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为啥会反奉?多年后张学良回忆:若他成功,历史将被改写

伩蕊历史加油站 2024-04-19 03:25:3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沧海

编辑|t

引言

郭松龄是张作霖麾下的一员大将,是未来军中的二把手,而且他与张学良又是知己,在军中被张学良多次提拔。

这样一个与张家关系匪浅的人,为何会在1925年策划了一场反奉行动?

而这场行动的失败,带来的影响也绝不是简单的党争输赢。直到五十多年后,张学良回忆起这件事时还忍不住感叹:“如果他成功了,历史将会被改写。”

当年都发生了什么?

(郭松龄)

一、爱国思想浓厚

在奉军将领中,郭松龄一直都是另类的存在。因为他不同于大部分奉军将领那般匪气,在陆军大学进行过系统学习,甚至还追随过孙中山先生,一起进行过爱国行动。

20岁那年,原本在沈阳读书的郭松龄,由于当时爆发的日俄战争而被迫停学。

他在这场战乱中,亲眼见识到外敌的残酷与暴虐,更目睹了同胞被杀的惨状。加上他在读书时学习了很多爱国思想,在这次战争后,郭松龄果断选择弃笔从戎,投身到救国运动中去。

(日俄战争)

在此期间,郭松龄阅读到很多进步书籍,其中“强兵救国”的思想让他大受震撼,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救国之道。于是,郭松龄考入奉天唯一的一所陆军学堂。

不久后,因为郭松龄的学习成绩出色,他便从初级学堂转入中级学堂继续学习,还在这里与同盟会成员方声涛结为好友,两人经常讨论局势。

在方声涛的影响下,郭松龄开始形成民主革命的思想。

从陆军学堂毕业以后,郭松龄在各地军队中待了四年时间。再回到奉天后,郭松龄因参与起义活动差点被杀,所幸得到未来的妻子韩淑秀所救才保住性命。

(郭松龄与夫人韩淑秀)

在这之后,郭松龄又考入中国陆军大学,学习更多有关军事、指挥方面的知识,也接触到更进步的思想。

1917年,孙中山先生要进行一项爱国运动。郭松龄得知后毅然赶去广州投入其中,并多次给孙中山先生提出自己的建议。

郭松龄提出:“想要实现真正的共和,就必须要由军人带领革命,若被军阀利用,就会对革命造成阻碍。”

他这番言论被孙中山先生多次夸赞,两人的想法可以说是非常接近的。只可惜,这次运动最后以失败告终,郭松龄只能回到奉天,在讲武堂担任教官。

(孙中山)

在这里,郭松龄与张学良结识。郭松龄深感对方是一个有爱国之心,又有正义感的青年,于是常常给他灌输“强兵救国”的理念。

而张学良也觉得郭松龄待人真诚,工作态度又非常认真严谨,在军事方面的知识也非常深厚,因此也对他生出亲近之心,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从讲武堂毕业回到奉军队伍的张学良,就将郭松龄调到自己身边成为心腹。后来,两人还把合署的“三、八旅”进行现代化改革,提高了军队的素质。

到此为止,可以看出郭松龄此人是非常爱国的,有正义感又有能力。基于此,我们可以合理猜测,他后来之所策划反奉行动,并不是简单的党争原因。

(张学良)

二、反奉的真实原因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张学良与郭松龄所带领的队伍功劳最大。但是等到最后论功行赏的时候,张、郭二人却被排除在外。

而杨宇霆、李景林等人却被任命为较为富庶的浙江、安徽等地的军务督办。从此时开始,郭松龄对张作霖就已经生出不满之心了,毕竟谁能真的忍受自己被不公平对待呢?

除了这个,郭松龄与张作霖等人的意见分歧,也是双方交恶的其中一个原因。

(张作霖)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奉军打算继续南下抢夺苏皖,郭松龄对此强烈反对。

他认为,奉军待在人多又富饶的东北已经非常不错了,而且此前的战役也已经一雪前耻,如果南下,无论胜败都会给自身带来不利的影响,还不如待在东北养精蓄锐。

但张作霖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执意南下,结果也确实像郭松龄所预料的那样,不仅苏皖没拿下,奉军自己还损失三个整编师。

得知这个结果,郭松龄一点也不意外,而他内心对张作霖等军阀的不满已经到达了巅峰。

(张作霖)

待在奉天的这几年时间里,郭松龄眼看在军阀统治下的东北,到处是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百姓吃不上饭、生意相继倒闭,那些军阀相斗时,还要搜刮民脂民膏。

更让郭松龄气愤的是,日本势力逐渐渗透东北,那些军阀与日本人狼狈为奸出卖国人的利益,这些因素都让郭松龄坚定改造东北的决心。

1925年,郭松龄和妻子从日本考察回来后,得知张作霖与杨宇霆又在计划第三次直奉战争,心里非常气愤。因为他亲眼见过,前两次战争对百姓的伤害有多大。

因此,在这一年的11月,郭松龄在滦州宣布反奉,并杀了张作霖麾下的姜登选。只可惜因为日本人的介入,郭松龄最终没能成事,与妻子韩淑秀被枪杀。

(郭松龄)

三、若成功或可改变历史

“郭松龄反奉”这起事件,在现代历史中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但是以今时今日的眼光来看,郭松龄的行为并不是简单的“造反不成反被杀”。

首先从郭松龄的经历来看,他深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一直坚持“强兵才能救国”的想法,而这一想法从后来的抗日军队来看,也确实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甚至从当下的国际形势来看,“强军才能强国”也是国家振兴的重要策略之一。

(图文无关)

其次从事后的影响来看,郭松龄反奉的行为,也把当时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推入一个新局面,全国人民反日、反奉的情绪都更加高涨。

而距离郭松龄反奉事件过去五十多年后,张学良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也曾经感叹过:“如果郭松龄反奉成功,‘918’可能不会发生,中国的历史就会有所变化。”

张学良之所以这样说不是没有道理的。郭松龄的能力很强,又和张学良要好,如果当初他反奉成功让张作霖下野,张学良成为统帅,那么郭松龄就能成为日后东北军的二把手,继续整编军队投入到爱国行动中。

(张学良)

另外,郭松龄当时不仅是反奉,更是反日,他的行为已经让当时的日本人感到害怕。等他事败死了以后,日本人感觉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于是就敢更加残忍的侵略中国。

因此,当时如果郭松龄没死,“918”时,他或许就能说动张学良进行抵抗,那么抗战的历史就可能得到改写。

参考资料

西村成雄,赵晓松.现代亚洲的肖像─—张学良(一)[J].黑河学刊,1997,(02):105-108.

睢城.郭松龄反奉:近代东北的重大事件[J].湖北档案,2010,(11):40-41.

0 阅读:35

伩蕊历史加油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