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感动中国揭晓,网友愤怒:十个人物没有一个让我感动!

繁花史阁 2024-10-28 09:42:20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名单公布,没想到却让许多网友表示愤怒,甚至有网友直言:“十个人物没有一个让我感动!”这次评选结果为何让这么多人感到失望?

张雨霏的入选便是争议的焦点之一。作为中国泳坛的顶尖选手,张雨霏成就斐然。今年,她又在国际赛场上再创佳绩,赢得了一枚世界锦标赛的铜牌。

这次比赛让很多人动容的并不是奖牌本身,而是她在比赛期间顶着高烧和生理期的影响,依然坚持上场拼搏的那种坚韧精神。

采访中,张雨霏曾谈到:“我知道自己状态不好,但我不能退缩,哪怕这场比赛拿不到好成绩,我也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这样的拼搏态度确实值得赞扬。

对于一档旨在传播“感动”的节目,很多观众显然希望看到的不是单纯的竞技精神,而是更贴近生活的普通人的感人事迹。

一位网友留言说:“张雨霏很优秀,但她的奋斗和荣誉更多是在她的职业范围内,不是我们平常人能够直接共鸣的。”

许多网友认为,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固然重要,但和普通人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无私相比,少了那种情感共鸣。

毕竟,张雨霏的成绩背后是国家的专业训练体系,她的奋斗与个人成长虽然感人,但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似乎“离我们太远”。

除了张雨霏,老戏骨牛犇的入选也引发了不少讨论。

牛犇从影多年,以其敬业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即便到了89岁的高龄,他依然活跃在演艺圈,用行动诠释了“戏比天大”的职业信仰。

在一次采访中,牛犇曾动情地说:“我这一辈子就是为演戏而生的,戏剧是我的生命,我可以没有其他,但不能没有戏。”这样的态度让人肃然起敬。

但网友的质疑也随之而来。有评论认为,牛犇的敬业态度固然值得尊敬,但作为一位老艺术家,这样的敬业本就是他分内的事。

和那些默默无闻、为社会奉献的平凡人相比,牛犇的故事似乎更像是对其职业生涯的表彰,而不是能够触及普通人内心深处的感动。

更有网友直言:“牛犇的演技好,演了很多经典角色,但这就是感动中国的标准吗?那些为了生活默默奉献的小人物,他们的故事是不是更值得我们去关注?”

相较于张雨霏和牛犇,另一位入选的特教老师刘玲琍则在名单中稍显“冷门”,但她的事迹却让许多人动容。

刘玲琍在过去的33年中,教导了80多名听障学生,通过她的耐心和创新的教学方式,20多名学生考上了大学。

她不仅是老师,更是这些孩子们的人生导师,帮助他们克服身体障碍,融入社会。刘玲琍曾说:“我想让他们知道,虽然他们听不见,但他们可以和别人一样活得有尊严,有自信。”

这样的奉献精神与坚持确实让人动容。一位网友感慨:“她才是真正的平凡英雄,这样的人应该更多地被看到和认可。”

不过,在今年的名单中,还有一些外国面孔,比如汉学家穆言灵。这位致力于促进中美文化交流的学者,为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作出了很大贡献。

她在中国生活多年,曾翻译了许多中国文学经典作品。她的入选同样让不少网友感到不解。“感动中国”究竟要表彰什么样的人物?

有网友疑惑:“穆言灵的成就毋庸置疑,但她的事迹感动了谁?我们真的能从她的故事中找到共鸣吗?”

这些质疑其实折射出了公众对“感动中国”评选的期望和理解发生了某种偏移。早期的“感动中国”评选,更多的是那些藏在大众身边的感人故事,没有什么光环和名声,却真实而感人。

比如,2003年感动中国的吴菊萍,她在路过时,徒手接住了一名坠楼的女童,自己却因此受伤,这样的举动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再比如张桂梅,这位贫困山区的教师,为了让更多女孩能走出大山,倾尽所有,甚至搭上了自己的健康。正是这些来自普通人生活中的善举,才让观众产生了真正的情感共鸣。

与之相比,近年来“感动中国”的评选似乎越来越偏向那些在各自领域中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名人。

这些名人在专业领域的贡献固然不可忽视,但他们的故事更多是一种职业成就,和“感动”这个词似乎产生了某种距离感。

一位评论者写道:“我们想看到的是那些和我们一样普通的人,他们用无私和勇敢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了非凡的举动,而不是那些已经站在高处的名人。”

其实,问题并不是出在这些名人的事迹不够感人,而是公众对“感动中国”的期待在于,它应该更贴近生活,更关照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

那些在平凡中坚持、在艰难中奉献的故事,才是最能够打动人心的。这也是为什么今年的榜单公布后,会引发如此多质疑的原因。

最终,感动中国的意义并不在于奖项的分量,而在于它是否能够真正唤起我们内心的善意和共鸣。

或许,在未来的评选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来自普通人的故事——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却用善良和坚持点亮了整个社会。

这,才是我们所期待的感动。

1 阅读:131

繁花史阁

简介:环球资讯站,聚焦时事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