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陈赓因哈军工校名发牢骚,周恩来闻言怒道:这事没得商量

才灿看历史 2024-07-05 19:12:22

1952年7月底的一天,刚从朝鲜战场回国不久的陈赓顾不上休息,便赶到了位于中南海西北角的西花厅。

这里原本是清末摄政王载沣的府邸,1912年袁世凯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便将这里改造为了国务院。而后来随着张作霖被炸死、奉系部队全部撤往东北,这里又被改造成为北平市政府办公驻地。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西花厅成为了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的寓所。

穿过一片密集的柳林,陈赓便远远地看到西花厅门前站立着一个熟悉的身影,便快步赶了上去。

“总理,这么热的天,怎么还要顶着大太阳在外面啊?”

陈赓与周恩来是有着多年革命情谊的老战友。

早在1924年陈赓进入黄埔军校时,周恩来便是他的政治部主任。后来陈赓化名为王庸、进入中央特科从事地下工作,他的直属领导也是周恩来。

几十年风风雨雨走过来,彼此之间已达成一种常人难以体会的默契,也正因如此,陈赓在这位向来严肃的老首长面前,也敢于开一些玩笑。

而周恩来虽然背对着陈赓,但从声音也早已听出来者是何人,当即笑着转身说道:“早就猜到陈大将军要光临寒舍,这不赶紧出门来迎一下嘛”。

话音刚落,默契的两人相视而笑。

原来就在不久之前,陈赓便被组织上委以重任,承担起筹建新中国第一所高级军事、国防科技院校的重任,而作为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则负责为他尽可能地提供一切帮助。

听到周总理这样说,陈赓也不藏着掖着,直接了当地说明了来意。

“周总理,学校名字我已经拟好了,还需要请您最后拍板”。

一边说着,陈赓便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递了过去。

周恩来接过之后只是扫了一眼,却收起了脸上的笑容,目光紧紧盯着陈赓说道:“这个名字取得不好,依我看呢、还是删去两个字吧”。

闻听此言,陈赓自然一头雾水。

要知道,他最近几日绞尽脑汁,才想出了“军事技术工程学院”这个名字,自认为已经近乎完美。

不甘心的陈赓只好试探性地问道:“总理,这名字挺好的……”

而这次未等他说完,周恩来便严肃地说道:“必须删掉,这件事没得商量”。

那么,周恩来总理为什么会认为学校名字取得不好呢?他坚持要删掉的究竟又是哪两个字呢?

要知道,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足三年时间,连年的战争导致国内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从无到有创办一所新式的高等军事学校必然阻力重重,而从来没有办学经验的陈赓又该如何克服呢?

如果没有抗美援朝战争,或许陈赓会有着截然相反的人生轨迹。

1950年夏天,当人们尚且沉浸在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中时,东北边境却再次陷入动荡。

朝鲜战争爆发了,原本沉寂的边境线上再度响起敌机的轰鸣声,阴沉的天空中、一枚枚无情的炮弹悄然落下,落地的一刹那、良田村舍化为火海,人们辛辛苦苦重建的家园,瞬间被硝烟吞噬,刺鼻的火药味和血腥气息,令每一个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陷入深深的惶恐不安之中。

建国后的第一个国庆节,伟大领袖毛主席便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紧接着,以第38军、39军、40军、42军、50军、66军组成的先头部队跨过鸭绿江,御敌于国门之外。

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彭德怀率领志愿军战士们打了5场恶仗,用巨大的胜利使美帝国主义以及西方国家认识到,这个遥远东方古国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而就在抗美援朝战争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远在南宁的陈赓突然接到中央的电报,要他火速赶往北京。

此时的他身兼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省政府主席,云南军区成立后又担任该军区司令员,每日要处理的军务、政务十分繁杂。

现如今中央突然要自己到北京走一遭,陈赓敏锐地意识到,自己的职务可能会有变动。

于是,他在临行前、还特意向前来送行的云南省第一书记宋任穷开玩笑道:“这一去,我恐怕回不来了”。

对于此番言论,宋任穷自然是不相信的。

毕竟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他和陈赓搭档起来可谓得心应手,不论是剿匪、还是战后重建,都有条不紊地推进。

正因如此,宋任穷当即梗着脖子嘟囔道:“你要是一去不回,我跟谁搭伙啊?要是组织上真把你调到别处,我第一个发电报反对”。

而当陈赓抵达北京后,接下来的事情正如他所预料的那般,毛主席要他去朝鲜、负责第三兵团的军事指挥工作。

第三兵团是一个月前刚刚成立的,下辖12军、15军、60军,当时已经进入朝鲜战场,并暂时由副司令员王近山主持工作。

当陈赓得知这一情况后,虽然心中有些踌躇,但还是接受了任命,并为不久之后入朝做准备。

可令他没有预料到的是,不久之后、也就是1951年5月底,身为志愿军参谋长的解方受彭老总委派回到北京,汇报朝鲜战场形势的时候,毛主席竟然改了主意。

就在解方汇报完工作后,全程仔细倾听的毛主席缓缓点了点头。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已经基本结束,志愿军将士们在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敌人的情况下,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力、以及在战争中磨炼出的战斗力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扑,最终将战线稳定在了“三八线”附近。

连续五次大获全胜,这也就意味着抗美援朝已经稳操胜券。

心情大好的毛主席不仅转头看向了陈赓,并笑着说道:“在新形势下,彭老总那边肯定忙得不可开交喽,你的职务可能要变一下……”

陈赓闻言满心诧异起来,自己出任第三兵团司令员的事情不是早就拍板了吗,难不成还要变动?

