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曻
前言
2025年4月,中国已经连续60天没有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LNG),这一创纪录的“停产期”不仅令美国的能源产业陷入困境,还使得美国原本寄望于能源出口打破中美贸易僵局的战略显得力不从心。
然而奇怪的是,欧洲在这场能源博弈中意外获得了喘息之机,从短期低价美国LNG的转售到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欧洲正悄悄受益于这场风暴。
但这一切的背后,是否仅仅是美国自食其果,还是更深层次的全球能源格局发生了难以忽视的变化?美国是否能在经济困境中找回曾经的主导地位?
美国能源产业的“自作自受”
2025年初,随着特朗普政府不断加码的关税政策,特别是对中国的液化天然气(LNG)加征关税,美国的能源产业开始感受到压力。
2月10日,中国宣布对美国原产的LNG加征15%的关税,并在4月进一步升级关税措施,对所有美国产商品加征34%的关税。
这一决定让本就紧张的中美贸易关系愈加严峻,也让美国LNG出口商措手不及,原本依赖中国这个大买家的美国能源企业们,突然之间被迫寻找新的市场,以弥补中国市场的“消失”。
对于美国LNG出口商来说,这个局面完全出乎意料,特别是切尼尔能源公司,它本计划向中国出口大量的LNG,并依赖这一市场来维持其生产节奏。
随着中国关税政策的宣布,17艘原本准备驶往中国的LNG运输船,不得不在太平洋上紧急转向,寻找新的目的地。
这一突如其来的转向,导致了墨西哥湾的出口码头库存急剧上升,船舶追踪数据显示,这一波转向并没有带来新的买家,反而让原本紧张的库存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能源市场的反应也非常直接,亨利港天然气期货价格暴跌了23%,创下了自页岩气革命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雪佛龙等美国能源公司股价暴跌,市值一度蒸发了数百亿美元,对此,许多分析师认为,这不仅仅是由于市场反应,也在于美国能源企业未能有效应对中国市场的“出走”。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虽然是为了改善美国的贸易逆差,但却意外加剧了能源行业的衰退。
而这场“能源危机”对美国来说,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短期的市场调整,能源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库存积压和价格暴跌,更是未来项目的搁置。
切尼尔能源公司已经宣布,原定的科珀斯克里斯蒂三期项目将无限期搁置,这一项目原计划年产1000万吨LNG,总投资达到120亿美元,预计为美国能源产业带来稳定的收入流。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对等关税”来缓解美国的贸易赤字,但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市场面临的困境。
虽然特朗普曾宣称,这些关税措施会迫使其他国家与美国展开谈判,进而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但事实证明,全球能源市场的变化远比预期复杂。
美国LNG的“失宠”不仅仅是因为关税的提升,更是因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买家之一,逐渐转向其他国家,以寻求更加稳定的供应链。
这一系列的变化,标志着全球能源格局的某种重塑,在中国将目光转向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时,欧洲似乎也开始注意到其中的机会。
美国LNG的“空缺”让欧洲在某种程度上迎来了低价能源供应的机会,然而,这一短期的转机背后,欧洲是否会因此对美国的能源供应产生依赖?
