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追悼会,有人说了句话,华国锋当即怒斥:请不要捣乱

才灿看历史 2023-11-14 15:09:00

1976年5月,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毛主席的身体情况出现了好转。

病痛感的消除让伟人的心情变得舒畅,作为始终将工作放在第一位的他来说,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处理一些外交事务。

就在不久之前,一直主持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周恩来总理去世了,而外交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是个十分庞大的课题。

5月27日,巴基斯坦总理阿里·布托访问我国,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重视,甚至强撑着尚且虚弱的身体接见了对方。

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布托是我们新中国的挚友。他第一次访华是在1963年,彼时布托担任巴基斯坦外交部长一职,来到北京之后便当即和我们签订了友好协约,一举解决了先前中巴之间存在的边界问题。

后来布托担任总理之后,又主动提出与我国合作,在延绵无际的喀喇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上修筑了一条中巴友谊之路:喀喇昆仑公路。

布托一生中先后9次访华,每一次都是带着诚挚的友好情谊,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合作发展。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1976年5月的这次中国之行,是布托一生中最后一次访华之旅,而他本人、也是毛主席生命中接见的最后一位国外政客。

1976年9月9日凌晨,毛主席与世长辞,华夏大地陷入一片悲痛之中。

然而,不久之后在天安么广场举行的追悼会上,张春桥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却引起了在场众人的不满。

时任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的华国锋更是强忍着心中的怒火说道:“请你不要捣乱”。

那么,当时张春桥究竟说了些什么呢?

另外,毛主席的病情明明已经出现好转的迹象,为什么在接见完布托之后,身体状况却急转直下呢?

1

1971年的冬天,经历了“九一三”事件之后的毛主席心力交瘁,如此沉重的打击、再加上日益沉重的工作,让已经年近八旬的他疲惫不堪。

元旦刚刚过去,毛主席就发起了高烧、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好在经过医护人员的及时救治下,伟人的病情才得以抑制。但同时,他的听力、视力受到了极大损伤,浮肿的双腿也让他行走十分困难。

病痛的折磨并不妨碍他继续思考,毛主席心中明白,新中国虽然已成立20多个年头,但依旧落后于西方国家,国内仍然有一大批人吃不饱饭。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身旁的工作人员成为他阅读的小帮手,无论是报纸新闻、还是地方呈交的工作汇报,都由助手念给自己听。

虽然周恩来等人也曾多次劝说,要毛主席安心休养,工作上的事情可以暂时分发给各部门处理。

但毛主席总是摇摇头说道:“恩来的身体状况也不好,我怎么能再给他的肩上加担子呢?”

原来,就在不久之前,周恩来总理偶感身体不适、便来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癌症。

得知这个消息,毛主席的神情黯淡、十分痛苦,毕竟他是自己并肩作战几十年的老朋友、好同志,得知他被病魔纠缠,伟人的心中也是悲伤的。

1976年,注定是令人惋惜且悲痛的一年。

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作为解放军创建者之一的朱德元帅也溘然长逝。

面对挚友的离世,毛主席心中说不出地心塞。但斯人已逝生者如斯,新中国还需要继续发展,繁杂的工作还需要人去处理。

于是,感觉身体有所好转的毛主席接过了周恩来的担子。

1976年5月12日,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访问中国,毛主席在机要秘书张玉凤、护士孟锦云的搀扶下,来到大厅等待着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不一会儿的功夫,李光耀便在华国锋的陪同下快步走了过来,毛主席艰难地站起身来与之握手,却不想这个简单的动作耗尽了体力,简单寒暄几句后便不得已坐回到椅子上。

不久之后,也就是5月27日,毛主席再次强撑身体接见前来访问的巴基斯坦总理布托。

毛主席的声音十分微弱,只能安排侄女王海容坐在身旁,听清楚毛主席所说的话后、再翻译成英语与布托交谈。

对于布托的访问,毛主席表达了由衷的欢迎,但因为身体抱恙,这次交谈只持续了十多分钟的时间。

在布托起身告别时,毛主席只能坐在沙发上、向对方点头致意,并目送他离开。

由于连续高强度的工作,毛主席的身体再度出现问题,1976年6月初住进了医院,接受由北京医院、阜外医院、解放军301医院、305医院医学专家的治疗。

中央的领导们也十分忧心伟人的身体,夜以继日地轮流到医院陪护。

经过一系列紧张的救治,毛主席身体好转了一些。

一天清晨,当他蒙蒙胧睁开眼睛后,发现华国锋正坐在一旁,不禁笑着用微弱的声音说道:“你一直陪在这里呀”。

见毛主席醒来,华国锋赶忙劝他不要说话、不要活动,安静地躺着对身体恢复有好处。

可毛主席轻轻摇了摇头,艰难地说道:“我这一生做了两件事,一是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了蒋介石,二是引领新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道路……”

听着听着,华国锋湿红了眼睛,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无愧于“伟人”这个称呼。

当医护人员前来换药、或者是做检查的时候,动作十分小心谨慎,生怕把毛主席弄疼。

每当看到这种情形,毛主席总是微微笑着鼓励道:“慢慢来、不要紧,我没有什么感觉”。

毛主席是包容的、乐观的,以至于曾经参加过救治小组的医护人员无不感慨:“在和病痛斗争的过程中,毛主席乐观主义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是平常人少有的”。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噩耗传来,毛主席病情恶化、与世长辞。

