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山西灵丘县的一位老人,李二喜,决定前往外地探亲。出发之前,他对自己的儿女们提议,不如顺道去北京看看。毕竟老人年轻时曾在军队里服役,一直怀揣着对首都的敬仰和憧憬。尽管他早已年事已高,但心中那股热血和对北京的向往依然未曾消散。孩子们听他这么说,虽然心中有所疑虑,却没有多加阻拦,觉得这趟旅行也可以增进亲情,于是便决定陪着父亲一起前往。
于是李二喜和他的儿女们便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程。车窗外的景色渐渐变得陌生,城市的高楼大厦映入眼帘,父子和女儿们聊着家常,气氛轻松而愉悦。谁也没想到,这次原本只是寻常的亲子旅行,却会因一个意外的电话而改变。
时任上将军和全国政协主席的杨成武,深知李二喜这位老兵对国家的贡献。在得知李二喜到京后,他特意派出自己的秘书,亲自邀请这位老人参观国家军事博物馆。
博物馆里有着许多历经岁月沧桑的珍贵文物,其中一门迫击炮引起了李二喜的特别关注。这门迫击炮已经被定为国家的“一级文物”,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遗物之一。它的身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铁质的炮身斑驳陆离,似乎沉默地诉说着当年战火中的悲壮与英勇。
当李二喜走到这门迫击炮面前时,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情感。那些曾经的日子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带来的是无法言喻的怀念与悸动。他停下脚步,轻轻地抚摸着这门曾陪伴他征战四方的武器。那一瞬间,他的双手微微颤抖,似乎在触摸着自己最亲密的战友,那个曾在硝烟中并肩作战、为祖国和人民浴血奋战的时代。两行热泪从李二喜的眼角滑落,仿佛这泪水包含着他多年来压抑在心底的所有情感。
李二喜擦拭着炮身,手指轻轻地沿着那些锈迹斑斑的铁片划过,心中涌动的是对往昔战斗岁月的回忆和那段历史的无尽感怀。岁月的长河已将他与战友们的许多记忆带走,但这门炮,这件历史遗物,依旧坚定地屹立在那里,仿佛见证了那个时代的一切。这一刻,所有的光辉与荣耀都凝聚在他静默的眼神中,仿佛穿越了时空与战场,重新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1937年那时的李二喜已经16岁了。那时的中国战火弥漫,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秋风瑟瑟,1937年9月八路军在山西大同平型关取得了著名的胜利,歼灭了日军一千余人,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那一战,八路军的英勇与智慧让无数中国人看到了希望。在这一时期,聂荣臻所率领的八路军33旅和34旅进驻了李二喜所在的上寨镇,驻地距离他家不远,给整个村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当时八路军的部队正在缺乏补充战马,为了能够更好地作战,他们急需一些良马。李二喜知道这附近有一片适合养马的草地,便开始积极寻找合适的马匹,并成功地帮助部队购买了一批健壮的战马。更重要的是,他还帮忙照顾这些战马,甚至医好了许多因受伤而无法继续服役的马匹。这些举动让李二喜在部队中逐渐积累了声誉,杨成武也开始注意到这个聪明机智、乐于助人的小伙子。
杨成武率领的独立团是八路军中一支精锐的部队,日常生活不光是训练和作战,后勤保障同样至关重要。李二喜的勤快和热心使他很快赢得了团里战士们的喜爱。他开始协助部队做一些杂活,如运送水、做饭、照顾伤员等。李二喜毫不犹豫地承担起这些繁重的任务,因为他心中有着一份对军人的崇敬和对抗日战争的使命感。
不久后,几位李二喜的朋友和战友向杨成武推荐了他,认为这个小伙子很能干,而且有极强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杨成武也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的潜力和忠诚,最终决定让李二喜加入独立团,正式成为八路军的一员。
李二喜成为了独立团的“马夫”,但他的工作远远不止是简单的照顾马匹。在部队中,他负责所有战马的管理,包括调度、训练和护理。每次部队出征,李二喜总是早早地起床,检查每匹马的健康状况,确保它们能够承担重负,迅速适应恶劣的战场环境。而在空闲时,他常常独自一人,带着战马在村里四处奔跑,熟悉地形,避免意外发生。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二喜的生活依然充满了忙碌与挑战。一天正当他忙着照料马匹时,忽然看到几个战友费力地推着几辆沉重的推车,艰难地把一些巨大而笨重的物件从远处搬运到部队驻扎的院子里。
