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宝用说:“华为公司是没有任何背景的,一切都靠自己奋斗。在这里工作,不需要拍马屁、拉关系,只要你好好干,公司就会给你回报。”
不仅人才不需要拍领导的马屁,任正非还经常拍人才的马屁。
任正非笑着对应聘的工程师说:“阿宝(指郑宝用)是一千年才出一个的天才。我们需要上千个这样的阿宝,欢迎你加入华为“”
——节选自《任正非传》
大家都知道,华为是一家民企,具有草根属性,它成立于计划经济还非常浓郁的1987年,在发展资源上,与国企、央企、外企都没法比,创始人任正非当初是出于生存需要无奈创办华为,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背景。
多少背景深厚、资源丰富的国企、外企、通讯巨头都倒下了,但是草根出身的华为却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下活了下来,并且发展成为威震世界的通信巨头企业,由草台班子成长为一家在全球拥有19万名员工的企业,必然非常不容易,也有自己的独到的发展理念。
其中非常关键的就是,任正非非常重视人才,人才是华为的第一资源。任正非想尽办法搜罗各种各样的人才,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和优厚的待遇,在初期就组建了强大的研发和销售队伍,这两队人马,一部分使华为的技术不断突破,保持在业内领先水平,一部分使华为的市场开疆拓土,华为的产品销售至世界各个角落。
1.任正非拍郑宝用马屁,把儿子交给郑宝用培养军人出身的任正非在创业期脾气非常火爆,但是对待人才,能做到真正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一旦发现是个人才,便委以重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工作中的分歧,也能克制自己,
华为老将郑宝用,是80年代毕业的华中理工大学硕士,在当时是绝对的顶尖人才,进入高校、研究所、外企轻而易举。任正非1987年创办华为,还是只有几个人的皮包贸易公司,郑宝用结识任正非,两人一见如故。郑宝用研究生毕业后放弃人人羡慕的研究所职位,来到深圳跟随任正非创业。
任正非投桃报李,对郑宝用委以重任,让其负责华为的技术研发工作,一直持续了几十年。
任正非对于郑宝用非常信任,亲切称其为“阿宝”,华为早期的技术把控和技术人员招聘都是郑宝用负责。
一名工程师来应聘,到最后一轮面试,任正非和郑宝用亲自负责,郑宝用说:“华为公司是没有任何背景的,一切都靠自己奋斗。在这里工作,不需要拍马屁、拉关系,只要你好好干,公司就会给你回报。”
不仅人才不需要拍领导的马屁,任正非还经常拍人才的马屁。
任正非笑着对应聘的工程师说:“阿宝(指郑宝用)是一千年才出一个的天才。我们需要上千个这样的阿宝。”
郑宝用在加入华为的时候,华为很难,就是一个小型民企贸易公司,经常有工资都保证不了的情况。后来,华为风风雨雨,经历多次大波折,走在生死边缘,郑宝用从未动摇过,始终陪伴在任正非身边,度过一次次的危机。
任正非与郑宝用不仅是老板和员工,上级与下属,更是患难与共的兄弟,创业路上的战友,任正非把自己的儿子任平托付给郑宝用,让其严加管教培养。郑宝用也毫不手软,对任平非常严厉,甚至不惜打骂让任平改正恶习,期望任平能快速成长堪当大任,不负任正非的托付。
2.任正非也会被“怼””任正非爱才惜才,能发现人才,用人不疑。孙亚芳在华为创立几年后加入华为,虽然是一名女将,但是精明强干,擅长处理复杂局面、稳定局势、发掘培养人才。任正非对孙亚芳也是十分欣赏,给予其极大的施展空间,在华为的多年发展史上,孙亚芳担任华为董事长,代表华为出面处理公共关系、对外联络事宜。
在华为内部,孙亚芳负责人事工作。为了华为内部的活力,创造性地提出了“先辞职再就业”的办法,率领7000人辞职,再根据考评结果决定是否留任、返聘。解决了人员活力不足、冗余的局面,保持队伍的“狼性”。
孙亚芳能文能武,能做管理,也能开拓市场,初期带队开发江西市场,被称为华为“坚韧强悍的母狼”。为了见到客户,可以等客户一个月,把客户堵在门口,一定要把订单吃下不可。
