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住进高层新家的时候,感觉一切都好新鲜,视野采光都特别好,感觉自己特别酷,但3年后,肠子都悔青了,住得好崩溃,后悔买了高层。
忍痛便宜卖掉后,我又入手了只有几层高的小洋房,两个一对比,我发现这种小洋房才是最理想的。
高层住宅的“七个痛点”:幸福感被一点点侵蚀①公摊面积多
楼层越高公摊越多,主要是电梯、承重墙、消防通道、设备层、避难层都要计入公摊里面。
这使得实际使用面积大打折扣,买100平,只能得70平,30平算进公推了,这种心情,谁住谁窝火。
②太依赖电梯
住高层太依赖电梯了,早晚高峰期电梯迟迟不来时会影响心情,甚至导致火大。
而且有时候电梯里面明明还很空,人不往里站也不让道给别人往里走,有些住户玩手机也不看楼层,该下不下,门要关时才反应过来急匆匆窜出去。
还有的人很恶劣,在电梯里面抽烟,味道久久不散,让人吐了。
再说了,以后电梯老化了,经常会坏。
像我家原来的老房子三部电梯全部坏掉,中间一部坏了一个月都没有维修,后来有次下大雨另外两部电梯进水后也坏掉了,三十几层的高楼要爬楼回家,到家时只剩半条命了。
③住得越高越不安全
住高层随着楼龄增长,安全隐患越来越多,火灾、电梯故障、地震,即使备有灭火器和逃生绳也让人忧心忡忡,毕竟消防云梯最多也只能达到18层。
要是遇到突发事件,电梯停运后,住户全靠逃生通道也可能发生拥堵,不要觉得自己幸运遇不上事故,其实身边常发生这种事。
还有,住高楼不接地气,有种很浮的感觉,就像无根之木,特别的不舒服。
人接地气就会舒服很多,身体不爽的时候,去公园里走走就好了,这和地气相关,脚踏实地,才会得地气之养,身体才会健康。
④有噪音烦恼
声音是向上传播的,有研究表明,高层住宅在30到70米噪音最大。
也就是说,从5楼开始,噪音分贝会随着楼层增高而变大,当楼层达到一定高度时,噪音又会下降。
并且楼房越高,材料越轻,就越容易传音。
因此,住高层就是断桥铝也阻隔不了夜间刺耳的风声,碰上雷雨天,感觉整个楼都在摇,窗户刮得呼呼作响,吓死个人。
⑤邻里关系复杂
高层住宅的住户数量众多,素质参差不齐,常会发生邻里矛盾。
刚开始只是一些琐碎小事,如占用公共过道,乱扔垃圾,或噪音扰民等等,如果不好沟通就会引发争吵乃至斗殴。
很多人早已意识到高层不好住,于是便都搬离了,部分楼盘的出租率越来越高,邻里关系更显冷漠,安全感也荡然无存。
⑥水压不稳是常事
高层水压,一定是忽大忽小的,因为是二次加压,所以才不稳定,洗澡都不痛快,水忽冷忽热,或干脆没水。
这种情况真的很影响幸福感,物业也没办法解决,只能长期忍受,你说头疼不头疼。
⑦高容积率、高密度
高层容积率高,密度大,人太多会导致生活舒适度下降。
小区内的活动场地会很小,健身场所、儿童活动区、娱乐中心、电梯内也是人满为患。
公共设施频繁使用也会坏得快,老得快,这样拥挤的环境,就是房子建得最美,也让人感到压抑。
高层住宅在未来会贬值现如今,人口结构发生变化,老龄化,少子化,虽然房价没跌到底,还有部分人没买房,但综合来看,房已经产过剩了,多到住不完。
老年人不喜欢住得太高,年轻人更倾向于去城市副中心或郊区生活,这直接削弱了高层住宅的市场价值。
政策方面也在逐步限制高层建筑的建设,综合以上这些因素,不用说,在未来,高层一定会沦为贫民窟。
所以,与其眼睁睁看着房价下滑,还不如提前入手低层住宅。
换成洋房后,幸福感直线提升只有几层楼高的小洋房,优点明显。
①户型好,得房率高
小洋房的户型大,布局好,大部分是南北通透,居住舒适度高,而且公摊面积也比较小,约在7%~12%之间,比一般的高层住宅要小很多。
小洋房的容积率低,绿化率高,楼间距宽敞,不会有“楼挨楼、窗对窗”的尴尬。
每一户都能享受到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即便是住在低楼层,室内也有阳光进屋,这在高密度的高层住宅中想都不敢想。
②有安全感,住得舒服轻松
高层住宅远远望去,是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小隔间,就像一块集成板。
而普普通通六七层楼的小洋房,才更像是家,接地气、有幸福感!
这种小高层洋房楼层低,要是有火灾消防救援快,电梯停运,爬几层楼也不费力。
居住密度低,邻里关系简单,社区氛围和谐,无论是日常出行还是紧急情况,生活都更加轻松愉快。
③因为稀缺,所以有升值空间
低密度的洋房和小高层,舒适性和幸福指数不言而喻,更加剧了它的稀缺性,在未来它们会具有较高的升值潜力。
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城市中,低密度住宅将越来越珍贵,不但是住起来舒适,还具有升值空间。
文末总结:
好房子不是楼层高,而是住得舒心。
住高层和住洋房的对比让我明白,洋房或小高层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算得上是真正的好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