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决断的两大失误:导致大明江山最终被掠夺,身死国灭

上下五千年历史君 2021-01-18 05:55:01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644年,李自成入侵北京,许多文武官员纷纷逃亡。崇祯皇帝来到奉天门前,吩咐敲响廷议的钟声。结果,满朝文武,没一人前来。

看着空荡荡的大殿,崇祯皇帝心如刀绞,感觉无比悲凉:发出了感慨:“满朝文武,无一可信之人”,“朕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的慨叹。

大明风华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有明一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大明,作为汉朝王室最后一个王朝,此等气节,受到后世无尽敬仰。

国破山河之时,崇祯皇帝表现出了他作为朱家子孙的优秀品质:誓死不降,以身殉国!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为避免亡国时受辱,他亲手将最爱的嫔妃和公主杀死,只留下了身边几位皇子的性命,让他们寻机逃亡,等待时机,复兴大明!

崇祯皇帝于煤山自缢而死,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也自杀了,跟随崇祯帝而去。

来不及赶到的少数几位大臣,户部尚书倪元璐、都御史李邦华、大学士范景文等人,听到钟声,痛哭流涕,纷纷从死,明朝灭亡。

令人惋惜的崇祯帝

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之初,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

崇祯帝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众多,要么贪婪昏庸、要么残暴冷酷、又或者是流连声色之徒,崇祯皇帝宵衣旰食,勤理朝政,他勤俭,皇后要制作一件衣服,崇祯帝都要斥责浪费国库之银。

崇祯皇帝,他确实有理由发出这样的感叹。

然而,崇祯皇帝真的毫无缺点吗?如果真的是那样,为什么明朝还是会遭到亡国的命运?

崇祯帝性格中的两个致命缺陷:导致大明江山最终被掠夺,身死国灭。

如果是守成的皇帝,他确实适合。

然而,乱世危局,需要一位智慧能力超强,力挽狂澜的皇帝。

崇祯帝上台之后,因为还太年轻,因此有时会作出违反常理之事。作为力挽狂澜的君主,他的能力还还差了些。

事实上,他刻薄寡恩,刚愎自用,他的性格缺陷,葬送了也许不应该灭亡的大明王朝。

01、猜忌

朱由检的母亲,是太子所薄的婢妾,幼年并不幸福。五岁时,其母刘氏不知何故获罪,被其父下令杖杀当场,将朱由检交给庶母李氏抚养。

可惜说他的童年生活很不幸福,父亲不重视,母亲早早地离他而去,又被辗转多个养母所养,童年的命途坎坷,养成了他猜疑不相信他人的性格。

直到1622年才被哥哥朱由校册封为信王。

朱由检和朱由校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朱由校是哥,朱由检是弟弟。

由于他哥哥朱由校,恋上内心狠辣的乳母客氏,客氏如日中天,魏忠贤和客氏对朱由校嫔妃们的迫害,导致朱由校没有儿子。最终兄终弟及,崇祯即位。

就在这时,因为魏忠贤害怕大权旁落,准备发动内乱,将崇祯杀死,另立新君。由于崇祯不断地向魏忠贤示好,让他放下心来。并在魏忠贤多次试探下,从容应对。

使魏忠贤放下戒心。最后朱由检找准机会,将魏忠贤废掉,并逼迫他自杀。才算真正地坐稳了皇位。

他的生活,充满了各种权谋,更加养成了他猜忌,不相信任何人的性格。

袁崇焕镇守辽东数十年,清兵不能越雷池一步,如此将领,却被崇祯帝朱由检猜忌,以至于自毁长城,造成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尽管崇祯帝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事必亲躬,但他猜疑,严厉,对大臣动不动就定罪,处罚,凌迟,君臣关系很差。

御下不严,苛捐杂税迭出,加上频繁的天灾,民生艰苦,明末屡禁不止的农民起义,由此而生。

《明史》:“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

明朝不缺少治国贤臣与御敌的将领。但崇祯的残忍与猜忌、让这些忠义的臣子和将领一个个成为刀下亡魂,幸存的人只能选择谨慎求生。他本来是有机遇的,有可能成就大明的中兴之主,但他错失了机会——这看来是偶然,又何尝不是一种必然。

02、刚直不知变通

有人会问,刚直,这也是一个缺点吗?