1995年的一天,市场部的高层们讨论市场策略以及人力资源的相关事宜,孙亚芳也在座。几位副总正在讨论之中,任正非突然从外面走进来,不管三七二十一,站着就开始发表意见:“你们市场部选拔干部应该选那些有狼性的干部,比如说某某(某地办事处主任),我认为这样的干部就不能晋升。”
任正非话音刚落,孙亚芳就不客气地说:“任总,他并非你说的那样,你对他不了解,不能以这种眼光来看他。“任正非一时语塞,好像是串门的外人不受欢迎一样,转身就往外走,口里喃喃地说:”我只是随口说说,你们接着讨论吧。”——节选自《任正非传》
不仅是孙亚芳,华为的高管还有一名干部也曾当面怼过任正非:
有一次,华为招了很多新员工,首先要培训,面对这么多的新员工,培训人员显得力不从心,工作出现了混乱。任正非急了,将培训部主管大骂一通,随后又召开总监以上的干部会议,讨论新员工培训与干部提拔问题。
为了活跃气氛,他开玩笑说:“以前一直不知道自己在部队里为什么很难得到晋升,现在终于弄明白了。”
他的话还没说完,宣传部总监朱建萍便接过话头说:“怪不得你在部队里得不到提拔,像你这样坏的脾气肯定很难跟领导处好关系。华为人之所以能够容忍你火爆的脾气,只因为你是老板而已。”
任正非听了哭笑不得,尴尬地说:“像朱建萍这样耿直的人,就应该得到提拔。”
任正非管理这么多的华为员工,必须有容人之量。
3.花20万美元给李一男交学费在1992年,还在华中理工大学读研究生的李一男进入华为实习,被任正非慧眼识珠发现这个年轻人是个技术苗子,将来一定大有可为。他待李一男极好,鼓励李一男来华为工作。
李一男以实习生的身份主持开发一个项目,买了一套价值20万美元的外国设备。正处于开发的最艰难时刻,财力有限,20万美元不是一笔小数目。任正非力排众议,认可了李一男的建议。几个月后,由于市场形势急转直下,项目搁浅,成了废品,打了水漂。
当时华为的资金很紧张,任正非虽然心疼,但是没有半句责怪,对其他有意见的同仁说,这可能就是培养年轻人必然要付出的学费吧。他对人才、对科研很重视,立志要开发新产品、赶超国际水平。
李一男研究生毕业后立即入职华为,第二天便升职为工程师,两个星期后,因解决一项技术难题,他又被破格聘请为高级工程师。半年后担任中央研究部总裁,27岁成为华为副总裁。
4.高福利、高待遇,绝不亏待员工任正非会识人、用人,更善于培养使用人才,在员工身上舍得下大本钱。
任正非在成立华为之初,就创立了“人人持股”制度,华为不上市,将公司股份的98%还多分配给公司的员工,人人持股,共享公司发展的红利,除了高工资,年底还有分红和奖金,华为职工的收入都比较高。
任正非自己所持有的股份不到1.5%,也不搞一言堂,董事会成员轮流当值,每人半年,避免“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局面,也避免了公司负责人出事连累整个公司垮掉的局面,他在金钱和权力面前保持了惊人的克制和清醒。
任正非说:“管理者应该明白帮助部下去做英雄。”
员工与公司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华为员工说,公司效益好,员工收入高大家都好,公司效益差,唇亡齿寒,会直接受到影响。
自己创办的公司,盈利不全部装进自己的腰包而是都分配给员工,看似非常傻,其实非常睿智,一个人跑不过一个团队,一个人可能走的快,一群人才能走的远。
这就是任正非用人的智慧,也是他管理经营的智慧,是洞察世事人心之后的选择。
马云说任正非是“一个被遗忘的高人,最神秘的企业家”。
王石评价任正非是“北非之狐”!老谋深算!老狐狸!
他具有坚韧的意志、睿智的头脑、宽广的胸襟、铁一般的意志和容人雅量。这位76岁的老人,一生经历曲折,多次走在风口浪尖,不善言辞却如草原上隐忍又凶猛的土狼,披荆斩棘,带领华为不断自我突破走向极致,低调隐忍中走向了通信行业的王者,是为民族之光,国之骄傲。
向这位依然镇守一线,带领华为人战胜当前困境的76岁老人致敬!
hahahahhahaa
想跳槽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