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开启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10个年头。亲历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的十年周期性变迁,我作为双创热潮中的一位观察者、记录者和研究者,对话过来自各行各业的近千名创业者,似乎找到了关于“创业”的一些普遍规律和现象,今天分享给大家。
我始终坚信最大的风口是国运,几乎所有的行业机遇都明明白白的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在中国的创业个体不能脱离政治谈商业,体量越大就越需要政治敏感度,当下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在面临“政治、技术和竞争”三大超级变量。
从移动互联网到人工智能,创业者的生态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草根创业到精英创业,万亿级的创业赛道逐渐被高学历背景、理工技术出身、全球化视野的精英人群所占领,他们热衷于开辟独立于互联网巨头的新战场。反观草根创业者逆天改命的创业机会和上升通道越来越小,他们的创业心态和商业逻辑发生了变化,早已经从原先那个“做产品、玩资本”转变到现在的“搞流量、做变现”。
创业者们似乎都变得理性和现实了,不再盲目追风口,也不再相信资本的谎言。早期都在喊着“取代BAT、改变世界”的口号,到如今基本都成为了BAT商业生态下的求生者,对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共生共存理念深信不疑。
中国是个很浓厚的人情社会,创业看似是理性的商业行为,但创业者自身所在的圈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业高度。纵观那些资本宠儿更多是高端圈层人情背后的“收割工具”,在大咖眼中,人情比金钱更重要,项目只是一种维系人情的社交货币。因此,普通创业者不要再对上市敲钟财富自由抱有幻想,回归到做生意的底层逻辑,认认真真搞钱才是王道。
在当下,什么样的人更适合创业?
第一是胆子大、有野心,但又很穷的人。你本就一无所有,唯一宝贵的就是一颗时常躁动的野心,这时候沉没成本比试错成本更大。与其稳定的穷,不如创业拼一把,人在最穷的时候对金钱的渴望往往能呈现出最大的能量,很多人也最需要这种发自于“逆天改命”最原始的创业冲动,像“疯子”那样无所顾忌才能一往无前。
“人穷胆子大”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创业者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野心大、胆子大是这代创业者的典型特质,当时赚钱的生意都徘徊在违法的边缘,他们敢于打破传统体制障碍,成为第一批敢吃螃蟹的人。
第二是厚积薄发,步步为营的人。聚焦一个行业、一条赛道,十年如一日构建起日后创业护城河,积累的认知、资源、渠道、打法、个人品牌,成功概率会大幅提高。
很多创业成功上市的企业家,他们普遍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先就业后创业,尤其是在大企业工作拿到显著结果的经历成为后续创业最大的资本。大企业意味着成熟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产品体系、渠道网络、品牌打法、资本运作和人脉资源,在工作期间为接下来的创业打造好“天时地利人和”,这是做有充分准备的创业,成功概率自然会高出很多。
第三是热爱驱动创业,有着很强心理承受能力的人。创业是反人性的,比拼的是创业者的心力、耐力和能力,如果没有热爱也就谈不上坚持。基于人性、金钱和责任的热爱最为长久,在很多时候“坚持”是创业者最宝贵的品质,而坚持就需要具备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你要积极乐观面对来自政府、投资人、合伙人、供应商、员工、用户可能施加给你的压力。
打工是养一个人,创业是养一群人,创业者是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创业者每天的状态就是穿梭于各个机场和高铁站,面见不同的人,重复介绍项目,平均睡眠时间不超过6小时,每天被上一批人质疑,又被下一批人认同,不断锤炼着一个创业者的心性,所以创业者是一个内心强大的群体。
第四是把创业当做生活方式的人。连续创业者是最适合创业的人,他们已经把创业当做一种生活方式,在心态、年龄和认知上也绝对不会允许自己再从一名创业者回归到打工者的角色,只能一直创业下去。
创业是考验人性的一场修炼,项目可以失败,但一定要维系好个人品牌,这是创业留下来最宝贵的财产。上面说到的成功要素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个人品牌,否则就无法在下一次创业中发挥出要素价值。如果你在创业失败后表现出的是责任担当和勇气,妥当处理各种矛盾,那么过往的人脉资源依旧会向你靠拢,甚至会增加你的人格魅力。然而一味的躲避、跑路、懦弱,基本上就断送了你东山再起的资格。
在当下,创业者要具备什么样的认知?
首先,创业者要有底线,一定不能把家庭变为你创业失败的牺牲品,做好资产防火墙隔离,即便公司破产也决不能出现卖房卖车、降低老婆孩子生活水平的情况。要知道创业可以东山再起,家庭只有一次机会。创业是一种勇敢者的游戏,他们追求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享受创业过程中的“痛并快乐着”,但这种认知不能建立在自私与独断之上。
其次,普通创业者要坚持低风险低成本创业,尤其是在当下充满不确定性的宏观环境下。尽量选择在互联网巨头搭建的平台上发力做商业模式的创新,因为模式创新比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成本都要低。尽可能用认知优势降低金钱投入,要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投入产出比”这一量化指标上,现金为王、人效至上。
然后,创业说到底就是在满足客户的价值需求,对应他们的原点、痛点、爽点、痒点,如果不能创造“被需要”,那就是失败的产品和服务。创业比拼的是活得久,持续的赚小钱要比一次性赚大钱更靠谱、更健康。
写在最后:
创业本质上就是一场“社会实验”,既然是实验就势必涉及到对于辅助假设条件的因果关系判断。任何一条已经被发现的商业规律或者隐藏在商业历史中尚未被“书本发现”的规律,都有可能成为自己创业的辅助假设条件。这些条件(规律)包括:战略、产品、竞争格局、市场潜力、差异化、股权结构、管理方式等等。
创业能否成功是一个概率问题,创业的过程就是在解决不同问题的过程,每天做大大小小决策的过程,决策的对错是一半一半,所以创业时间的长短、营收规模的大小取决于你能否做到决策的长期正确有效,且“辅助的假设条件”都能合理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