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红楼222:房长贾珍
京城贾氏八房都为宁荣二公子孙,作为金陵贾氏的分房,他们尽管势力最强,也只属于是支庶分脉。而京城贾家也分宁国府与荣国府两脉并存,各分嫡庶。只是族中一应事务,则由“房长”贾珍负责。

书中第四回提到:虽说贾政训子有方,治家有法,一则族大人多,照管不到;二则现在房长乃是贾珍,彼乃宁府长孙,又现袭职,凡族中事都是他掌管;三则公私冗杂,且素性潇洒,不以俗事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引程甲本)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贾珍是这一代房长,主要因为他是宁国府长孙,世袭爵位继承人,也就是说宁国公的继承人不但自动成为宁国府的当家人,也成为京城贾氏的房长。

房长主要负责照管族人、处理族中事务,自然也就要对家族的发展负责。这个位置的重要,要比当家人更重,比统帅的职责更复杂,说像皇帝有点夸张,却颇与之类似,不是吉祥物而是领头羊和决策者。
贾敬由于只有一个儿子贾珍,爵位便由他袭了,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贾家的房长,问题也由此而生。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提到的贾珍是“如今敬老爷是一概不管,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那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敢来管他的人。”第四十五回,赖大母亲赖嬷嬷教育贾宝玉,提到贾珍:“如今我眼里看着,耳朵里听着,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像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着三不着两的。他自己也不管一管自己,这些兄弟侄儿怎么怨的不怕他?”再结合贾珍的表现,就知道他并不是个好的房长和决策者。

可贾珍父亲贾敬撒手不管,荣国府这边贾赦袭爵不当家,贾政当家又不理庶务,对贾珍的力有不逮和胡闹选择性的视而不见,这就像选一个“晋惠帝”当皇帝,可不只是闹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话,而是将家族的发展和未来,全丢给草包的不负责行为。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问题在于嫡长制度的缺陷。尽管后来也有了“立嫡以贤不以长”的制度,避免出现嫡长昏聩而败家的情况,就比如荣国府的贾政取代贾赦当家,就可由此解释。但问题在于荣国府有两个儿子,且二儿子比嫡长子“贤”。就如周武王、唐太宗一般,咱们且不提历史背后的蝇营狗苟。可宁国府这边没得选。

贾敬只有一个儿子贾珍,又不负责任,没有教育好,他一撒手不管,总不能不给儿子,选族中其他分支子孙吧?所以,哪怕贾珍不合格,只因没有其他人选也只能让他继承。而贾珍继承了宁国府,也就成为贾家房长,荣国府再不愿意,也得听他的指挥和管理。
这就像什么?明代弘治皇帝独宠张皇后,只生了一个儿子朱厚照,也就是正德皇帝。明知不合格也得让他上,结果就埋下了大明的败亡危机。正德折腾半生,死了没儿子,选了堂弟嘉靖皇帝……

你注意贾敬与嘉靖皇帝的名字、性格、经历几乎雷同,这也暗示贾敬这一脉,极有可能是过继而来。而他们祖孙三代败家,与嘉靖祖孙三代败亡大明也如出一辙。另外,箕裘颓堕皆从敬,也是源于此。而贾敬的养不教,贾珍的胡闹,也有弘治皇帝和正德皇帝的影子。
曹雪芹在写宁国府诸人时,是有借鉴明代这几位皇帝的兴亡教训的。所以,宁国府才叫“宁”,有亡的意思。而宁国府的三个媳妇:(朱)秦尤许,缺什么就指向什么。当然,借鉴明朝人物典故,不表示就是说明朝历史,两码事要分清。以史为鉴而已。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