答案是:是的。

为帝者,除了乾纲独断,还需在文官,武将,外戚,等方面保持平衡之术,协调各方的关系,避免一家独大,还需要根据当时的时局,长袖善舞,灵活机动。

过于刚直,不懂变通,也是一种错误。

自杀,固然成全了名节,祖宗百年基业被弃,不得不说是个很大的错误。

有多少人知道:其实崇祯帝还错失两个机会。

一是迁都。

李自成的农民军愈剿愈盛,关键在于百姓没有安居乐业,苛捐杂税太多,不得喘息。

但是当时的大明,灾荒不断,瘟疫横行。

自崇祯即位当年起,北方连年旱灾。

崇祯十三年,河间、顺德、等地都有大疫,“瘟疫传播,人死七八”。

崇祯时国库存银十余万,向百官借钱粮,所得仅几万两。讽刺的是,李自成入京城后,抄家却抄出七千万两 ,何其讽刺!看来崇祯皇帝对百官,还是过于仁慈了。

农民军势大,百官劝他迁都,暂避锋芒。

周皇后也婉言进谏,“吾南中尚有一家居”。暗示他可以迁都南京, 崇祯拒绝了。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时也势也,他猜忌将领,守城已经不合适了。哪还有100年前,明英宗时,于谦式的臣子,舍生忘死,来为大明王朝续命?

于谦为大明续命100多年,功高社稷,却落得个下狱赐死的结局。大明皇朝如此对待有功之臣,寒了人心。

看看京师守将,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首先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的军队,中午,太监王德化主动担任引导,步入大殿。

崇祯带着王承恩,煤山自缢,明朝失守。

相比之下,唐玄宗就比他“聪明”多了,安禄山等贼军势大时,主动逃亡西蜀,等待勤王之师,最终大唐光复。

选择坚守,重要位置的守城臣子,必须是多谋善断,意志坚定,忠于职守之人。

二是同意李自成的求王之举。

崇祯帝下令坚守时,李自成见崇祯坚守,担心勤王之师的到来,到时内外围攻,难免败北。

因此,京师城破前,李自成派人入城与崇祯帝谈判。

最终崇祯拒绝。

其实,李自成要谈判,不想当叛军这样的恶名,又担心勤王之师的报复。

他想当宋江,助剿辽藩,那么,好好谈一下,给他一个名号又如何。

刘邦这方面,做得就好多了,汉朝建立之初,不吝分封,多少异姓王?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八个异姓王,九个同姓王。

最终全被他在立足稳定后,一一剿灭,而后,斩白马为盟,约定大汉天下,“非刘姓不封王”。

刘邦在这方面,又过于狠辣,开了大杀功臣的先河。

结语

总之,崇祯帝朱由检性格的两个致命缺点,错失两次机会,最终大明王朝覆灭。

其实,他做的还算好了,勤政节俭,欲复兴朱家祖业,可惜没有做的更好,即位之初天灾瘟疫不断地情况下,徒唤奈何。

不得不说,他的运气是有点差。

缺的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式的手腕,太祖朱元璋在世的话,以他丰富的阅历和强力的手腕,必然做的更好。

我猜测,崇祯帝朱由检,可能并没有看朱元璋留给朱家子孙的皇明祖训。

庆幸的是,铮铮大明,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算是一个寿命较长的王朝了。

可惜的是,大明也没逃过封建王朝不超过三百年的“定律”。

因为天灾横行,继而造成的农民起义,女真族的崛起,崇祯皇帝的应变失当,

大明,这个汉家最后的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王朝,最终落幕。

0 阅读:1

上下五千年历史君

简介: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