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华语乐坛,本来泾渭分明。
长期以来,香港歌手们,至多在东南亚有一定影响力,但若论及整个华语世界,始终要隔着一层屏障。
但随着四大天王的出现,界限被打破了。
这是在1992年。
一场足堪惊天的“鱼龙变”,够资格载入华娱史册。
偶然,还是必然?
郭富城回港。
他在尖沙咀新世界广场,正式签约华星唱片公司,同时举办了自己在香港的首个迷你演唱会,宣布成立香港歌迷会。
上千歌迷,推搡、尖叫、窒息、受伤、晕倒。
这场签约,声势当然很浩大。
但彼时的合约,就是一颗“定时炸弹”,会在不久之后,在种种因素之下被“引爆”,若非小美入局,一代天王,恐怕很难全身而退。
暂时按下不表。
这一年。
他发行了首张粤语专辑、第四张普通话专辑,并出了两张精选集,出演了五部电影,也获无线电视台为他量身定制了一部电视剧,《风之刀武林启示录》,还拍了三个广告。
在香港,其精选集《请把我的情感带回家》和首张粤语专辑《跳不完·爱不完·唱不完》,皆卖破三十万张,创下迄今未被打破的销量纪录,单以此论,就堪称以“核弹”级的威势,彻底引爆了香港。
在内地,其上一年度发行的普通话专辑《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被引进,旋即夺得五月和六月两个销量月冠,七月断货。
在新加坡,其《到底有谁能够告诉我》创下九周连冠纪录,其中有五冠,来自本年度,也有下半年发行的《爱你》,夺得六冠。
在台湾,《爱你》卖出了八白金销量。
传媒大亨邱复生说,本年度,郭富城在香港和台湾各出了两张普通话唱片,现在已是全港销量最大的歌星,而且单在内地,也已经超越了百万张的销量。
也在这一年。
他继续霸榜明星肖像印刷品排行榜冠军位置,新写真集照样卖出百万册销量。
在马来西亚和台湾,举行了数场《爱你》巡回演唱会。
代言的谢瑞麟珠宝,以一个“情”字,风靡港城,创下空前销量纪录,广告海报也日日被人“偷走”,即便放在董事长办公室桌上,也不能幸免。
又凭上年度作品《九一神雕侠侣》的银狐角色,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且有两部电影破了千万票房。
在回港之际,就被封“四大天王”其一。
宛若神话人物。
刘德华继续歌影两手抓。
这一年,他发行了两张粤语专辑、一张普通话专辑,出演了十四部电影,数量达到职业生涯巅峰,还客串了一部电视剧。
上年度专辑《来生缘》引入内地,夺得八月底销量月冠,在宝艺星的最后一张唱片《谢谢你的爱》大卖十白金,转投华纳唱片之后,推出的粤语专辑《真我的风采》,据闻香港地区销量达到了八白金。
在新加坡,《来生缘》夺得六个周冠、《谢谢你的爱》一冠。
第三度蝉联TVB最受欢迎男歌手奖,距离谭咏麟的四连成就,只一步之遥。
凭《五亿探长雷洛传》,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
但很遗憾,他在本年度上映的电影虽然数量极多,却并没有任何一部,冲入了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
幸好乐坛依旧强势。
扔下了“三剑客”这顶旧帽,封王。
张学友开始拿奖到手软。
他在这一年,避开普通话歌曲市场,只发了两张粤语专辑,另外参演了七部电影。
专辑《真情流露》,在香港地区卖出九白金的空前销量,有九首歌曲,登上香港音乐流行榜,专辑歌曲《暗恋你》,获得金曲金奖和IFPI国际歌曲大奖,张学友并凭此专辑,获得香港艺术家年奖流行音乐男歌手奖。
也再次夺得了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
电影方面,仍侧重配戏或者弱主角,不见更多起色。
但也在本年度,他不但由“三剑客”之一晋级“四大天王”阵营,更被俞铮称作“歌神接班人”,坐实“歌神”之名。
好戏开场。
最后来看看黎明。
他在这一年,发行了两张粤语专辑、一张普通话专辑以及两张精选集,出演了六部电影,也举行了自己的首次红馆个唱。
但音乐方面,似乎成绩平平。
在张学友、刘德华和郭富城的动辄数十万甚至破百万的唱片销量跟前,他只能沉默,甚至年中发行的普通话歌曲,直到年底才在新加坡醉心龙虎榜上出现。
不过电影方面异军突起,他主演的《神算》登上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名列第七,纵有借力初代喜剧之王许冠文的因素,也算得不俗。
演唱会数量也颇多。
所以尽管如此,在香港乐坛,他当然仍是顶尖歌手之一。
无悬念封王。
很有趣。
关于四大天王,总有某种“论资排辈”的倾向性言论。
笔者不止一次见过有人说,四大天王里面,郭富城最后才红,所以进一步有言,如果要排座次,他就是“第四天王”。
实话说,对于此种言论,笔者向来一笑置之。
如果说只看香港,郭富城1991年拿新人奖,1992年才正式发粤语碟,无论作品数量、积累还是业内人脉、印象,他当然都只能是“第四天王”。
但问题的有趣之处在于,郭富城自1990年出道,就率先在整个华语乐坛爆红,不管台湾、内地还是新加坡,都呈现为“一骑绝尘”的态势,根本让人追无可追。
而除了刘德华,张学友和黎明二人,一旦离开香港,就近乎声气悄然。
也即便到了封王此年,以实绩而论,郭富城照样雄霸整个华语乐坛,就连香港,也可以算作某种意义上的“沦陷”。
再排“年榜”,郭富城在本年度,照样第一,刘德华携内地和新加坡市场优势,仍可略胜张学友,黎明则仍要委屈一下。
妥否?
有些事情,只能猜到开头。
四大天王的横空出世,其实并不若坊间传言,是有意“包装”甚至是用来“对抗”谁人的产物,而是基于市场与歌迷的选择。
唱片销量与空前人气,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时日尚还漫长。
来路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