欧洲的短期获益
随着中国对美国液化天然气(LNG)的进口暂停,欧洲市场迅速成为了受益者。
尽管美国LNG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曾经牢不可破,但在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下,欧洲在短期内意外地从中获得了喘息机会。
中国一度是美国LNG的重要买家,但随着中国转向其他国家购买天然气,低价的美国LNG开始大量流向欧洲,这一转变对于正面临能源短缺的欧洲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及时的救赎。
2025年初,欧洲的天然气库存急剧下降,部分国家的能源供应出现了缺口,特别是在乌克兰关闭俄罗斯天然气过境管道之后,奥地利、匈牙利等中欧国家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压力。
这时来自中国的LNG转售成为了欧洲的重要补充,通过转售渠道,中国将原本计划送往中国的LNG转而销往欧洲,帮助缓解了能源供应的紧张局势。
这次转售的LNG价格明显低于市场均价,根据荷兰皇家壳牌公司3月17日的交易记录。
一批来自美国的LNG通过新加坡港转售后,以每百万英热单位45美元的价格成交,这一价格比欧洲现货市场均价低了12美元。
对于欧洲国家来说,这意味着他们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所需的天然气,从而缓解了高昂能源价格的压力,特别是在欧洲本身正面临冬季能源供应不足的局面。
随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逐步实施,高碳排放的美国页岩气将面临越来越严格的限制。
美国的页岩气在开采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使得其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减弱。
欧盟的新政策将在未来几年内对进口能源实施碳排放附加费用,这将使得美国LNG的价格优势消失。
随着全球对低碳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欧洲在能源采购时将面临更多的选择:不仅要考虑价格,还要考虑能源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欧洲市场本身也在寻求其他来源的能源供应,在能源安全的长期规划中,欧洲正加大力度发展可再生能源,并加强与其他能源出口国的合作。
欧洲正在加紧与中东和非洲等地区的天然气供应合作,同时加强从俄罗斯管道之外的其他路线进口能源。
尽管当前美国LNG提供了一个短期的解决方案,但随着全球能源市场的变化,欧洲是否会继续依赖美国的能源供应,抑或是逐步减少这一依赖,这一问题仍未有明确答案。
随着全球能源政策的调整和碳排放政策的逐步落地,欧洲的能源战略是否会因此发生根本变化?
中国的能源战略
美国LNG订单的暂停和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升级并未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构成致命打击,反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的多元化战略。
通过积极寻求其他供应来源,中国不仅能保持能源供应的稳定性,还能在全球能源市场中占据更加稳固的地位。
2022年11月21日,中国与卡塔尔签订了长达27年的液化天然气(LNG)供应协议,每年将从卡塔尔进口400万吨LNG。
中国还与澳大利亚的伍德赛德能源公司达成了每年60万吨的长期供应协议,进一步加强了与亚太地区能源供应商的合作。
更重要的是,随着2025年3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完成,俄罗斯对中国的天然气输送量将增加至480亿立方米/年。
这些合作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能源选择,减少了对单一国家和市场的依赖,这些新的合作协议和能源供应链的建设,也标志着中国在能源多元化方面的成功转型。
中国通过稳定的能源供应,逐步摆脱了对美国LNG的依赖,这种灵活的应对策略使得中国能够有效应对来自美国的经济压力,不仅确保了国内能源需求的安全,同时为其能源安全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能源战略正在逐步从依赖外部供应转向内部多元化和国际合作并行的模式。
无论是从中东的卡塔尔,还是从澳大利亚和俄罗斯,中国都能够获得充足的LNG供应,确保了能源安全的多元保障。
与此同时,中国在国内能源开发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至2月,全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达到了4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了3.7%。
更重要的是,随着页岩气技术的不断突破,四川盆地的年产能已经突破300亿立方米。
中国通过加强国内能源资源的开发,进一步降低了对外部能源的依赖,同时增加了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供应能力。
这一切都表明,中国不仅在加强能源进口渠道的多样化,还在推动国内能源生产的提升,力图做到“内外兼修”。
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能源储备体系,为应对全球能源市场的波动做好充分准备。
天津LNG接收站的扩建项目已经完成,储罐容量从16万立方米增加到27万立方米,提升了中国的能源储备能力。
此外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还显示,中国LNG库存的可用天数已达到68天,创下历史新高,中国的这些努力不仅是在短期内应对能源供应问题,更是在为未来的能源安全布局。
通过加强能源供应渠道的多样性,推动国内生产的增长,完善能源储备体系,中国正在为全球能源市场的重构做出自己的贡献。
结语
美国的能源战略出现了意外的反噬,而欧洲则在短期内意外获得了低价LNG的补充,解决了部分能源供应问题。
中国则凭借其强大的能源战略布局,不仅应对了能源短缺的挑战,更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参考文章
证券时报2025-02-04《中国公布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清单!2月10日起实施!》
每日经济新闻2022-11-22《重磅!长达27年,每年400万吨液化天然气!中国石化与卡塔尔签了》
草原过客
双刃剑就敞开耍吧,看谁能挺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