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行动》撤档打脸!10亿投资血本无归,于冬的“绝不撤档”沦为笑柄?中国电影被资本玩坏了!

生活趣娱社 2025-02-14 22:09:18

“绝不撤档”的豪言,成了2025年春节档最响亮的耳光!2月14日情人节,当《哪吒2》狂揽百亿票房时,一部号称“中国核潜艇史诗”的《蛟龙行动》却灰溜溜撤档,上映17天票房仅3.79亿,连成本的零头都没赚回来。

更讽刺的是,博纳总裁于冬曾高调宣称“绝不撤档”“要和黑水斗争到底”,如今却被现实狠狠打脸——观众用脚投票,资本用亏损认栽,这场闹剧,揭开了中国电影最荒诞的遮羞布。

1. 豪言变笑话,撤档背后是资本的自救?

于冬的“绝不撤档”有多硬气,撤档的姿势就有多狼狈。春节档开战前,于冬信心爆棚,称《蛟龙行动》是“全球潜艇电影新标杆”,斥资10亿打造120米潜艇模型,甚至押上博纳全部现金流,连中小项目都停摆。

结果呢?观众看到的却是剧情稀烂、角色降智、强行煽情——“潜艇长张涵予不指挥战斗,却在生死关头吹口琴?”网友怒骂:编剧是用脚写的剧本吗?更打脸的是,面对豆瓣一星差评,于冬怒斥“黑水作祟”,主演于适高喊“要公平”,却绝口不提影片质量。如今撤档改口“制作特别版”,被网友嘲讽:“割不动韭菜就回炉重造,当观众是傻子?”

2. 口碑崩塌,观众为何不买账?

《蛟龙行动》的失败,绝非“黑水”二字能甩锅。槽点一:剧情稀烂,主旋律变“主尴尬”。前作《红海行动》靠真实热血封神,续集却沦为“工业糖精”大杂烩。黄轩和于适的“兄弟情”被批强行麦麸,潜艇长张涵予救人逻辑崩坏,女兵佟莉从飒爽军人变工具人,最后还被写死赚眼泪,观众直呼“拳头硬了”。槽点二:流量反噬,选角翻车。王俊凯等流量演员的加盟,让军事片秒变偶像剧,网友吐槽:“看他们端着枪,像在拍杂志硬照!”对比《红海行动》的实力派阵容,这波操作被讽“既要爱国情怀,又要流量密码,贪心必遭反噬”。槽点三:营销翻车,傲慢惹众怒。于冬一边喊冤“被黑”,一边无视观众差评,甚至暗讽观众不懂电影。这种“爹味说教”彻底激怒网友:“烂片不让骂,还要我们感恩戴德?”

3. 主旋律失灵?中国电影被资本玩坏了!

《蛟龙行动》的惨败,暴露了行业三大毒瘤:毒瘤一:资本豪赌,绑架创作。博纳为拍《蛟龙行动》押上全部身家,导致现金流断裂,近三年亏损13亿,甚至向韩寒公司借4000万救命。资本裹挟下,电影沦为赌局,质量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筹码。毒瘤二:主旋律套路化,透支观众信任。《长津湖》《红海行动》的成功,让资本嗅到“爱国红利”,但跟风之作粗制滥造,把家国情怀变成流水线产品。《蛟龙行动》的潜艇特效再烧钱,也救不了稀碎的故事,观众早已审美疲劳。毒瘤三:甩锅观众,拒绝反思。票房差怪“黑水”,口碑差怪“粉圈”,唯独不敢承认剧本烂。这种傲慢,让中国电影陷入“越烂越拍,越拍越亏”的死循环。

结语:撤档救不了中国电影,真诚才是必杀技!《蛟龙行动》的撤档,是一场资本狂欢的破产,更是一记警钟——观众早已不是“人傻钱多”的韭菜。若行业继续迷信流量、敷衍创作、甩锅观众,下一个“蛟龙”只会死得更惨。中国电影,该醒醒了!(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开怼!)

0 阅读:28
生活趣娱社

生活趣娱社

聚焦生活娱乐,追踪最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