这些“稀罕物件”引起了李二喜的好奇心,他走近去询问,才得知这几样物品竟是从平型关战役中缴获的迫击炮。听到战友们的介绍,李二喜明白了这些铁疙瘩的真正威力。迫击炮是战场上非常强大的武器,可以发射威力巨大的炮弹,曾让八路军的同志们在面对日军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随着战斗的推进,杨成武指挥的独立团成功地缴获了这些迫击炮,战友们告诉李二喜,首长已经下令将这些迫击炮带回基地,打算用它们来组建自己的炮兵连。目标很明确——不再只是被敌人的炮火轰炸,而是要让敌人也尝尝炮弹的滋味。
李二喜对这些新奇的武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禁被它们吸引,便开始向战友们了解这些炮的构造和使用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对这些武器的构造越来越着迷,渐渐地,他开始主动前往院子里,仔细观察并尝试拆解这些迫击炮。刚开始,他对这些大块头感到陌生,但他从一开始的摸索,到后来居然能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将这些迫击炮轻松拆解和组装。
存放迫击炮的院子,恰好正对着杨成武的住处。杨成武注意到了李二喜的异常行为,每天李二喜都在院子里忙碌着,和这些沉重的炮身打交道。杨成武虽然是指挥官,但他对李二喜的天赋和对迫击炮的兴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常常观察着李二喜的表现,发现他动作娴熟,且每次拆解和重组时都能做得井井有条,几乎没有任何错误。
杨成武认为,李二喜对机械有着出乎意料的天赋,这种技能在战斗中将大有用处。尤其是在部队开始着手建立炮兵连时,杨成武意识到,李二喜完全有能力担任这项重要的工作。在炮兵连初步组建并有了一些基础的时候,杨成武决定让李二喜加入炮兵连,让他在专业的炮兵岗位上继续发挥特长。
1939年日军在对中国抗日根据地实施大扫荡时,进入了晋察冀边区,目的明确——摧毁八路军的力量,并切断我军的后勤补给线。尤其是在11月,随着日本名将阿部规秀的亲临前线,日军的扫荡行动变得更加凶猛,残忍的屠杀和破坏开始蔓延至山地间。阿部规秀作为日军的高级指挥官,亲自指挥这次大规模的进攻,其目的是彻底消灭晋察冀地区的抗日力量。
八路军得知日军即将发起这场浩劫后,立即作出反应,晋察冀军区指挥部迅速集结了大量兵力,准备迎击敌人,并保持对战略要地的控制。在这个紧张而激烈的时刻,八路军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山地争夺战,战况非常复杂,山地的崎岖地形使得敌我双方在巷战和游击战中互有胜负。
11月7日晋察冀军区第一团团长陈正湘利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时,发现了远处一个隐蔽的小院,院子里有日军士兵在频繁出入。这一发现让陈团长立即意识到这里可能是日军指挥部或者重要的补给点。他意识到必须尽快打击这个目标,为我军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经过紧急部署,李二喜接到命令,带领自己手中的迫击炮赶往指定位置。他清楚自己所肩负的责任,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炮击任务,而是关乎整个战局的重要一击。李二喜迅速到达炮位,瞄准敌人所在的小院。他心跳加速,但动作却无比冷静,迅速调整炮身,发出一发又一发的炮弹。
第一炮打得精准无误,迫击炮的弹药直击目标,小院的屋顶瞬间炸裂,硝烟四起。接着,李二喜毫不犹豫地调整炮位,立即连发两炮,密集的炮弹再次精准命中目标。每一声炮响,都让李二喜的内心更为坚定,他知道这是打击敌人的最好机会,更是为自己和战友们争取胜利的关键时刻。
炮火的威力是巨大的。短短几分钟内,小院被连番炮击摧毁,敌人完全陷入了混乱。陈团长通过望远镜仔细观察,发现日军士兵正惊慌失措地搬运伤员,甚至有部分日军士兵正在撤离。眼看着敌人乱作一团,陈团长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但他深知这只是初步的胜利,真正的战斗远未结束。
