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青岛地铁的第一集散地落在了青岛北站,8天客流超62万人次。
1、3、8号线在此汇集,青岛北站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第一换乘站。
早在去年国庆节,青岛北站就创造了日发送111192人次的记录,是山东铁路单日单站旅客发送量最高的客运车站。
“地铁+高铁”双铁带来的客流优势,正在逐渐改变青岛湾区大都市的格局。
2月6日下午,青岛党政一把手调研企业生产运行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其中一站来到青岛北客站及周边区域项目现场,详细了解片区规划、建设进度、招商引资等情况。
在现场,市委书记曾赞荣提出明确要求:
要加强片区整体谋划,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大项目招引,导入优质产业资源,实现商业、文化、科技、旅游等多业态融合,打造标志性高品质TOD综合片区。
年后首次调研就聚焦青岛TOD一号工程,不难看出这一项目在全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事关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的城市更新和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
更重要的是,作为青岛TOD一号工程的的青岛北客站及周边区域开发项目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和城市界面更新,而是希望通过全新的定位和一系列活力项目的导入,成为主城向北扩容的超级支点。

青岛TOD一号工程效果图
1
任何一座城市的超级项目规划都需要时间的打磨。
广州南站片区建设已经十年,至今仍在完善。
从2010年上海虹桥高铁站的开通,到首届进博会开幕,大虹桥商务区的建设用了8年。
如果再往前追溯,1921年虹桥机场就开始筹建,整个大虹桥的建设已经百年。目前大虹桥片区已经汇集了国家会展中心(进博会举办地)、龙湖天街、瑞安蟠龙天地、虹桥天地等地标项目。
2024年,大虹桥商务区仅闵行片区就实现了全年完成税收收入108.72亿元。
上海也实现了“陆家嘴+大虹桥”的哑铃型城市发展布局。
站在城市研究的视角来看,这是典型的“一个项目,改变一座城”。
作为青岛TOD一号工程的青岛北客站及周边区域开发,对于青岛的城市格局改变同样肩负着这样的责任和使命。
青岛TOD一号工程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北至金水路、东至四流中路、南至太原路、向西延伸至胶州湾畔,其面积规模与银川路、松岭路、海尔路、香港东路围合而成的金家岭核心区面积接近。
站在青岛主城区向北扩容的角度来看,青岛TOD一号工程不仅仅是让青岛北站更完善,而是在青岛高强度的前海开发之外,找到了另一个环湾锚点,这是青岛继沿海开发之后的又一个重大城市战略转移。

青岛TOD一号工程施工实景图。
2
过去几年,青岛北站的交通配套问题曾备受指摘。
而随着青岛TOD一号工程的建设,青岛北站的交通难题将迎刃而解。
青岛TOD一号工程的首开项目为青岛北站东广场地下空间建设。整个东广场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规划有地下交通连络通道、地下出租车网约车停车场、枢纽停车场、配套商业及附属设施等。
简单说,就是东广场的建设会将这一区域的过路车流、进站车流分开,同时建设大型停车场解决北站停车难得问题,以及实现“地铁、高铁”的无缝对接。
不过,由于东广场部分区域位于地铁1号线、3号线、8号线主体结构50米控制保护区范围及5米特别保护区范围内,因此东广场地下空间项目对施工的技术要求极高。
最终,靠着青岛地铁集团以及合作单位的精益管理,东广场建设进展顺利。目前,东广场地下空间现场土方开挖已全部完成,主体结构已完成85%。
由青岛青铁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的青岛交通商务区停车场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也被列入了2025年省重大项目名单。

