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重臣陈果夫,晚年因没钱治病致信银行,老蒋:批他5000银元

少女清冷 2024-12-22 10:13:11

01

说到陈果夫,真得给他颁个“奇人”奖,名副其实。你要说他有多牛,他牛得就是在“没什么本事”的这条路上走得不偏不倚,稳稳当当。要是把陈果夫放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肯定是个会做网络营销的高手,能把自己宣传成个什么“超能人”。就是有种让人看了以后也不知道他到底是牛逼还是不牛逼的感觉。

陈果夫的背景,那是显赫得很——“蒋家天下,陈家党”,这听起来像是个“家族企业”,只不过,这个家族的业务范围就是每天都得想点办法把政坛上那些鸡飞狗跳的事儿理顺了。你要说陈果夫能干什么,第一眼看他,真看不出什么长处。

学习?能背个书就算是学习了,背下来也忘了。打仗?这还得了,打仗打得连自己都能看笑话。病弱得跟病猫似的,怎么可能一身汗水地上战场?不过这人有个能耐,就是能让别人觉得,他做不成什么事也无所谓,反正不做事,谁也不来找麻烦。

胡适说他是“不学有术的奇人”,这一点真是太对了。你让陈果夫读书?他翻两页就能睡着,翻到一个章节就觉得:“这玩意儿也太麻烦了,不就是些看得懂的字吗,跟我有什么关系?”再来点老百姓看不懂的,陈果夫简直懒得理会:“这都不关我事,反正吃喝不愁,生病了也没人来抱怨。”

但陈果夫呢,真不能小看他。他有一种能力,叫“活得明白”。人家身体不好,反正先挂着病号牌,没人敢强迫他去干重活。要是给他安排个会议什么的,他就是那种在底下默默点头的人,偶尔提个问题,听起来都挺高深,等人家回应时,他就低下头,做个记录。给别人一种“这人很有思想”的错觉。实际上呢,人家根本就没有思想,思想就是:“我这个病,能拖一天是一一天。”

有一次,蒋介石问他:“你就没什么想法吗?” 陈果夫笑眯眯地回答:“蒋主席,你想让我的想法比你更多,岂不是太难了?”蒋介石愣了一下,突然心情愉快了:“好,陈果夫,你真是个能干的人!”

而陈果夫就是凭着这份“能干”混了个不错的位置,政治舞台上无声无息,却总能让人觉得:“他不管事,但好像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要是别人都争着争着,最后弄得乱七八糟,陈果夫呢?趁着大家闹得不可开交,他就静悄悄地在旁边端杯茶,谁都不敢找麻烦。正所谓:“与其做事,不如做个旁观者,适时站出来就行。”

说白了,陈果夫的过人之处不在于他的能干,而在于他的“悠闲”。人家根本不想去管理那么多烦心事,反正不管事儿也没人怎么着,偶尔出席个场合,露个面,做个小总结,大家都觉得他好像“很有深度”。其实他说的那些话,比蒋介石的讲话还浅显:“什么是胜利?胜利就是大家都不累,大家都心情好,革命胜利。”陈果夫站在那里,像个“政治哲学家”一样,简直把大家给忽悠得团团转。

所以,要说陈果夫的才华,真的有。只是这种才华,放在今天,可能连个模特都做不了,但在那个时候,照样能在政坛风生水起。“不学有术的奇人”——这评价真是恰到好处。

02

说到陈家,真是让人不禁怀疑,难道古人早就掌握了“家族品牌”的秘密?陈家能从一个小小的江西村落爬到四大家族之一,说到底得归功于一个人——陈其美,陈果夫的叔叔。陈其美那会儿可真够厉害的,简直是陈家的“超级IP”,没他,陈家估计还在偏远的德安县里打麻将,没人注意。

要说他是怎么起家,那肯定离不开陈霸先这位老祖宗,那个搞得一手好政权的陈朝皇帝。陈霸先一手开了这片江山,给陈家打下了一个强有力的底子。后来,陈家人就开始了“扬名立万”的大事业,基本上干啥都有点儿影响力。

这不,唐昭宗一看这家族“前景广阔”,当时就觉得:“这帮人多得像蚂蚁了,得给点儿正式的头衔。”于是“江州义门”这一招就悄悄地从宫里发出来了。后来,陈家就算在街坊四邻间开个酒楼、卖个花生米,也能挂个“义门”牌子,随便啥事都能沾点儿光,做起了代代传承的“贵族文化大餐”。

