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特朗普分别向普京和泽连斯基打去了电话,向他们聊了停战、和谈的事项,而2月18号,也就是今天,美俄官员在沙特举行了乌克兰问题会议。
这样看来,俄乌冲突到了该结束的时候,这场大国博弈下的产物,也到了各方瓜分“蛋糕”的时候。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美俄在沙特的会晤直接将欧洲和乌克兰这两个重要的参与者排除在外。
那么,美俄为何要将欧洲和乌克兰排除在外?俄乌冲突又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美俄试图重新定义俄乌冲突?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都是跟着美国将俄罗斯看作是自己的头号对手,甚至不惜切断自己的能源“大动脉”。
让人没想到的是,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一改往日之常态,开始和俄罗斯“眉来眼去”,反倒是欧洲渐渐的被美国排除在自己的圈子之外。
近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示,美国当前的任务是如何解决俄乌冲突,欧洲面临的主要威胁,不是来自俄罗斯或者其他的国外势力,而是欧洲自己。
很明显,万斯的这番言论就是把欧洲直接卖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俄乌冲突是拜登任期内发生的,当时拜登政府就是拉拢着欧盟对付俄罗斯,为此整个欧盟都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
而如今万斯的一番言论,相当于直接让欧盟付出的努力和代价烟消云散,更为离谱的是,美俄今天在沙特的会晤,欧洲和乌克兰是直接被排除在外的。
如果以这场冲突的命名来看,那俄罗斯和乌克兰才是主要的参与者;如果结合上所在的地理位置,那欧洲也是其中主要的参与者,当然美国作为背后最大的势力,也算是主要的参与者。
但就是这四位同等重要的参与者,却有两位直接被排除在沙特会晤之外,那这其中有着什么样的原因呢?
其实俄乌冲突持续到现在,最想停战的是美国和俄罗斯,欧洲在停战与不停战之间举棋不定,乌克兰没什么决定权。
既然要停战,那就要找一个“背锅侠”,欧洲背锅是必然,乌克兰就算是背资格也不够。
其次,美俄两国属于是各取所需,他们也都有不让欧洲知道的理由,譬如:美国与俄罗斯直接对话,言外之意就是想削弱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性,毕竟整个欧盟的力量对“美国优先”还算是有些威胁的。
俄罗斯与美国的直接对话,则是为了彰显自己还算是全球中的大国,排除欧洲,是为了给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就如:2月17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说,俄罗斯不会在和谈中做出领土方面的任何让步,也不能让欧洲人坐上谈判桌。
可见,美俄谈判的“排除性”反映着美国和俄罗斯两国,试图通过所谓的“大国外交”来重新定义俄乌冲突的性质,而这也是俄乌冲突结束后利益分配的信号。
欧洲和乌克兰的通病是缺乏自主性
其实,美国和俄罗斯将欧洲排除在外,也是看到了欧洲内部那个特别明显的缺点,那就是不能形成统一的声音。
欧洲几个国家近期对美俄会晤的表态也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丹麦、瑞典等国家称可以让乌克兰加入北约和欧盟,而德国称他们的条件不会在谈判前公开。
还有就是欧洲在能源方面严重的依赖,一场俄乌冲突让欧洲不得不选择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使用,但这反过来又会被美国高价能源所牵制。
如果不能在能源使用上有所突破,那欧洲还是会被美国和俄罗斯排除在外,但他们面前也是有很好的路选择的,那就是靠近中国。
2024年10月份,欧盟之所以对中国的电车加征关税,一方面是配合当时拜登政府的行动,另一方面是想要中国新能源电车和电池的技术。
如今,面对无差别加征关税和排斥自己的特朗普政府,以及在东北部虎视眈眈的俄罗斯,欧盟能够破局的路,就是靠近中国,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减少对美、俄两国的能源依赖,也能在国际事务中依旧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2月15日,泽连斯基拒签美国矿产协议草案,称这份协议不符合乌克兰的利益,2月17日他又表示乌克兰不会参加任何谈判,也不会接受任何协议。
显然,泽连斯基现在是通过公开喊话的方式,向国际社会表明自己的态度,企图通过丰富的矿产资源换取美国支持的心态也变化了。
然而,就算是乌克兰不承认美俄两国商定的协议,接下来的日子,特朗普政府大概率是不会向乌克兰提供援助了,而且对于之前的援助,或许还会索要更多的利益。
总的来说,欧洲和乌克兰之所以能被美俄排除在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绝对的自主性,独立自主对一个国家、一方势力来说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