2

当天夜里,中央的其他领导人纷纷赶到医院,向毛主席的遗体默哀鞠躬。

随后,众人便紧急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接下来的治丧事宜、以及遗体保存的问题,并成立了以华国锋为首的治丧委员会。

经过反复的磋商,众人最终决定要妥善保存毛主席的遗体,让全国人民都能瞻仰伟人的遗容,并且将追悼会的时间定于9月18日。

9月9日下午3点,广播电台便开始发布通知:本台将于下午4点有重要广播,请注意收听。

一个小时之后,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便被正式宣布。

9月16日下午3点,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确定追悼会悼词。

会议开始之前,身为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汪东兴特意找到为追悼会起草悼词的周启才,郑重地交待道:“我需要保护毛主席的遗体,今天下午的会议不能去参加了,麻烦你代我向华国锋同志说一声。”

见周启才点头答应,汪东兴继续说道:“你写的悼词草稿我看过了,想补充一点建议,那就是加上毛主席南巡时作出的‘三要三不要’指示”。

周启才听完连连点头,认为这个建议十分正确,于是赶到会场后直接找到华国锋说明了情况。

华国锋也觉得这个建议十分可取,于是在会议开始之后对众人说道:“在此之前,东兴同志认为悼词应该补充毛主席提出的‘三要三不要’这一指示,我认为很有必要,这对于党和国家的建设意义深远”。

“三要三不要”究竟是什么呢?这是1971年毛主席南方巡视时,向沿途各地干部么做出的指示:

“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

话音刚落,立即得到政治局常委们的一致同意。

悼词的问题讨论完了,接下来就该确定该由谁来致悼词。

对于这个问题,在场的众人沉默了,毕竟毛主席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带领中国军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领袖,必须由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来致悼词。

就在这个时候,叶剑英元帅率先说道:“我提议,由华国锋同志致悼词”。

闻听此言,众人纷纷点头,十分认可这个建议。

然而,华国锋觉得自己资历尚浅,连忙说道:“叶帅,您在党内威望最高,还是您来吧”。

叶剑英自然明白,对方是担心自己的资历问题,便继续鼓励道:“你是国务院总理、又是第一副主席,理应由你来为毛主席致悼词。我想,在场的诸位不会反对,毛主席也会感到欣慰的”。

在叶剑英等人的极力劝说下,华国锋最终点头同意。

3

从9月11日开始,全国各地、各界的代表,以及驻华大使们纷纷来到人民大会堂吊唁,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当众人从水晶棺两侧缓缓走过时,无不失声痛哭,更有人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抽泣着高呼:“毛主席,我们永远想念您”。

吊唁活动持续了整整一个星期,北京、地方的高级官员,军队中的高级将领,社会各界的精英,以及毛主席的家人纷纷来到这里。

直到1976年9月18日,毛主席的追悼会在天安门广场召开。披挂着黑纱的主席遗像、悬挂在城楼中央,下面则摆满了密密麻麻的花圈。

因为追悼会开始时,中央领导们需要对主席遗像三鞠躬,为了不出纰漏,华国锋特意找来周启才,让他再给大家讲讲流程。

周启才则说道:“仪式开始后,大家转身面向主席遗像,跟着节奏三鞠躬”。

话刚说完,人群中的张春桥却眉头紧蹙起来,他当即向前走了几步,大声嚷嚷道:“这可不行!大家转过身去、那屁股不是对着广场上的人民群众?”

张春桥话音刚落,其余几名“别有用心之人”也跟着附和起来,认为这种做法不妥。

任凭大家如何劝说,他们几人都不屑一顾,刻意拖延时间。

见到这一幕,华国锋十分生气。

参加追悼会的众人向毛主席遗像三鞠躬,这是理所应当的,怎么在他们嘴里就不行了呢?这是故意挑毛病。

于是,华国锋强忍着怒火,对张春桥呵斥道:“请你不要捣乱,这是政治局会议上确定的事情,而且于情于理都是应该的,我们要按照程序办”。

听到华国锋如此严肃的呵斥,张春桥等人终于不再说话。

下午3点,随着悲壮的哀歌响起,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数十万群众纷纷低头默哀,全场肃穆。

默哀三分钟后,华国锋用沙哑的嗓音宣读悼词,期间几度哽咽。

“毛主席的逝世,对我党我军和我国各族人民,对国际无产阶级和各国革命人民,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毛主席的遗志,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将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悼词快要宣读完的时候,华国锋因为悲伤过度、差点失去平衡跌倒,好在身边的人及时搀扶、他才勉强站稳。

随后,他强打起精神,才哽咽着将悼词念完。

此次追悼会,是由中央广播电台实况广播的,全国各地的人们在收听这一广播的同时,也自发地在当地组织追悼活动。

这天下午,全国各地几乎所有的工厂停工、学校停课,每个人都佩戴上白花黑纱、设置灵堂,送伟大领袖最后一程。

即便追悼会结束,有的人还不愿意摘下黑纱,佩戴了整整一个多月。

当时担任新疆军区司令员的杨勇曾回忆道:“大家心里难过得如同刀割,许多人痛哭起来、泪流不止,甚至有的女同志哭晕过去”。

由此可以看出,毛主席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0 阅读:3

才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