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热心读者来信说金庸《鹿鼎记》不像本武侠小说,与金庸原来的作风相差甚远,所以要向金庸请教,《鹿鼎记》与《天龙八部》中某些情节相同吗?
对此,金庸特意在《后记》中写到《鹿鼎记》与我之前的武侠小说截然不同,这是有意为之。一个作者不能老是重复他的风格和格式,应该努力去尝试新的创作。
确实,读过金庸全集的人都知道金庸是个很爱创新的作家,《射雕三部曲》写于南宋至元朝末年,涌现出三个赶走鞑虏的主人公,郭靖老实善良,杨过狡猾机智,张无忌宽宏大量。
另外,关于三位主人公的情感遭遇,金庸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结尾:郭靖携黄蓉征战沙场;杨过和小龙女一起退出了江湖;张无忌有点特殊,金庸坦言张无忌直到最后都没有弄清楚自己喜欢的人。
除主人公个性和命运千差万别外,金庸对各部作品武学设定都用心良苦、力避存在反复武功。所以作为读者我们就会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让剑大师渐渐进入我们视野。
提起用剑高手,读者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想起独孤求败的故事。在金庸设定下,独孤求败有着纵横江湖三十余年未尝败绩的神奇经历。由于败尽英雄、杀尽仇寇,独孤求败穷尽一生找不到像样一点的对手,他最后只能带着雕兄隐居山谷,并在剑冢的石壁上写下了自己悲壮又凄凉的一生。
许多年后,杨过来到独孤求败剑冢前,经过服食蛇胆和山洪练剑后,终于自己领悟玄铁剑法。杨过玄铁剑法虽难得遇到对手,但是与独孤求败木剑剑法相比较,杨过明显不是自己的对手。
另外,杨过还从雕兄年龄推断独孤求败至少是一个活在7到80年以前的人。这个时候正值天龙晚期,无怪乎独孤求败能败下阵来的英雄豪杰,在江湖上闯荡30多年也未尝败绩。
原来随着萧峰自尽而段誉登基称帝,再加上扫地僧圆寂和天龙四绝没落,天龙后期正是青黄不接之时,要不就凭天龙时代那玄幻魔幻的武学设定,怕是剑神卓不凡,会与独孤求败斗的晕头转向。
可别把剑神卓不凡小看,虽然在灵鹫宫中被虚竹一招天山折梅手打败,卓不凡却可以使手中长剑放出半尺剑神,把旁边群雄吓得目瞪口呆。
原文写到卓不凡长剑挺着,剑尖忽然生出半尺吞吐不定的青芒。群豪中十余人异口同声地惊呼:“剑,剑!”那柄剑还像一条长蛇一样伸缩自如,卓不凡的脸上露着狞笑,丹田里提着一口真气,青芒骤然升起,刺进了虚竹的胸膛。
由此可见卓不凡能够把内力运到剑尖上,因而产生半尺剑芒,此举与金庸所言“化气为形,隔空害人”相似,尽管卓不凡的剑芒只有半尺,远逊于超远距离的六脉神剑和火焰刀,但若将卓不凡的剑芒放到《射雕三部曲》来看,如此修为恐怕要成为武林至尊。
如果独孤求败遇上卓不凡的剑魔与剑神斗到底该怎么办?我想独孤求败“生平局寻求一个敌手,却得不到”墓志铭恐怕会有所改变。
看完之后,有没有觉得卓不凡是天龙第一剑客呢?如果错了,在当时江湖上也有一个用剑高手,其剑法胜于独孤求败与卓不凡,而且能够反击段誉北冥神功,打得段誉双手隐隐作痛。
当时段誉在机缘巧合下练成北冥神功,以拇指少山穴巧占先机,不知吸进多少好手内力。后来段誉跟在段正淳后面拜会了一个前辈大师,这个人叫石清子,有着东方第一剑响当当的头衔。
原文写道,段正淳说道:“鱼儿啊,赶紧上前叩头吧,这道长就是我每天说的东方第一把剑——石清子了,剑法之高明,当世无双。”
眼看段誉跪地叩头,石清子连忙伸手搀扶,可石清子哪得,他刚刚碰了段誉指头,身上内力如泥牛入海,刹那间化去无踪,更感到段誉双手拥有极强大吸力,欲把身上内力硬吸走。
据了解,天龙结束后,强如鸠摩智等顶流高手还被段誉北冥神功吸尽内力,于是石清子引发段誉北冥神功,而他堪称凶多吉少。
但令读者啧啧称奇之处在于石清子“东方的第一剑”之称并不是浪得虚名之举,但见石清子眼下内劲一疑、双掌翻起、啪啪作响,打在段誉手背上,甩掉四掌胶黏。段誉只觉手背剧痛,似手骨亦断折,心下微怒:“我善意地拜你为师。怎么能让下手揍我呢?”他不知道石清子错误地认为自己所施是“化功大法”,练武之人一世苦功,若是为了这邪功,一生修炼的内功外功都尽数付之东流。
由此可见,石清子武功确实匪夷所思,在被段誉北冥神功吸出以后依然能够当机立断,动作敏捷,最终石清子不但甩掉北冥神功而且一掌将段誉打得几乎骨折。无怪乎段正淳作为大理国镇南王却要世子段誉跪在石清子面前叩头,正因为石清子武功实为当世一绝,其剑法更无与伦比,恐怕连剑神卓不凡都不是自己的对手。
这样一比之下,石清子就是天龙时代第一剑客了。
遗憾的是,或许天龙时代已有了剑神卓不凡,或许是为了给独孤求败避开这位一流剑客,在随后的三联版以及新修版里,石清子终于被金庸大笔一挥删去,武侠迷也只有在《天龙八部》连载版中才能领略石清子之身手。
大侠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