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技术封锁!我姑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光子芯片,开启算力新时代

科学探索小百科啊 2025-03-14 06:09:59

2025年3月13日,中国科研界迎来两项重磅成果——复旦大学与北京大学团队分别在高性能光互连芯片与光量子芯片领域实现技术突破!这些成果将如何重构算力格局?中国在全球光子芯片竞赛中处于何种位置?

复旦大学张俊文、迟楠团队研发的硅光集成高阶模式复用器芯片,通过多维复用技术,实现了每秒38Tb的数据传输速度,相当于1秒内完成4.75万亿参数的传递。这一技术解决了GPU集群与超算中心因电子互连带宽不足导致的宕机风险,为大模型训练与高性能计算提供了新范式。

北京大学王剑威、龚旗煌团队联合山西大学苏晓龙团队,成功制备出基于集成光量子芯片的“连续变量”量子纠缠簇态。该技术突破了多比特量子纠缠的制备难题,为量子计算、量子网络等前沿领域奠定了关键基础。

核心技术亮点:

超高速传输:复旦芯片支持38Tb/s带宽,延迟降低60%。

量子确定性生成:北大团队实现多比特纠缠态“按需制备”,保真度超99%。

国产化突破:采用自主设计的硅光集成工艺,摆脱对高端光刻机的依赖。

复旦大学团队:张俊文研究员长期深耕光通信领域,主导完成国家重大光电子专项;迟楠教授为国际光通信学会会士,其团队在光互连架构领域发表SCI论文200余篇。

北京大学团队:王剑威教授为光量子计算领域权威,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龚旗煌院士领衔的现代光学研究所,近年累计在《自然》《科学》发表论文17篇。

中外关键差距:高端光芯片材料仍依赖进口(如铌酸锂薄膜)。

光量子芯片商用化晚于IBM、谷歌约2-3年。

应用场景:

AI算力革命:复旦芯片可大幅缩短大模型训练周期,GPT-5级模型训练时间或从数月压缩至数周。

量子通信网络:北大团队的光量子芯片支持千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为金融、政务领域提供绝对安全通信。

医疗与探测:光谷实验室单光子成像技术(百万像素分辨率)已应用于癌症早期筛查与深海探测。

6G通信:光子芯片支撑太赫兹频段传输,未来手机下载1TB数据仅需1秒。

#中国光子芯片来了# 您最期待哪项技术改变生活?欢迎留言讨论

光子芯片

0 阅读:92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51

用户10xxx51

2
2025-03-14 17:06

你姑带领团队?[呲牙笑]

科学探索小百科啊

科学探索小百科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