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鸭绿江》:面对毛岸英牺牲,彭总的两次痛哭是败笔

凡波说国际 2023-02-09 01:04:07

《跨过鸭绿江》进行到十五集,毛主席的长子、在志愿军总部任参谋兼翻译的毛岸英,在敌机轰炸大榆洞时牺牲,年仅28岁。

一名风华正茂的青年军官,一位志愿军战士,就这样匆匆地结束了流金岁月,确实令人感到痛惜。但是,作为大军统帅的彭总,在片中两次痛哭,令人不解。

一次是闻讯后,从正在召集作战会议时从作战室失态的往外跑,大家拉也拉不住。跑的过程中,失声痛哭。

之后,彭总蹲在坑道口,对副司令员邓华说:“这是我这辈子写的最艰难的电报!”说着,又哽咽而至痛哭。

说实话,片中彭总的两次痛哭,设置的并不理想,演的痕迹太重,所以非但没有感动到我,反倒有点疑惑一一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号令三军的赫赫统帅一再痛哭?

疑惑之一:

因为毛主席为革命已牺牲了多位至亲,妻子杨开慧、弟弟毛泽民等,如今又雪上加霜,加上了长子。

因此,彭总痛哭?

疑惑之二:

因为作为志愿军的最高首长,作为伟人多年的战友和部下,没有尽到职责保护好岸英,有负伟人的嘱托而自责。

因此,彭总痛哭?

疑惑之三:

因为作为毛岸英的领导和长辈,两个人感情极其深厚,噩耗骤来,情感激荡之下难以自持。

因此,彭总痛哭?

这三条,论情分,两人没有特别深厚的情感积累;论情绪,彭总的悲痛没有到非痛哭不可的程度。如果说痛惜,每一条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如果说痛哭,则难以成立。

彭总是顶天立地的铁汉子,泰山压顶不弯腰,这么撕心裂肺的哭,编导、主创们到底想表现出什么?这段人物刻画,无疑会成为该剧的丢分项。

我们不能仅仅从最基本的情绪表达,去考虑塑造角色,更多的应该从大将军意志如钢、好男儿坚刚不可夺志上去考量。

最后,我们看看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回忆老人家得知毛岸英牺牲的噩耗时的情景,也许有助于我们对“彭总两次痛哭”这个败笔的认知:

毛主席接过那份简短的电报,却看了好几分钟,头埋得很深。他没有流泪,但脸色很难看,喃喃地说:“战争嘛,总会有牺牲,这没有什么。”

我是珍珠大笑,资深媒体人,中国新闻奖获得者,喜欢 “读旧书唱老歌喝陈酒品新茶偶尔吟风弄月” ,欢迎关注!

1 阅读:460
评论列表

凡波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