与此同时,改造青岛北站东广场既有地下停车场,完善配套站前路和安顺路地面道路,实现出租车、网约车顺畅接驳换乘,也入选了青岛2025年15件市办实事。

这也意味着,青岛北站的交通拥堵将于2025年得到有效解决。
未来,该片区还将通过统筹安顺路交通,搭建地上、地下立体交通网络,串联高铁、地铁、私家车等多种交通方式,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打造高效便捷的出行体验。
3
如何更好开发运营这个城市巨擘,为青岛TOD一号工程注入灵魂,青岛地铁集团遵循站城一体化的开发理念,按照“泛文娱体产业”赋能,赋予其创意设计产业引领,现代服务业(商业商务)集聚的定位。
这个全新定位也意味着,青岛TOD一号工程将通过界面更新、产业导入、商业配套等一系列配套,成为青岛设计创新策源地、高智人群聚集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尤其是,能够大幅度提高城市形象的创意设计产业可以汇聚大量充满激情、创意十足的年轻人,尽情展现一座城市的活力。
在国内先进城市,设计已经成为了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
2004年,首届文博会在深圳开幕,当年,深圳就提出将文化产业培育成继高新技术、现代物流和金融业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
近20年来,深圳文化产业保持年均15%以上的快速发展势头,文化产业增加值由04年的16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750亿元,增长近17倍,占全市GDP比重由4%左右稳步增长至8%左右。
在深圳,目前有1万余家设计机构,20万设计从业者。深圳也成为中国第一个“设计之都”。
这个春节假期,《哪吒2》火出了圈,上映9天就成为了中国电影票房冠军,预计整体票房将会突破90亿。
《哪吒》背后的可可豆动画、墨境天合、千鸟文化等企业都位于成都数字文创园,直线距离仅百米,形成“步行可达”的协作网络。
根据公开报道,整个成都的文创设计产业在去年突破了2500亿的产值,占成都的GDP超过了11.5%。
文创设计产业,也成了成都名副其实的经济压舱石。
从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来看,青岛设计产业亟需补能,同时也潜力巨大。
以“未来设计湾”为营造理念的青岛TOD一号工程,就像一个引信。
从青岛产业结构来来看,智能家电、高端化工与新材料、现代轻工是已经成型的千亿产业,其他比如屏芯、海洋装备、汽车等产业均在冲刺千亿的进程。
青岛TOD一号工程通过打造设计产业示范区,也充分立足于青岛本地优势产业,结合产业规划,融合数智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重点招引数字设计、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时尚设计四大领域,瞄准全国、全球设计产业链龙头企业和设计大师,吸引中外设计研究院等高端产业机构落地,聚力打造山东半岛设计创新策源地。
4
青岛TOD一号工程还在积蓄更多商业和产业项目。
2023年7月,由青岛地铁集团和合生商业集团共同打造的商业品牌“青铁·超极合生汇”发布落地于此,打造环湾TOD综合城市样板门户、中国北方地区新商业模式的新地标。
超极合生汇此前仅在北京、上海落地。
在北京,超极合生汇已经成为了商业顶流,试营业首日客流已突破22万人次。
在上海,闵行超级合生汇拥有15000㎡的全球首个双电竞场馆,还拥有亚洲最深、世界第二的极限潜水馆。虽未开业,已经吸引了魔都的万千目光,被列为2025上海最值得期待的商业综合体。
青岛则是全国第三座落地超极合生汇的城市。
据悉,青岛超极合生汇将以“潮运动、潮文化、潮娱乐、潮都会”为主题,打造一个复合型体验式高品质的消费新空间,吸引更多年轻人集聚。

超极合生汇效果图
从两个超极合生汇在京沪的表现来看,预计青岛超极合生汇将会改变青岛高级商业布局南富北瘠的局面。
目前来看,超极合生汇项目的鲶鱼效应已经显现,青岛北站片区已经成为备受资本青睐的一片热土。
去年9月,青岛地铁集团与中国十七冶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将在青岛TOD一号工程开展投资合作,力争在3至5年培育一家具备一定规模和成长性的一流投资建设运营企业。双方将以青岛北站东广场商务组团为合作起点,先期启动超极合生汇项目、配套酒店项目、国棉六厂城市更新项目,放大“资源+投资+产业”综合效应,全面助力青岛北站及周边区域蝶变升级。
此外,青岛TOD一号工程还将引入九年一贯制山大附属学校,该学校将依托山东大学基础教育先进办学经验,填补李沧西部片区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空白,更好支撑低效片区焕新蝶变,预计2025年内开工。
通过设计产业示范区规划、东广场地下空间建设、超极合生汇与山大附属学校等商业和民生项目配套,青岛TOD一号工程项目的轮廓逐渐呈现开来。
下一步,青岛地铁集团还计划在西片区布局文旅产业项目,构建“一核多引擎"的文旅产业发展新场景,打造“一程多站”的游购娱新模式,通过充分挖掘青岛悠久、独特的地域文化,独一无二的“山海"特色,以及“创新、开放、自强、奋进”精神内涵,围绕“文、商、养、学、情、奇"等旅游要素,打造集聚“吃、住、行、游、购、娱”的全产品链和特色旅游链。
从规划看,这个占地3平方公里,总建面约650万平,产业占比超过一半的超级项目,建成后可为4.6万人提供高品质居住空间,提供约10万个就业岗位。
可以预见的是,这个青岛TOD综合开发的样板项目,正在加快迈向青岛环湾发展、主城区向北扩容增效的“第一站”和“新门户”。
椰风
有没有领导或专家调查一下科苑经七路地铁站的客流量?地地道道一个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