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开始只有“一个半人”支持出兵,这半个人指的是谁?

晨曦微露光芒 2024-12-05 20:48:04

长期以来,网上流传: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时,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只有“一个半人”支持出兵。在50年代中后期,毛主席也发表过类似的说法。

如今传得最广,也受大家相信的一种说法是:毛主席与彭德怀作为当时少数支持出兵朝鲜的中央领导,加起来应当就是“一个半人”。

可翻看党史文献以及有关资料,这样的说法不对对,所谓的“一个半人”除了毛主席之外,另外半个人其实是周恩来总理。

关于中国出兵朝鲜的动机,在这70多年来意见纷纭。从中俄两国档案文献陆续披露的今天看,这一重要决策的客观条件,以及在这种条件下形成的决策目标,前后多次发生变化。

其中尤以毛主席、周总理二位领导人的决策思路,还有实际干预最为重要。

先来看看毛主席选择出兵朝鲜的决策思路。

1950年5月14日,即朝鲜战争爆发前,解放军正积极准备解放台湾的战役。毛主席当时已得知,斯大林同意金日成在朝鲜半岛采取军事行动,完成对南方的解放和统一。

从客观上来讲,毛主席不反对朝鲜通过武力手段实现统一,不过他希望等中国完成统一,即解放台湾后,金日成再采取实际行动。

但事已至此,面对兴冲冲地金日成,毛主席不好服了拂了对方面子,只得提醒朝鲜方面要提防帝国主义的干涉。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正式爆发,美国立即出兵干涉,还在联合国的批准下组织多国部队。中国及时作出建立东北边防军的决定,以备不测。

后来在朝鲜人民军不断向南推进的过程中,毛主席多次提醒金日成斯大林:立即防备敌人在侧后方登陆,中国可以派军队化装成朝鲜人民军秘密参战。

因为斯大林有诸多考虑,解放军错过了最佳出兵的时机。三个月后的1950年9月中下旬,美军于仁川登陆成功,彻底切断朝鲜人民军后路,战局出现逆转。

金日成及其麾下的精锐部队已经被打得七零八落,中国政府同时向苏联和朝鲜提出紧急出兵的要求,却还是因为斯大林的犹犹豫豫,导致解放军未能在此时出兵。

往后的一个月里,朝鲜人民军主力已被击溃,三八线一带处于无人防守的状况,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开始越过三八线。斯大林和金日成同时坐不住了,要求中国立即出兵。

鉴于朝鲜直接的军事求助,当时中国的多数党政军领导人认为:出兵有利时机已经错过,应当谨慎行事。

毛主席一直没有改变出兵朝鲜的想法,他在政治局会议上努力说服其他参会人员,并决定组建志愿军,于1950年10月15日开赴朝鲜。

战局的瞬息万变,加上苏联方面的态度,让中国实际出兵援朝的日子一再被推迟。

到了1950年10月18日,朝鲜人民军已经完全丧失防御能力,且美国大量军舰出现在三八线以北的咸兴海面,形势更加危急。

与此同时,毛主席再召彭德怀进京紧急磋商,最后决定志愿军所有部队按照原计划于1950年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军队只能凭借简陋的装备与占有海空优势的“联合国军”作战,能否取胜或阻挡敌军北进已毫无把握。

往后的三年时间,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配合默契,共同击溃“联合国军”。

结合分析各种史料,毛主席对于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思路一直是坚定不移的,那就是“宜早不宜迟”。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中国错过出兵的最佳时机。

至于周恩来总理,他在毛主席决策开国第一战时,就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并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1950年4月中旬,周总理主持召开第28次政务会议,他向大家透露:中央要进行大裁军,到1950年5月,把军队数目从当时的560万减少到400万。

同年5月16日,周总理出席全军参谋会议时专门讲到军队整编问题。

6月24日,周总理主持政务院第36次会议。会上,他特意提出:解放军要在短时间内进行120万大裁军。

就在周总理正式宣布解放军将裁减120万人以后的一天,朝鲜战争爆发。

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不仅公开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干涉朝鲜半岛内政,同时决定以武力阻止解放军进攻台湾,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向台湾海峡出动。

中国立即作出反应,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6月28日向世界发出中国人民强有力的声音。

随着朝鲜战事的发展,作为主持军事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和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密切关注着朝鲜战争局势。

一个月后,周总理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两次主持召开讨论保卫国防问题的会议。会议讨论的重点还是解放军需不需要立即派兵支援?除毛主席之外,大部分领导人态度还是较为保守。

周总理当时已经和毛主席站在同一战线,他认为:美帝国主义如果彻底打败朝鲜人民军后,下一步必然进攻中国。解放军出国作战。不仅是帮助朝鲜盟友,更是帮助自己。

看来,二位伟人的想法已经不谋而合。

往后两个多月时间,由于朝鲜战局不断恶化,中央领导就是否立即出兵援朝一事召开会议进行激烈讨论。

当时除毛主席、周总理等少部分领导决定立即出兵,大多数领导同志认为:中国连年战争,破坏很大。而新中国才成立一年,当务之急就是发展生产,不到万不得已时最好不要打这一仗。

一时难以形成一致的意见。

1950年10月3日凌晨,周总理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通过他和印度政府,将中国政府对朝鲜的局势严正立场转告给美国政府。

周总理当时是这么说的:“美国军队正企图超越三八线,扩大战争。如果他们这样做,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一定要管!”

周总理的这番发言,已经明显代表了中共中央、毛主席以及他对解放军出兵援朝的实际态度。

10月6日,周总理受中共中央的委托,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包括各地区负责人在内的党政军高级干部参加的中央军委会议,商议部署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事宜。

10月8日,周总理受中共中央委派,乘飞机秘密前往苏联,向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通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出兵朝鲜问题上的态度和决定,并商谈中国出兵朝鲜,需要取得苏联的军事支持和援助。

1950年10月19日,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周总理则在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主要负责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

毕竟几十万大军在前线,后勤保障是一个极其突出的问题。周总理在志愿军出国作战前,对相关问题就进行了专门研究。

为此,他老人家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总后勤部长”。

而自1951年7月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周总理亲自参与谈判工作。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边打边谈,最终以敌人的失败告终。

1953年7月27日,美国侵略者在战场和谈判桌上均遭到失败,不得不在板门店与朝中代表正式签订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条约——《朝鲜停战协定》。

所以,在决定中国是否出兵朝鲜这一重大决策上,毛主席的态度一直很坚决,那就是必须尽快尽早地出兵。

周总理的态度也比较积极,并于1950年9月前后,就已经和毛主席基本上统一了看法。

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主席谈到出兵朝鲜这一问题时,曾说过这句话:“开始中央同意出兵的只有一个半人,一个是我,另一个就是周恩来同志。”

参考文献:

[1]吴志菲.周恩来参与决策开国第一战内幕[J].党史文苑,2010(17):25-31.

[2]沈志华.中国出兵朝鲜内幕[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5(04):26-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