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老刘和他的妻子因健康问题前往医院,结果老刘被诊断出患有直肠癌。事情的起因是老刘的痔疮病情恶化,其症状包括大便变细、便血,以及排便不规律,时常出现便秘。老刘误以为是自己多年来肠胃不佳所导致,因此并未过多关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症状愈发严重,持续数月的腹痛和腹胀,甚至发展到几乎无法排便的地步。直到这时,他才决定去医院进行肠镜检查,不幸的是,结果显示他患有直肠癌。
在确诊后,结直肠外科的医生为老刘进行了腹腔镜下的直肠癌根治手术,成功切除了肿瘤。当时,医生曾建议老刘的妻子也进行筛查,但两人都未予以重视。令人遗憾的是,仅仅过了一周,老刘的妻子也出现了与老刘相似的症状,同样被诊断为直肠癌。万幸的是,经过及时的手术,她也顺利康复出院。
面对这一连串的打击,老刘在术后向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癌症难道也会传染吗?”对此,医生明确解释,肠癌并非传染性疾病,也不会在夫妻间遗传。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不良的生活习惯。简而言之,夫妻间经过长时间的共同生活,生活习惯往往趋于一致。因此,当其中一方存在可能致癌的不良生活习惯时,另一方也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餐桌习惯致使夫妻俩患上直肠癌?
老刘夫妇不幸双双罹患肠癌,这引发了人们关于肠癌是否具有传染性的疑问。然而,医生明确指出,癌症本身并不具有传染性。真正的问题在于,老刘夫妇共享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他们的饮食习惯,情绪状态以及可能的环境污染因素。
具体来说,老刘夫妇的饮食习惯对他们的健康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都偏爱“重口味”的食物,餐桌上经常出现腌菜和咸鱼干。而且,他们的节俭习惯也导致了剩菜和新鲜菜一起烹饪,一道菜往往会吃上三天。
值得注意的是,腌菜和隔夜饭菜中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当这些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会在口腔、胃部和肠道中与蛋白质分解产生的胺结合,形成亚硝胺。此外,他们的饮食结构——高糖、高脂肪、低膳食纤维以及过多加工肉类产品的摄入——也增加了肠癌的发病风险。
二、这几类人注意防范肠癌患病风险
1.“肉食主义”人群
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会加剧肠道的负荷,导致便秘问题频发,进而可能引发肠癌。
2.长期吸烟人群
香烟中的有害成分不仅可能导致肺癌的发生,还会提高腺瘤性息肉和大肠癌的患病风险。
3.长期便秘人群
粪便中存在着大量的有害成分,倘若长期便秘,会使得粪便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增长,进而显著提升肠癌的发病风险。
4.有肠癌家族史的人群
若直系亲属中存在肠癌病史,应重视并定期进行体检。
三、如何预防肠癌危害
1.阿司匹林
定期按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能够使结直肠癌的发病几率减少27%。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预防作用会随着阿司匹林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强。具体来说,每日分别服用100mg、320mg以及500mg的阿司匹林,可以依次将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13%、36%和50%。然而,这种显著的预防效果需要持续服药10年后才能开始显现。因此,在将阿司匹林作为结直肠癌一级预防措施时,患者仍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性。
2.合理的体育锻炼
缺乏锻炼导致的肥胖是结直肠癌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根据相关研究,每周进行3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高强度体力活动的人群,与不进行此类活动的人群相比,其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可降低15%。
3.合理饮食习惯
摄入膳食纤维、全谷物以及乳制品可以有效减少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如果每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10克,全谷物摄入量90克(或30克),以及乳制品摄入量400克,那么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将分别降低9%、17%(或5%)和13%。值得一提的是,发酵乳制品同样具有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效果。
4.定期体检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身体检,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特定危险因素的人群来说尤为重要。这些危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家族中有一级亲属曾患结直肠癌的病史(这类人群应从40岁开始进行筛查,而对于MLH1/MSH2基因突变导致的林奇综合征高危人群,筛查应提早至20-25岁;对于MSH6/PMS2基因突变导致的林奇综合征高危人群,则应在30-35岁启动筛查),或者本人曾有肠道腺瘤病史,以及患有8-10年长期未愈的炎症性肠病。对于这些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体检是预防和早期发现潜在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
5.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检查
如果在无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发现腹部有肿块,或者出现便血,以及大便的形状或排便习惯有所变化,那么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相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