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乌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美英德法的不同立场与考量

刘苏看世界风云 2024-09-16 21:21:25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一方要赢,就必须让对方弹尽粮绝,经济崩溃,再也打不下去。

因此战争中打击对方的基础设施是最重要的取胜手段之一。

俄罗斯1小时22分速通乌克兰失败之后,俄罗斯就开始持续打击乌克兰的基础设施,削弱乌克兰的综合国力。

比如2022年6月,中粮集团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敖德萨的仓库、运粮码头都被炸毁,在马里乌波尔的有着巨大logo油料加工企业夷为平地,目的是破坏乌克兰的粮食出口。

俄乌战争,乌克兰不仅综合国力弱,而且全境被俄罗斯进行战略打击,若不是美西方提供的防空武器给力,乌克兰怕是早已战败。

但美西方给了乌克兰盾,却不给乌克兰矛!

俄乌战争坚持三年,乌克兰未能取胜,西方对乌武器禁令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乌克兰一再要求下,直到2024年6月份,美西方才稍微放开了乌克兰使用援助武器打击俄罗斯的限制。

2024年8月份,乌克兰发动库尔斯克反击战,攻入俄罗斯本土。

只要北约宣布解除武器禁令、以莫斯科、圣彼得堡为中心的俄罗斯核心区,全部在乌军的打击范围内。

泽连斯基再一次要求美西方完全解除武器限制。若乌克兰全面打击俄罗斯本土,必将加速俄罗斯崩溃的步伐。首先,俄罗斯经济结构单一,以能源为主,乌军若利用北约武器打击俄罗斯重点能源设施和港口,能阻碍俄罗斯石油、粮食及矿产等大宗商品出口,降低俄罗斯财政和外汇收入,增加俄罗斯进口国外短缺物资和军事原料难度。其次,乌军攻击俄本土重点城市,能制造民众恐慌情绪,引发通货膨胀和资本外流,导致更多人的反普京及反战。第三,打击俄军的军事设施和补给线,削弱其作战能力。

第四,影响俄罗斯工农业生产和军工生产,导致物资短缺,武器供应不足。

第五,扭转战场被动局面。

显然,只要西方放开武器禁令,胜利的天平将大大向乌克兰方向倾斜。那么为何西方一直没有放开武器禁令,它们的态度是什么呢?截止目前,一共有15个国家正在考虑放开对乌武器禁令,当然起决定因素的是美国,其次是英法德等国。下文对这些国家的态度和考虑一一进行分析。一,美国犹豫不决。最近几天,在泽连斯基的再一次要求下,英国首相斯塔默与拜登进行了解除武器禁令的磋商。据媒体报道,拜登没有宣布同意远程武器解禁。

可能的原因有两个:1,作为援乌第一大国,美国放开武器禁令,等于战争升级,俄罗斯肯定会展开报复行动;美国军事存在遍布全球,很容易遭到俄罗斯的报复。比如俄罗斯帮助胡塞武装或恐怖组织打击在中东的美军基地或红海上的商船,拜登要考虑风险。2,拜登并不关心普京的态度,他犹豫主要因为美国即将大选。在总统大选前两个月,允许乌克兰使用远程武器攻击俄罗斯的纵深目标,将战争做质的升级,风险很大。a,战争扩大或升级,对十一月份哈里斯的大选没有任何帮助。b,一旦红海被打掉油船,那油价就会快速飙升,现在作为执政党的竞选人哈里斯最怕的一个软肋之一就是美国的油价,油价一旦暴涨其他产品也会应声上涨,那这选战就别和川普打了。二,英国一直站在支持乌克兰的最前线,英国一直在说服美国。英国已经私下决定允许乌克兰使用由英国提供的风暴阴影导弹进行远程打击。

但这件事没有公开宣布,乌克兰已经向美国和英国提供了一份在俄罗斯境内实施打击的目标清单。尽管态度最积极,由于力量所限,英国必须考虑和美国同步。拜登表明态度后,英国首相斯坦默也赶紧附和说,关于允许乌军使用风暴阴影巡航导弹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的最终决定仍未做出。

但斯塔姆也暗示,这个问题会在这个月底联大会议上,与泽连斯基、拜登见面的时候继续讨论。

三,作为援助乌克兰武器的第二大国,紧跟美英的决策,不断进行调整。

2024年5月份,舒尔茨多次公开表示,他认为没有理由在乌克兰冲突中扩大西方武器的射程。“向基辅供应德国武器有明确的规则,这些规则是与乌克兰达成的,并且行之有效“。

但5月2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对舒尔茨进行了说服后。

舒尔茨又表示,乌克兰可以“在国际法框架内”使用提供给它的武器。

同一天,朔尔茨的新闻秘书斯特凡·赫贝斯特雷特进一步澄清了朔尔茨的立场。赫贝斯特雷特指出:“乌克兰的防御行动不仅限于自己的领土,而且也可以延伸到俄罗斯领土”。同时,赫贝斯特雷特强调说,他无法透露与基辅关于使用德国武器的确切协议,因为它们是保密的。

显然,只要英美同意解除武器禁令,德国会快速跟进。

四,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的态度。

除美英德外,法国、荷兰、波兰、瑞典、芬兰、捷克、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丹麦、挪威、加拿大支持解除武器禁令。1,法国态度积极,马克龙一直是主张向乌克兰提供更多军事支持的欧洲领导人之一,对于允许乌克兰使用西方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持相对开放态度。2,俄罗斯的欧洲邻国出于安全考虑,态度最为强硬,坚决支持解除武器禁令。

总体而言,大多数欧洲北约成员国倾向于支持放宽对乌武器使用的限制,但最终决策仍将取决于美国的态度以及北约内部的协调。

4 阅读:23
评论列表
  • 2024-09-16 2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