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百架无人机夜袭乌克兰,撕裂脆弱停火前景

段俊熙看天下 2025-03-27 23:15:39

2025年3月25日深夜至次日凌晨,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无人机集群攻击。117架自杀式无人机从克里米亚、库尔斯克等方向突袭乌境内目标,乌军虽拦截半数,但第聂伯罗、苏梅等多地能源设施与工业仓库仍遭重创。这场空袭恰逢俄乌美三方秘密筹备新一轮谈判之际,直接将尚未成型的和平方案推入火海。

当前俄乌战场呈现“军事施压”与“外交试探”并行的特殊形态。自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国对乌政策发生根本转向:军援交付速度较拜登时期下降47%,五角大楼更将“推动谈判”列为优先事项。尽管美国国会尚未正式批准削减援助,但基辅已感受到西方支持的松动——原定4月交付的M1A2坦克被推迟至“战局评估后”,海马斯火箭炮弹药配额也遭隐性压缩。

俄军的无人机攻势正是瞄准这一战略窗口。此次投入的“沙赫德-136”无人机单架成本不足2万美元,却成功瘫痪了乌克兰价值数十亿的基础设施。军事分析师指出,这种“低成本消耗战”既能削弱乌军后勤保障,又可在谈判前制造心理威慑——莫斯科用钢铁洪流传递明确信号:拖延谈判的代价将呈指数级增长。

更深层的博弈在幕后展开。据瑞士《新苏黎世报》披露,美俄已在阿曼、卡塔尔等第三国展开十余轮秘密接触。特朗普政府提出以“实际控制线”作为停火基础,要求俄方保证不再进攻基辅政权剩余区域。这种“冻结冲突”的方案虽能帮美国摆脱战争泥潭,却让乌克兰陷入领土割裂的绝境——若接受协议,乌将永久失去18%的国土;若拒绝,西方援助的持续衰减可能令其失去更多。

乌克兰的困境在空袭次日显露无疑。遭袭的克里沃伊罗格钢铁厂承担着全国23%的装甲板生产,第聂伯河水电站为哈尔科夫军工集群供应65%的电力。这些关键节点的损毁,不仅削弱了乌军反攻能力,更动摇了西方盟友的信心。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26日坦言:“我们必须评估继续援助的性价比。”而法国总统马克龙同日与特朗普通话后,宣布推迟原定的对乌远程导弹交付计划。

美国的战略布局显露精明算计。五角大楼一方面向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基地增派B-2轰炸机中队,保持对俄战略威慑;另一方面默许波兰、罗马尼亚等北约东翼国家与乌签订双边军援协议。这种“双轨策略”既能维系对俄压力,又可规避直接冲突风险。但基辅当局发现,自己正从“盟友”沦为“筹码”——美方希望用乌克兰的妥协换取俄方在北极航道、中东事务上的让步。

这场无人机夜袭暴露出现代冲突的残酷逻辑:当大国博弈进入僵持阶段,弱势方往往承受最大代价。乌克兰的电力系统在两年内第9次遭毁灭性打击,全国进入72小时限电状态,而俄美代表却在日内瓦豪华酒店里推敲停火条款的措辞。更严峻的是,西方军工复合体已找到战争“可持续发展”的秘诀——雷神公司股价在空袭后上涨4.2%,洛克希德·马丁获得价值12亿美元的防空系统升级订单。

战火映照出国际秩序的无情真相:小国的命运从来不由自己书写。当特朗普强调“美国优先”、普京追求“战略缓冲区”、欧洲盘算“能源转型成本”时,乌克兰的土地不过是巨头交易的记账单位。或许正如基辅街头涂鸦所写:“无人机带走光明,留下黑暗中的谈判——但那不过是又一场瓜分盛宴的遮羞布。”

0 阅读:36
段俊熙看天下

段俊熙看天下

传递快讯,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