就在陈赓疑惑之时,毛主席则继续缓缓说道:“第三兵团司令员的位置还是你来坐,只不过要给你加一个担子,给彭老总做副手”。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安排下,陈赓最终出任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同时兼任第三兵团司令员。

入朝之后,陈赓先是抵达第三兵团司令部驻地大水洞,仔细了解了一些情况之后,便紧急赶赴志司所在地空寺洞。

在那里,陈赓协助彭德怀指挥了夏秋防御战,在连续三个多月的战斗中,共计歼敌16.8万余人,迫使美国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1952年6月16日,当前线的战斗仍在进行的时候,陈赓却踏上了回国的列车。

刚刚抵达北京,他便被接到了菊香书屋,而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人早已等候多时。

见陈赓已到,毛主席便当即让他谈谈入朝之后的所见所闻。

“我们和美军的差距太大了!”

陈赓毫不掩饰地说道:“虽然我们在战场上接连取胜,可靠的都是战士们的意志力和经验,要是单从武器装备上来说,我们差了一大截”。

此言一出,在场的三位老首长无不点头表示认可。

短暂的沉默过后,周恩来开口打破了沉寂:“这次叫你回来,就是有件事要和你商量”。

话音刚落,他便将目光投向一旁的毛主席,而陈赓也看着毛主席,等待着他指点迷津。

见众人都望着自己,毛主席这才解释道:“不久前大家商议过了,要建立一所自己的高等军事学府,研制武器、培养人才,这样才能和西方缩小差距嘛”。

此时,一直保持沉默的朱老总也终于开口:“万事开头难,所以我们决定让你来做这个‘先锋官’”。

明白了几位首长的意思,陈赓当即站了起来,连连表示自己实在难当此重任。

排兵布阵他是在行的,可要让自己去搞军校,陈赓确实感到为难,毕竟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万一搞砸了、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见他面露难色,周恩来自然猜到了其中的缘由,当即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你放心大胆地去干,军校筹办好了之后,你当院长、那我就当你的政治部主任,给你撑腰,你看如何呀?”

听到这番话,陈赓悬着的心才算落地,坦然接受了这项重任。

很快,学校的选址问题就解决了,陈赓决定把军校建在哈尔滨,毕竟这是一座重工业城市,而且以前就有军工厂,军事基础十分全面。

可最让陈赓头疼的就是教员问题,如果没有优秀的教师,就算军校开学了,那学员们也学不到什么东西。

思来想去,陈赓决定找老领导刘伯承碰碰运气。

抗战时期,刘伯承担任八路军129师师长,而陈赓则是他手底下386旅的旅长。而现如今,刘帅任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手中肯定有大把的军事人才。

当陈赓说明来意后,刘伯承当即给他派了几十名优秀的军事教员和科研人才,也算帮他解了燃眉之急。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解放军军事学院早在1951年1月成立,但它的主要作用是进行人才培养,并不包括军备研发。

等到一切工作都准备妥当之后,陈赓便准备给新中国第一所综合型的军事学院取一个响当当的名号。

最终,他找来一张草纸,在上面写下“军事技术工程学院”8个大字,并整齐地折好揣进口袋,兴冲冲地走出了办公室。

虽然学院名字想好了,但他还是要去西花厅一趟,毕竟在此次任务中、周恩来总理是自己的直属领导,还需要他来拍板敲定。

然而,当陈赓颇为自豪地递过纸条后,周恩来总理却认为这个名字不合适,并且言简意赅地说道:“删掉‘技术’这两个字吧”。

闻听此言,陈赓十分不解,不禁小声发起了牢骚,而周总理却用不容辩驳地说道:“这件事没得商量”。

为何周总理态度如此坚决呢?

原来,周恩来考虑到虽然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了节节胜利,但抗美援朝战争还未完全结束,国际上、尤其是周边邻国对于朝鲜战局以及新中国的动向极为关注。

毕竟这场战争的爆发,让他们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大肆筹建军事技术型院校,会让邻邦错误地以为是要大肆研制新式武器,必然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当然,新中国筹建军事院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守卫国家安全,但为了不引起误会,周总理还是坚持要求去掉“技术”二字,改称为“军事工程学院”。

当陈赓得知周总理的良苦用心后,也对其长远的目光深深敬佩,由衷地说道:“总理,我听您的”。

1953年9月1日,军事工程学院正式开学,第一批学员便招收了987名。

经过陈赓等人的不懈努力,军事工程学院发展为包括海军系、空军系、炮兵系、工程兵系、原子系、导弹系在内共计十个系统。

后来,陈赓遇到了刚刚回国的钱学森,便满是期待地询问道:“钱先生,我们学院设立了导弹系,但理论知识很少,发展也很慢,您看我们能不能搞出自己的导弹?”

而钱学森则十分肯定地回答道:“其他国家能搞,新中国也能搞出来,而且比别人的更好!”

这番话令陈赓很是兴奋,毕竟钱学森是航空、导弹等领域的专家,有了他的肯定,必然使人信心倍增。

1957年底,陈赓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心肌梗塞以及其他并发症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的身体。

在毛主席等人的一再要求下,陈赓只好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专心疗养。

可新中国的导弹还未研制成功,自己却先倒下了,这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感与挫败感。

好在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终于圆了他的梦想。

当陈赓躺在病床上,听到收音机中传来这个喜讯的时候,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干裂的嘴唇微启,轻声呢喃道:“太好了,咱们终于造出导弹了”。

短短4个月之后,陈赓将军沉沉地闭上了双眼、溘然长逝。

如果老将军看到中国如今的强盛之势,必定会感到欣慰,毕竟这也是老一辈革命者的心愿。

1 阅读:68

才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