但是话说回来,陈果夫这个“豪门继承人”,也是不怎么靠谱的那种。你看他从小读书,真是个“愚钝”的孩子。别说什么能背几百首诗了,陈果夫就连“书本”俩字都读起来费劲。你想想,他的老师都快抑郁了:“哎,这孩子,哪儿不行,偏偏学书这块儿不行!”可真别小看这位“愚钝”的学子,反正他长得不傻,嘴巴也不笨,就是脑袋有点儿硬。虽然做事有点儿慢,反应比别人迟钝点,但有个优点——超会让别人看不出他什么都不懂。

有次,陈果夫去参加一个重要的政治会议。坐那儿不动,脸上挂着一副“我懂你们在说啥”的表情。你看旁边的人都在讨论革命大计,正热烈发言。陈果夫听着,时不时点点头。结果,讨论一阵后,他突然插话:“革命嘛,最重要的就是大家要有革命心。”

这一句话一出口,现场一片沉默。大家想了想,好像也有点道理:“对对对,心很重要!”那一刻,陈果夫的脸上露出了一个得意的笑容:“嗯,我说的就是革命的核心。”不过,旁边的几位高官还是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你这叫革命的核心,怎么不叫开玩笑的核心?”

这才是陈果夫的高明之处,别人说他脑袋不灵光,可他用这种“根本不动脑”的风格,混得风生水起。大家觉得:“这个人挺能说的。”其实人家也没说啥,只是脑袋空空的,心里想着“既然大家都忙着说复杂的东西,不如我就不说,反正也没人听得懂。”

但别看陈果夫表面上装得很“愚钝”,背后那点心思可不简单——在陈家这样的大家族中,靠“愚钝”打天下不现实,谁还没点儿把柄、点儿手段呢?他当年能接手陈家,不是因为书读得少,而是看准了自己能在这个“陈家牌”上做文章,做了个“装傻充愣”的角色。这不,陈家这号品牌一出,谁敢不搭理?反正陈果夫就是靠这个“傻傻的”,混得不急不慢,安稳地站在了四大家族的顶端。

不过,说到底,陈家这“家族效应”可真是强大。宋仁宗都觉得他们家族人丁太多,怕哪天国家被陈家“撑破”,直接一封诏书把陈家成员分散到各地去。宋仁宗的意思很简单:“我去,你们不分开就能乱成一锅粥。”大家各自安好,才能在历史上长久地留下一段“名门之路”。

03

后来哦四散各地的陈家,真是跟历史的步伐大致同步,一会儿站起来,下一秒就趴下了。你看,陈果夫的老祖宗——咱们的“伟大陈家五昌里”始于浙江湖州府东林山,原本人丁兴旺,官运亨通,五代都能做官,那是多么风光的事儿啊。放眼那时候,官员都得背个“家族传承”光环,感觉进个庙宇都得跪下认个亲戚。可惜,风水轮流转,到了陈果夫的祖父这一代,咱们陈家就算是一只被秋风吹得瑟瑟发抖的秋蚂蚱了。

陈果夫的祖父,当年做个小秀才,没错,就小秀才,那种连秀才的头衔都拿不到的秀才,典型的“我天生就是学渣”的代表。你以为他读书读得多好?不好。你觉得他有多少光彩?一点都没有。结果这位好大叔一辈子没混个正儿八经的仕途,直接把自己困在了一个小钱庄里,做了个不起眼的伙计。要问他干得如何,基本上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要不是家里还撑得住,他估计连伙计都不一定能干得了。

这位陈家“老祖宗”,在社会上简直是一个“低调的背景板”。尽管他父亲当年算得上“一家之主”,但搞不好,他的祖父就连个乡里的镇长都没做上。更别提什么“政务才俊”的形象了。

就这么,一家老小做了小钱庄伙计之后,还得顾着两个儿子读书——这两位儿子就是陈果夫的叔叔们,活脱脱一个“读书出人头地”的模范,而陈果夫的大伯呢,也没落好地方,直接把家族的教育变成了“能挣钱的才是英雄”。于是,陈果夫大爷的爸爸陈其业,直接从书桌前跳到了钱庄,开始做起了生意。这一下,书本离他家就有点儿远了。