当天李二喜和战友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这一炮击行动已经创造了历史,然而不久后,日军方面的情报却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11月21日,日军陆军省正式公布了一条重磅消息——阿部规秀在战斗中遭到我军迫击炮弹的精准击中,重伤不治,最终死于战场。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战场,震动了整个抗战前线。那时的李二喜年仅18岁。
在抗日战争的漫长岁月里,李二喜随八路军部队东征西战,奔波在战火纷飞的前线。从平型关到百团大战,从山地丛林到战场的每一个角落,他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每次交战,他总是带领着部队的迫击炮,一炮接一炮地精准打击敌人,威力惊人。李二喜凭借其卓越的炮击技术和机敏的战场判断力,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在战友们中间,他的名字早已成为了神话。
许多次,李二喜在战斗中冷静果敢、眼疾手快,凭一门迫击炮改变了战局的走向。而这些成就,他从未在公开场合提及过。或许正是因为他骨子里流淌着那份低调、朴实的革命情怀,李二喜总是将自己的功绩深埋心底,甘愿做一个无名英雄,默默奉献。
新中国成立后的岁月,国家如同破晓的晨光,迎来了恢复和建设的时期。李二喜虽曾是战场上的英雄,但在和平的年代,他没有选择停留在过去的辉煌中,而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1952年转业到广州韶关,开始了自己在基层的建设工作。与他曾经的战友们不同,他没有选择享受荣誉和待遇,也没有选择参与更多的政治工作,而是默默地投入到艰苦的基层建设中去,用自己的双手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在韶关,李二喜过上了平凡而安静的生活。作为一个退役军人,他虽然经常回忆起过去的战斗岁月,但他更关心的是身边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国家的未来。他的生活依旧简朴,工作依旧勤奋。无论是村庄的基础设施,还是乡间的公共事务,李二喜都积极参与其中,默默地为周围的人们解决问题。虽然他曾是一个在战场上驰骋的英雄,但他从不向人炫耀自己的过去。他心中明白,国家的建设需要革命先辈的精神,更需要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共同努力。
多年来,李二喜在韶关这片土地上默默奉献,始终没有人知道他曾是那个“神炮手”。他的事迹、他的英雄形象,似乎被岁月尘封,渐渐成为了历史中的一段记忆。李二喜从未对这一切感到遗憾,他知道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公民,他的使命并不在于获得世人的铭记,而是在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
直到1995年,才意外地让世人重新认识了这位昔日的英雄。在医院的一次偶然采访中,记者得知了这位平凡老人身上的传奇经历。李二喜的事迹像火种一样迅速传开,许多人开始了解并敬佩这位曾在抗日战争中打败了无数敌人的“神炮手”。
当我们站在新时代的广阔背景下,回望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我们是否仍然记得那些英勇奋战、为国捐躯的先烈们?在那个风雨如磐的时代,他们不畏强敌、不惧牺牲,把家国的命运扛在肩上,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今,和平的阳光洒在我们身上,现代化的脚步日益稳健,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经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历史。我们应铭记那一代代英雄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仰,用我们今天的成就告慰他们的英灵,告诉他们,我们并未辜负他们的牺牲和期望。
参考文献
魏巍.聂荣臻传[M],2006(12)
八路军"神炮手"李二喜的故事[J]. 伍时毅.中共韶关市曲江区委党史研究室,2005(09)
击毙日军“名将之花”的神炮手[J]. 赵洪波.党史文汇,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