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局势风云骤变之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长期推动的美乌高层对话即将拉开帷幕。3月23日,美乌代表团按计划在沙特展开首次停火技术性磋商,乌方重申全面停火诉求。次日,美俄双方也将展开接触,美国总统特朗普称已构建协议框架。然而,谈判桌外的硝烟却为和平前景蒙上阴影。
谈判前夕的深夜空袭就在会议召开前数小时,基辅夜空突现异动。3月23日凌晨,俄军无人机群突破防线,在乌军探照灯追踪下盘旋近一小时。尽管部分目标被拦截,仍有建筑与设施遭袭,包括日托米尔、文尼察等地也传出爆炸。这场突袭距离俄方宣布“能源设施停火”不足三日,引发国际社会哗然。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2日声明揭示端倪:乌军于19日、21日两次袭击俄能源设施,俄方被迫采取对等回应。时间线显示,俄方行动或为报复性打击。值得玩味的是,泽连斯基同日突然现身顿涅茨克前线,专门听取无人机部队作战汇报。分析认为,此举既效仿俄总统视察前线的提振士气之举,亦暗示乌军近期对俄能源系统的打击系高层授意。
停火困局下的战略博弈表面看,战事胶着的乌克兰理当迫切求和,但泽连斯基政府的选择耐人寻味。当前谈判框架中,乌方不仅面临领土流失,境内矿产开发权已由美企掌控,美方更对乌电力系统表露兴趣。若此时仓促停火,执政当局恐难向国民交代。
观察人士指出,泽连斯基的战略或包含三重考量:其一,通过持续冲突维系西方关注,确保军援不断;其二,以战场表现增加谈判筹码,迫使俄方让步;其三,深化美欧军事介入,将地区危机转化为跨大西洋同盟的共同议题。这种“以战促谈”策略虽具风险,却折射出乌政府对完全依赖外部支持的路径依赖。
历史教训与未来隐忧回溯三年前,泽连斯基曾寄望于西方庇护实现繁荣愿景,未料陷入长期战乱。如今其再度押注美欧深度介入,引发外界对乌克兰国家命运的担忧。军事专家警告,持续消耗战可能导致三大后果:乌军有生力量持续衰减、民生基础设施系统性崩溃、国家主权实质被代理人化。
当前谈判虽开启,但美方仅扮演传话角色,俄乌缺乏直接对话渠道,协议基础脆弱。而战场上的每一轮交锋,都在重塑谈判桌上的力量平衡。泽连斯基的豪赌能否为乌克兰赢得转机,抑或令国家坠入更深漩涡,未来两周或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