再说到陈果夫的父亲——没错,那个陈其美,他就直接从“出将入相”的梦想转到了做小钱庄老板的道路上。那时的陈其美,直接对学业表示:“学啥?我管它啥天命,我就想做大生意。”陈家这波操作实在太妙,大家都在忙着读书,他家里两条路:要么做学问,要么做钱庄——前者走不了,后者自然成了他们的致富手段。

话说,陈果夫出生时,估计连“家族没落”都听得出味儿来了。你看,连奶奶都得在床头叹气:“唉,这孩子身体不咋地啊,一辈子注定是个虚弱的存在,像极了我那年从汤里捞出来的鸡骨头。”

别看陈果夫从小弱不禁风,个头小,脸色苍白,生了病就像是“家里断了药的病猫”。可惜他那会儿还年轻,一切都能“扛得住”,所以才被当时的陈家当成“第二代接班人”捧在手心里,结果让人家各种“金汤匙”生活一浪接一浪,生活就是这么“任性”。

陈家其他人都忙着当老板,陈果夫的身子骨却更像个漂浮的透明人——没人注意,倒不显山不露水。谁能想到,这个“身体羸弱”的人,最后竟然能爬到陈家的“门面担当”。

你说这事,真得感慨万千啊。陈家族人都基本上一副“学霸”气质,只有陈果夫,感觉他的功夫全花在了生病上,稍微一不注意,连几句课文都能把他搞得脸色发白。

要不是陈果夫身上有陈家独特的“家族熏陶”,光靠身体虚弱怕是早就被“家族废弃”了。可是奇怪的是,这种弱不禁风的体质最后让他成了个“奇迹”,你看,连那些学渣他也能带得出点样来。仿佛他就是陈家这“金字招牌”的典型翻版:家道中落,却硬生生熬成了“流浪王子”。

04

你说这陈果夫,一看就是那种典型的“家族里的累赘”。不光身体弱,天生一副“看了就心疼”的模样,连读书也像是上天给他开的玩笑。七岁就被送进了陈家私塾,按理说,私塾里那是“家族的精英班”,谁不期待个未来的状元、庙里的香火啊。但结果呢?陈果夫好像根本不在状态,翻开书本就跟翻开一张老百姓的日历一样,啥都没看进去,倒是满脑子乱七八糟的。

有一天,陈家祖母忍不住了,得,来个“家庭会议”,让大家商量商量这个不争气的孩子。私塾的老先生一看这场面,心里就觉得不妙,皱着眉头说:“这孩子,根本不是读书的料,脑袋瓜子不顶用,实在是......愚钝得让人心烦。”话音刚落,陈家的一众人等都愣住了,哎呦,这一说,连祖母都怀疑人生,心想:“难道我那满心期待的未来博士,真的是个豆腐脑?”

要是陈其美在场,他早就拍拍陈果夫的肩膀:“别担心,读书不算啥,咱家不是做大事的吗?”他自己都没读书,硬是成了个政坛“大佬”,一手托起了陈家。不过,远在外地的陈其美,耳朵灵得跟猎狗一样,听说了陈果夫的“读书困境”,毫不犹豫地就做了决定:“算了,家里那帮私塾老师要是没用,就送他去新式学校,长沙有明德学堂,才不会整天背那些古老的东西。”

陈家人一听,哎,没错,换个环境也许能出点奇迹。于是,陈果夫就被送到了长沙,像个小书生进了新式学堂。你说,这明德学堂就不一样了,教学方式现代,应该能激发点儿什么吧?结果呢,陈果夫跟上学差不多,但还没进到“差”字的深层次。

每次考试,陈果夫就像参加了“找茬比赛”,对答案完全没感觉。胡适对他评价:“不学有术”,这话说得也没错,反正他就是学不来,脑袋里装的东西要么是个空心的皮球,要么是些五花八门的怪力乱神,数学公式一到,眼前就是空白。

不过,陈果夫倒是找到了一个“特别适应”的模式,那就是:“我不会,不代表我不聪明。”新式学校的教育体系虽然提升了他一丢丢的基础,但也只能让他在“好学生”和“考试失败”之间来回横跳。你看,这不考中学,没关系嘛,搞不好,陈果夫早就预见了自己的未来,不想当书呆子,干脆放手一搏,去投身那场大风大浪的政治洪流。

“行吧,读书没戏,那就靠点别的。”于是,陈果夫跟那些“奇才”们不同,成了陈家里少数几位能在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找到自己位置的那一类。别看他读书不行,别人早晚得掏钱给他投名状。就像当年他二叔说的:“书呆子不一定是天才,能大展拳脚才是真本事。”

05

这陈果夫啊,真是个“活生生的活教材”,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天分不在学习上”,也告诉我们“即使不聪明,还是能混进一堆牛人里”——当然,混的过程可能有点艰难。你看,他十六岁了,居然还在学校里待着,别人早早出师了,他却一边读书一边想:这到底是走错了方向,还是天命不好?

