代出道即成名,以豪侠题材连环画制霸上海。
五十年代他成为海派连环画事业的中流砥柱,80年代又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佳作迭出,收获无数读者粉丝,他以饱满的激情和精湛的技艺投入连环画事业,一生作品不下百部,为后世留下的数量可观的文化财富。
颜老的连环画,中西合璧,格调典雅,笔墨隽美,人物极其生动,造型飘逸古朴,构图巧妙脱俗,精细之中透出落落大气。
本篇只是选取他的一些特别出名的作品。还有大量短篇,合作作品,或者不太出名的,不胜枚举,就不再啰嗦点出。
五六十年代,正值连环画的黄金期,有四大名旦、四小名旦,颜梅华正是四小之一,作为这八位大师中最后一位宿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怎不令人悲痛?
随后,就在一个月内,严定宪、周申、韩敏、董辰生等艺术大师也相继离开。旧美术的辉煌渐渐远去,小歪心中很是惆怅。
好在新的一批连环画接班人也已成长起来,王学成、李明、杨苇、李翔、姜才华、周信用、王涌喆等等都扛起了大旗。
江山代有才人出,明朝又是岁华新。
新的一年,江户小歪还是会和大家一起,赏读连环画,共品旧美术,让这条文化龙脉绵延下去,一起加油!
喜欢旧美术连环画的朋友,还请不吝点赞与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