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极越和小米,谁像苹果,谁像华为?

代天看汽车 2024-09-15 17:56:58

谁会想到,在iPhone演化到了第16代的时候,在智能手机几近卷无可卷的局面下,华为Mate XT凭借三折屏的概念,再次创造了新场景与新需求,让江郎才尽的昔日霸主相形见绌。

科技界春晚的头衔,也正式从西方旧金山转移到了东方深圳湾。

背后的本质,是尽管每一类商品看起来已经卷到了尽头,但你的产品也不能一成不变,C端的需求永远会随着B端的供给而膨胀。

作为同样高度依赖科技驱动的消费品,汽车也是如此。

如果你还在怀疑这个世界是否还需要一台全新的中大型纯电轿车,那大抵是你没有像三折屏的Mate XT一样,努力地挖出了新需求,并将技术革新转化为匹配其新需求的新场景。

比如一周前上市的领克首款纯电C级车Z10,愣是把年轻人热衷的电竞房与智能电动车做了个巧妙结合。

3万块钱,可以把后排变成带AMD独立显卡、17英寸三星OLED屏、1TB固态硬盘、机械键盘、电竞鼠标、电竞耳机、折叠桌板、电竞座椅的电竞房。朋友,更关键的是,它还有不限流不限速的5G网。你说这个号称国内唯一可以同时畅玩3A大作和PC端游的电竞座舱是伪需求么,但对于电动车主来说,在车内无聊地等待充电的半小时到一小时,显然是一个亟待被用心解决的痛点场景。有了对电动时代催生出的全新需求的洞察,再加上如同把PC电脑搬上车的Makalu计算平台、算力达到8295 1.8倍的AMD V2000A桌面级系统芯片、哈曼卡顿23扬等硬核技术和配置的支撑,即使在市场上已经堆满中大型纯电轿车的今天,领克Z10依然没有流俗于冰箱彩电大沙发,而是创造了与品牌调性、技术长板和用户需求都很契合的独特座舱体验。

如果你不想掏这3万,电竞套装就是吸引你去关注这台车其他亮点的外衣,比如15.4英寸2.5K中控屏、25.6英寸AR-HUD、Flyme Auto沉浸体验与Co Pad多屏互联,这些“同级最智能”的基础配置强。再加上领克与魅族定制的手机,以及随车发布的星纪魅族AR智能眼镜,你要说智能电动车已经没什么可卷的了,那你只能和iPhone 16一样,收获一片“不思进取”、“江郎才尽”的唏嘘。

在东西方科技春晚同天较量的当晚,全面对标特斯拉的极越07,也以有别于特斯拉的新场景打造,上演着“智能化需求远未卷到头”的戏码。

除了取消实体换挡与按钮的删繁就简,以及搭载U型方向盘与采用纯视觉方案的前瞻智驾思考之外,极越07基于百度的文心一言大模型,创造了SIMO这个车内AI的新场景。

有别于NOMI等只聚焦车载功能本身的上一代语音助手,极越07的SIMO拓展了语音交互的边界,用起来和PC端的CHAT GPT没什么区别——什么都可以问它,甚至让它扮演成你的男女朋友。当你想象不到智能座舱还能怎么智能时,极越07创造了车载搜索引擎的场景,为用户提供了知识付费时代可随意获取知识的情绪价值。当然了,AI好不好用,数据训练是关键。SIMO的优势在于文心一言强大的数据库,3亿用户,6亿日调用次数,在中文互联网里比经验,百度还是老司机。

这还没完,在极越看来,行业对于车内越来越大的屏幕究竟有没有用的争论,也大都源自对洞察需求痛点的迷茫与场景构建能力的缺失。回到第一性原理,手机导航的最大问题,是受限于先天的物理尺寸导致地图路线不够醒目、导航信息不够丰富,以及手机摆放位置不便信息的阅读。

极越07采用的35.6寸横向长屏,能同时展示车道级和全图双视角,同时将车道级导航地图与智驾SR信息融合,把绿植、精细化的车道线、斑马线、甚至前车尾灯等元素1:1呈现在大屏上,尽可能让你身临其境地开对路。

发布会上,极越CEO夏一平直言极越07是特斯拉还没有造出的Model 5。依我看,极越07也不用非得和特斯拉一比高下,毕竟在智能化场景的挖掘上,中国品牌们的想象力与洞察力已经独具一格。更何况特斯拉的续航还没达到880km,没有35.6寸6K带鱼屏与文心一言,更没有19.99万起的价格。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在未知中创造新需求,毕竟这比遵循先行者定义好的游戏规则难多了。

市场上也不乏像iPhone16一样选择路径依赖的选手,比如循着西方造车思路去纽北拼马力刷圈的小米SU7。

有人说小米执着于性能的打造是为了契合米粉们的需求,我倒觉得是因为这个用户场景最成熟,最不用花精力去创新。

无人驾驶和AI大模型为代表的智能化开发是从0到1的路,没有人知道前方是什么,方向在哪里;

拼马力拼性能拼圈速的极致性能打造是从1到100的路,汽车发展百年来已经有太多可以参考借鉴的先例。

并且相对于虚拟世界来说,物理性能的提升更适合路径依赖式的创新,更加有迹可循,也更容易用供应链上各家供应商的智慧结晶来拼装成自己的创新成果,从而在消费者心中塑造出技术至上的企业形象。

还记得雷军在发布会上说很多公司跑纽北就是为了炫技为了刷圈为了市场营销,但小米是为了让民用车拥有赛道级巅峰的性能和体验。

但我反问一句,如果巅峰性能和体验对用户的价值是能缩短他的行车时间,更快地到达终点,那通过车路协同去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通过自动驾驶去为用户节省驾驶时间,通过AI大模型为用户拓展车的场景属性从而加强时间的深度而非单纯的长度,不才是有意义的最优解吗?

即使你在纽北跑了最快的成绩,对于一个想花20万买台车天天上下班代步的打工族来说,被堵在路上束手无策的焦躁体验,哪得到了什么缓解与改善。

在很难跳脱同质化的时代,一些品牌选择了走汽车百年来早已成熟的机械性能的老路,一些品牌选择深耕充满未知的智能化未来。

朋友们,不同的方向,吸引着不同价值观的群体,也大抵决定了品牌最终的高度。

从汽车行业出发的领克和极越就像华为Mate XT一样,用新技术构建的新场景去创造新需求,尽量避免过多乏味枯燥的渐进式创新;

而来自科技行业的小米就像iPhone 16一样,只在刷新率、外观设计、屏幕摄像头等方面做微调,没能满足市场对从0到1的变革性创新的期待。显然,当西方人依然把车视为移动工具、用单一的机械属性定义他们熟悉的竞速场景时,中国品牌们更善于遵循着代表东方文化的“中和’二字,将各类商品背后的需求叠加入汽车的移动场景中,用“1+X”的方法延续甚至扩展汽车的生命力。无论是用电竞房场景来解决用户因能源变革多出的车内枯燥时间,还是用长屏来解决手机小屏内导航信息不够丰富与精准的痛点,大概唯有基于当下社会群体的生活认知,为用户创造新的需求与新的场景,才能避免像苹果一样被扣上创新疲软的标签,用三折屏惊艳世界。

毕竟这个世界的确不再需要那么多iPhone 16,但一台华为Mate XT很快就被炒到了38万。

0 阅读:0

代天看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