陈果夫学业上的不济,连陈其美都看出来了,不仅看出来,还早早给自己侄子定了个“非学无术”的标签,心想:“这家伙读书就像是拿砖头砸门,不顶用。没准儿能在其他方面找到突破口。”陈果夫嘛,自己倒没气馁,他可真是个心大、脸皮厚的孩子,失败多少回了,还是能在床头继续高唱“我可以,我行,我最强”。有志气是有志气,但就是不见成果。

回到家里,陈果夫觉得“好像要给自己一个机会”,于是就死死盯着中学考试,再次努力了,结果——你猜得对,成绩依然惨不忍睹。这回他没沮丧,依旧是抱着“我这不是不聪明,是社会不适应我”这种奇妙的心态,终于勉强进了浙江旅宁公学预科班。你说这孩子,也算是运气还不错,居然能在一群人中,凭着一个“反复不死”的精神混了个学位。

但上学期间,陈果夫的表现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混得有点惨。”你别看他是个“陈家大少爷”,可是在学校里,凭他的固执劲儿,早就与老师、同学们搞得关系紧张。那种古板到无法忍受的性格,简直就是给人类社交障碍症的典型表现。谁敢跟他玩,谁都要冒风险。所以,你要问陈果夫当时的校园生活咋样,他自己估计也会回答:“谁能懂我这种英雄不自知的痛苦。”

终于,二叔陈其美再次出手,给陈果夫指了一条新路:“你这小子,读书别再勉强自己了,去学点有用的。”果然,陈果夫听了二叔的劝告,立马报考了浙江陆军学校。你以为他报考之后会有怎样的改变?不,还是那套老样子。

他去了浙江陆军学校之后,依然是“我不跟你们玩”的状态。人缘差得能用“空气”来形容,他跟同学们的互动就像是电视台里的“背景板”,既不吵闹,也不引人注目,简直是人群中的透明人。

有同学看到他一脸“我才是最懂军事的那个”,都懒得搭理他。陈果夫自己倒也不急,心里明白:你们这些人不懂,看不见我身上那颗“未来将改变历史”的种子。结果,依旧是跟人打交道的能力差到让人想为他找个“社交禁闭室”呆着。你说,这真是一场“陈家宝藏”的磨难,只不过这个宝藏,可能还要被掩埋一阵子,直到他自己能发觉出路。

不过你要说他傻,倒也不完全是,毕竟他能坚持下来,也不是什么小人物。可他这种“我们都懂的固执性格”,真是让人既敬又怕。

06

1908年,陈其美大摇大摆地从国外回到了中国,像个大明星一样。要知道,陈果夫这小子当时还真没想过自己的命运会因此大逆转——一如既往地走着“永远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路线。不过你说奇怪不奇怪,陈其美一回来,连空气都变得不同了。像是那种超级英雄电影里,主角刚现身,周围的世界都得围着他转,陈果夫自然也不例外。

那时候的陈果夫,身体一向不好,算是个健康欠佳的“铁汉子”,但在这关键时刻,他的内心坚韧程度和打不死的小强差不多。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能力,但这小子执着得让人头疼。要是有个“坚持到底奖”,他一定是冠军。这不,在武昌起义爆发后,正好给他找到了个“金牌机会”——自己上前线。

想来陈果夫也是冥冥之中注定了不适合做轻松的活儿。大家都知道他是陈其美的侄子,战场上的危险不能让他亲自上阵。但你知道陈果夫不光是个“死心眼”,他还拿出了“看似傻实则聪明”的策略,竟然在学校里自己组织了一支敢死队。敢死队啊!你能想象吗?一群小年轻们,眉头紧锁地跟着这小子,连死都不怕。这些人也算是接过了“革命旗帜”,对不对?反正陈果夫也是充满了某种“无法解释的豪情”,非得要去武汉,非得要跟那些革命浪潮搭上关系。

