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香港电影久不开工。
据说,即便是“电影大亨”古天乐,想要开一部戏,都得到处去“扑水”,这离谱的窘境,当真好有画面感。
那么,问题仅仅是缺少投资吗?
显然不是。
笔者很早就说过,香港电影的问题,不在题材,而在品质,尤其在凛冬到来的当下,更需要有品质的共振,而非是什么零片酬和减薪等动作。
恰好,郭富城先生也讲,当务之急,是拍出有品质的电影。
厚脸说一句,英雄所见。
早在四年之前。
笔者就已经讲过,香港电影或该进入“Ⅱ时代”了。
该概念指向续集效应。
也即以前作口碑为基础,为续作提供一个基础票房保证,不但可以大幅降低投资风险,如若成功还可以变成一种有效的输血手段,确保不会无以为继。
当年的《澳门风云3》、《扫毒2:天地对决》和《拆弹专家2》,甚至包括《反贪风暴》系列,都是这种思路的例证。
但很多东西,不再相同。
比如在今天,如《扫毒2:天地对决》和《反贪风暴》系列这种层次的口碑,敢开续集?
即便是《拆弹专家2》,笔者也认为,风险甚大。
而非常时期,要非常方法。
关于香港电影“生门”。
这个概念很有趣,不同人,有不同见。
比如,笔者在早前,先后提及了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和《无双》的续作,认为它们,或是香港电影的两座“生门”。
就有人提及了《怒火漫延》、《拆弹专家3》和《风林火山》,认为值得期待。
单纯的期待,其实肯定没有问题。
毕竟《怒火·重案》和《拆弹专家2》,是迄今为止,港产片在内地的票房冠、亚军,而《风林火山》这部电影,也有导演麦浚龙的口碑前作《僵尸》“打底”。
但并不够保险。
有人或觉困惑。
笔者也就托大,来谈谈一家之言。
毫无疑问,上个十年迄今,港式商业电影只有两部高光之作,一者《寒战》,一者《无双》,就连口碑甚佳的《九龙城寨之围城》,都只能仰望,余者更要得等而下之。
以《怒火·重案》和《拆弹专家2》来讲,票房当然不错,但无论题材还是品质,皆未臻佳片之列,瑕疵甚多,也缺乏创新。
若笔者没记错的话,《怒火漫延》立项开拍于英皇的“豪情壮志”时,但随着《谈判专家》和《海关战线》的轰然坍塌,后续那些计划中的“大片”,已被接连撤销,几乎仅剩下了《怒火漫延》这株启动稍早的独苗。
而该片两度影展亮相,仍上映无期。
信心几何,一望而知。
至于《拆弹专家3》,立项后不久,就迎来港产片在内地市场的连续大溃败,旋即该项目被无限期搁置,迄今未有启动迹象。
《风林火山》也数度放出定档风声,但始终“只闻楼梯响”,逡巡不出。
未经验证,不成“生门”。
这是笔者浅见。
而第三座生门何在?
前文提到《寒战》,当然不是虚晃一枪。
它纵然不及《无双》的票房来得炫赫,但影响力却比之分毫不弱,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犹有过之。
但《寒战3》,为何要排在《九龙城寨之龙头》和《无双2》之后?
因为就开拍的现实性来讲,实在是难上加难,或就借用导演的一句话,这世界变化太快。
正应一句,遥遥无期。
大概十三年前。
《寒战》横空出世,一战夺香港票房年冠、港产片内地票房冠军,并横扫了次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
过了四年,《寒战2》来袭,号称“华语影坛最受期待电影续作”。
再夺香港票房年冠,并打破昔时的香港华语片影史票房纪录,在内地上探七亿票房关口,已然是港式警匪电影里的天花板。
郭富城以此两部商业电影,并握《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手,又以《踏血寻梅》证香港金像奖影帝之位。赫然成为了,彼时香港影坛声势最为炽烈的演员。
无有可出其右者。
《寒战》与《无间道》,隔十年对峙遥望。
如果说,《无间道》是香港传统警匪电影的大成之作,《寒战》就是跳出窠臼、开辟新章的立新一战。
前者骨子里,仍有深重的江湖气与个人英雄主义传统,后者则将这些东西全然放弃,转而着墨于法制、人性与职责,第一次“正面”书写了香港警队。
打个比方,二者就像同一家公司里的同事,《无间道》是老员工,烟酒无忌、行事圆熟老辣,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寒战》则是新一代,谢绝烟酒之腐,举止有度、能力卓越,讲求原则,且不畏强权。
观众角度来讲,或各有所好,但《寒战》的内里,当真正气无匹,这又与刘杰辉这个角色的设计和表演者郭富城,精准相合。
气质当真殊胜。
谈到《寒战》。
恰如戏内,总免不了一场“站队”。
总见有人讲,刘杰辉“双标”,人家李文彬救儿子有什么错,你就敢去争权,你老婆被人绑架了,你还不是屁颠屁颠、不管不顾去救人?
从表象上来看。
一个越过管理层,连续升级戒备等级,并擅自启动了“寒战”行动,另一个不顾下属反对,亲身押解犯人营救妻子,一个发布了紧急状态令,另一个启动了紧急应变机制。
似乎性质没什么差别。
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两个人的处理方式大相径庭。
李文彬在短时间内连续升级戒备等级、启动级别极高的“寒战”行动,投入三分之二的警力,其中任何一条,都应该是在集体决策之下的行为。
所以会引来“公器私用”的反弹,与其后权力的移交。
他败得不冤。
而刘杰辉是怎么做的?
鉴于事态紧急,他也拒绝了先做集体决策而后执行的路线,但他先将手里的权力三分转移,分别交予了梁紫薇、区浩麟和韩孝忠,然后再亲身涉险。
从事态紧急程度来讲,这种处理方式,兼顾了法理和可执行性两大问题。
在事后,刘杰辉面对公众发言,表示自己将承担所有法律责任。
后来立法会的研讯,针对的是参与“寒战”行动的两任高层指挥李文彬和刘杰辉,而非“涉亲属避嫌”问题。
所以很显然,何来双标?
电影细节很多,以上仅重提其中一个争议点。
而以《寒战》系列如斯强悍的口碑和品质基础,继续拍第三部,绝无问题。
道理很简单。
不说口碑尚可的《窃听风云》和《扫毒》,就连《反贪风暴》这种质素的港产片,都短短几年时间里连拍五部,系列电影总计斩获了超过二十亿的骄人票房。
但很蹊跷,《寒战3》自2016年之后,就被束之高阁。
两位导演也作品奇少。
梁乐民尚好,他拍毕传记电影《梅艳芳》之后,又单人独骑,掌镜了新作《寒战1994》和《寒战1995》。
陆剑青则自《寒战》系列和《赤道》之后,迄今再无任何一部新作面世。
堪称香港电影的不解之谜。
《寒战》此片。
一反港式商业电影的粗糙、敷衍、混乱、自得其乐、插科打诨和自以为是,守正而出奇。
而以香港百年影史之悠远,方孕育有《寒战》之荡气回肠。
其在香港影坛的地位,或可谓之,史诗级的“权杖”,可惜,被无限期冰封。
若重启,当然是生门。
用户10xxx04
天天吹,狗一样,让人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