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内部管理系统的最新更新引发行业震动——4月4日下午三点十七分,华为官网上余承东的职务描述悄然删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字样。这个细微变动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智能汽车产业的千层浪。
图片来源于官网截图
在深圳坂田基地的玻璃幕墙大楼里,余承东的办公室依然保留着鲜明的个人印记。墙面上悬挂的"中华有为"书法作品墨迹未干,办公桌上摆着问界M9的微缩模型,只是电脑屏幕上闪烁的OA系统审批流程,已经不再包含车BU的决策事项。这位被外界称作"余大嘴"的悍将,微博认证在当天下午三点四十二分完成变更,抖音账号的职务说明同步刷新为"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
"铁血将军"转身
熟悉华为组织架构的业内人士都清楚,这绝不是简单的人事变动。余承东的华为工卡依然能刷开车BU实验室的门禁,但挂在走廊尽头的管理层名牌已经换上王军的名字。在华为内部通讯录里,车BU汇报线悄然转向新任管理者,这个承载着华为汽车野心的部门,正在经历成立以来最剧烈的架构调整。
"余总现在每天开七个会议,六个都围着终端业务转。"接近华为高层的人士透露,余承东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排满了HarmonyOS NEXT系统适配进度、P70系列量产爬坡数据。在他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里,鸿蒙智行的生态布局图被设置成屏保——这张标注着3000家合作伙伴的关系网,正在吞噬原本属于车BU的战略空间。
战略棋盘上的棋子位移
华为展厅的汽车展区最近换了新颜。原本占据C位的HI模式(Huawei Inside)展台,如今被鸿蒙智行体验区挤到角落。工作人员调试着新安装的智能座舱模拟器,方向盘上的菊花标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现在客户进门就问鸿蒙车机,HI方案的咨询量降了六成。"现场工程师边说边滑动平板,调出最新的销售培训课件。
这种变化在华为组织架构里体现得更为直接。原先挂在车BU名下的ADS高阶智驾团队,现在划归到终端BG的智能穿戴与解决方案部。曾在上海车展引发轰动的华为车联网实验室,其核心研发人员开始参与手机与车机的跨端融合项目。有内部文件显示,华为正在把"车BU技术弹药"批量装填进鸿蒙智行的"战略炮台"。
引望出鞘
东莞松山湖基地最近挂出新牌子,引望技术有限公司的LOGO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个由华为车BU核心团队组建的新主体,正以"技术军火商"的姿态攻城略地。其官网上线的解决方案清单里,包含激光雷达、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等二十余项"硬核科技",报价单显示单个MDC计算平台的授权费高达2.3万元。
"现在就像华为把弹药库搬到了前线。"某新势力车企采购总监指着会议桌上的合作框架协议说,他们刚刚签下引望的智能座舱整体解决方案,"以前要和华为谈整车合作,现在可以直接采购标准化模块"。这种转变让很多车企松了口气——既能享用华为技术,又不必担心品牌被"反客为主"。
生态战局再升级
余承东的朋友圈更新定格在4月3日深夜。他转发的鸿蒙生态进展报告显示,已有超过4000款应用完成原生鸿蒙开发,其中汽车类应用占比达到17%。配文"没有人能熄灭满天星光"的文案下,问界M9设计师点赞的图标格外醒目。
在华为南京研究所,工程师们正在测试手机与车机的无感互联功能。演示视频里,用户戴着华为智能眼镜走向汽车,车载系统自动识别虹膜启动引擎,手机上的导航路线无缝流转到车机大屏。这种"人车家"全场景交互,正是余承东在终端BG全力推动的"鸿蒙智行"核心战场。
老兵新传
翻开余承东的华为履历簿,每个转折点都刻着战功。2012年接手终端业务时,他在干部会议上立下军令状:"三年超苹果,五年超三星"。如今回看,这个被嘲笑为痴人说梦的目标,最终化作华为手机登顶全球的里程碑。
现在,54岁的余承东把终端BG的作战地图铺得更广。内部流出的战略会议纪要显示,他要求团队在2024年实现"鸿蒙设备间无感交互响应速度提升300%","汽车场景用户渗透率突破45%"。在最近一次高层闭门会上,这位沙场老将用红笔圈出PPT上的数据:"鸿蒙智行生态设备数年底破亿"。
【信息快知岛说】华为这艘科技航母正在调整航向。当余承东把更多精力倾注到鸿蒙智行,当引望公司扛起技术输出的重任,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游戏规则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这场"华为式"的战略转身,既藏着断腕求生的决绝,也透着开疆拓土的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