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帮朱元璋出谋划策,但是朱元璋却曾想杀了他,原因是什么?

书童读史 2024-04-05 10:40:20

当宋濂死于夔州之时,他可曾想到,他的《送东阳马生序》会在多年以后仍然被人记得?

自幼起,宋濂就喜欢读书,虽然此时家境贫寒,但是他常常向有藏书之人借书,然后抄录,按时归还。

寒冬之日,一想到约定的归还书的日期就快到了,宋濂就不敢懈怠,以按照约好的日期归还书。

就这样,宋濂靠着借阅书籍读了很多书,那些有藏书之人,也愿意借给宋濂。

宋濂不仅从书本学习知识,还会向那些大儒请教,哪怕他们不耐烦,宋濂也不会有一丝不满,反而越发恭敬。

多年的苦学,让宋濂的名声在外,后来他被推荐授予翰林编修,此时已经是元朝末年,恰逢乱世,动乱中,宋濂有自己的想法,他以父母年老为辞,拒绝了元朝的授予,他选择了在龙门山著书。

当朱元璋攻占婺州后,他召见了宋濂。

朱元璋年轻之时并没有上过太多学,但是从后来他征战的过程中,他在战场上的应变能力,以及后来朱元璋自己写的《大明皇陵碑文》,能看出来,朱元璋在后来和他身边的谋士们学了很多知识。

如果你读过《大明皇陵碑文》,你就会发现,朱元璋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之人。那篇碑文,写得让人动容。

朱元璋知道宋濂是人才,于是把宋濂留了下来。

如果分析朱元璋为什么最终能夺得天下,他拥有的谋士,以及知人善任,而且汇集了众多名将,这些都是朱元璋能夺得天下的原因。

朱元璋的军中,还有一位赫赫有名的谋士,李善长。后来,正是在李善长的推荐下,宋濂、刘基、章溢、叶琛被征召至应天,宋濂比刘基年长一岁,他们起于东南,负有盛名,刘基辅佐朱元璋的重点是军事方面,宋濂更多的是在文学方面给予朱元璋帮助。

宋濂曾经和朱元璋说,《春秋》是孔子褒善贬恶之书,如果能遵行,赏罚适中,天下可定。

并且他还告诉朱元璋,能夺得天下,以人心为本,如果人心不固,就算金帛充足,又有什么用呢?

朱元璋也认真听取宋濂的提议,在朱元璋征战的过程中,宋濂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朱元璋征战的过程中,还有一个谋士发挥了重要作用,朱升。他的那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记在了心里,这策略给朱元璋的帮助很大。

同是谋士,宋濂和朱升的性格不太一样。

曾经有一次,对如何处置朱文正的问题上,宋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宋濂说,朱文正按罪固然当死,但是陛下和朱文正之间的亲亲情谊,陛下还是要考虑的,不宜处置死罪,把朱文正安置在远地比较合适。

宋濂的一席话,也勾起了朱元璋的回忆。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侄子,曾经和朱元璋关系非常亲近,而且朱文正在洪都之战中表现非常顽强,守住了洪都城,等到了朱元璋率兵解围,也就有了后来的鄱阳湖之战。

鄱阳湖之战,以朱元璋的胜利告终,强敌陈友谅,命丧鄱阳湖,让朱元璋得以把精力放在张士诚的身上。

朱元璋生命中的那些柔情,大多给了他的亲人。在对朱文正的论罪上,最终免了朱文正的官,安置他在桐城。而在如何处置朱文正的问题上,马皇后也是发挥了作用。

彼时的宋濂想不到,日后幸亏有马皇后和太子朱标的劝告,才让朱元璋放弃了杀宋濂的想法。

宋濂的性格诚实谨慎,曾经有一次,宋濂与旁人喝酒,朱元璋派人监视。第二天,朱元璋问宋濂,你昨天喝酒了吗?客人都有谁?你们都吃了什么食物?

这种夺命三连问,宋濂的选择是实话实说。

当宋濂说完,朱元璋笑了。并且和宋濂说,你果然没有欺骗我。

当朱元璋说完这话,宋濂也是一阵后怕。面对着这样的皇帝,真是伴君如伴虎。

而宋濂的小心谨慎,也能从一些细枝末节中看出。朱元璋让宋濂说群臣的好坏,宋濂只会推荐那些好的,也没有借机说别人坏话,用宋濂的话说,“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当宋濂告老还乡,他以为这一生终于可以休息的时候,历史偏偏又让宋濂的人生起了波澜,而且,还是巨大的波澜。

宋濂的孙子被牵扯进胡惟庸案,宋濂也被牵扯了进来。

此时的朱元璋,早就不记得曾经他和宋濂的君臣情谊,他只想杀了宋濂。

马皇后劝朱元璋,百姓家的老师都能被以礼相待,得以终全,更何况天子之家呢?更何况,宋濂在家里,他应该是不知情的。

后来,朱元璋和马皇后一起吃饭,马皇后没有吃肉,朱元璋很奇怪,不知道马皇后为何如此。

马皇后的回答,这是为了给宋濂祈福。

这引起了朱元璋的思考。

而宋濂之所以能从朱元璋的刀下逃过一劫,也得感谢太子朱标。

宋濂被安置茂州。此时的宋濂年老体衰,当到了夔州,他已经撑不住了,他死于夔州。

宋濂的一生,为朱元璋兢兢业业出谋划策,无论是在元末的征战,还是在大明王朝建立之后,宋濂都竭尽他所能,朱元璋曾经评价他说,“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这样的高度评价是朱元璋所说,但是曾经想杀了宋濂的,也是朱元璋。真就是世事无常,人心叵测。

史料参考:《明史》《明太祖实录》《送东阳马生序》

图片来源于网络,谢谢。

0 阅读:42
书童读史

书童读史

希望是永远不会死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