路途中的偶然安排,还让他碰上了蒋介石。那时候谁能想到,这两位日后会成“冤家”?陈果夫当时也没多想,反正眼前这位是二叔的朋友,没啥特别的,握个手,聊个天,便不动声色地把蒋介石塞进了未来的“帝国大赢家”名单里。谁知道后来的发展,简直堪比宫斗剧的情节——但那会儿,谁会知道呢,大家只是觉得“嗯,这个蒋介石脸好像挺难看”。

但是悲剧来了,毕竟陈果夫不是个“铁人”。打了半天战,不出意外地在战场上因为身体虚弱,肺血管爆裂,差点直接给自己的生命按下了暂停键。你说,这也怪不得他,毕竟人家身子骨就像个“玻璃杯”,碰一碰就碎。陈其美听说了,立即从战场赶到,手忙脚乱地把陈果夫接回上海养病,简直像个父母亲一样“保护着”这个好侄子。

这时,陈其美不甘心让他就这样“退出江湖”,于是心生一计:“孩子,你这身体不适合继续上战场,去西方留学吧。”陈果夫听了,心里不由得一阵窃喜,觉得自己终于能活个舒服点儿了,毕竟国外留学不是梦吗?但偏偏这时的社会局势让他如同放在冰箱里的果冻,冷得透心凉——时局不允许。

可惜,命运就这么玩弄他,西方留学的梦永远没能实现。然后呢,怎么说呢,这家伙倒是也没心思把这件事当回事,毕竟他早就习惯了生活中的波折和打击。到最后,二十三岁时他结了婚,成为了“家庭型革命战士”。就算世界再如何动荡不安,连出国的机会都没了,命运还是要走老路。

当然,他也没让自己完全“浪费”,从某种程度上讲,陈果夫的“成功”注定不是从书本中来的,他是那种典型的“厚积薄发”型人物,成天埋头苦干,表面看上去平凡无奇,但给你三五年,就能给你出个彩。陈其美的二叔评价得好:“你别看他现在混得像个土包子,其实是个迟到的英雄。”至于他什么时候爆发?那还真得等上几代人才能知道,可能某一天他就从“无所事事的革命家族二代”转型成“历史中的重要人物”。

07

陈其美被杀后,陈果夫的命运就像那种做了很久的拼图,突然间掉了一块。你说他能怎么办?想来想去,最后只能回老家躲个清静。老家啥好处呢?一是能避开风头,二是你想啥也没人管,至少不用时时刻刻挂着脑袋想下一个大佬的笑脸,反正自个儿的路就是从土里爬出来的,不必对谁心怀叹息。

说实话,陈果夫也没打算做什么大事,顶多当个没什么光环的二等人物,这个家族,论起权势,那真是有背景,别说他是二叔的侄子,就连蒋介石看他那眼神都带着“我们家的人”。就算陈果夫自己有多平凡,蒋介石也未必想得出,他干脆一口气信任了他。你说这是什么道理?

蒋介石喜欢“替罪羊”呗!他这人喜欢别人背锅,你跟他一起,他若成了,你们俩一块儿风光;若没成,那就完蛋了,所有责任你揽着,风头你顶着,反正你是他的小弟嘛,跟他一起喝点汤,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时候,陈果夫可真是个“走卒”本色的代表。蒋介石看他像看一个工具一样,有点聪明又不太聪明,总是乖乖站在前头挡点事,不敢有脾气的那种类型。其实说白了,陈果夫就是那种“很会做事但永远不能得个好名”的角色,他为蒋介石干了不少事,也干得不错。

比如黄埔军校的物资买卖——不是别人能做到的事,这哥们不但从中找到了便宜货,还运到了广州,简直是“神偷”那种操作,低价收货、高效办事,背后还有一大堆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等事能做成,才是“走卒”的真正价值。

要说他真有多大的本事,也谈不上吧。但人家至少很稳,做事没什么花哨,永远是默默无闻的“踏实派”。而且,这种人最适合做马前卒,走路不带声,做事不留痕。你看他一生,不就是从“陈其美的马前卒”直接升格成了“蒋介石的马前卒”吗?这转变比换衣服还快。

更让人佩服的是他从不埋怨,即使是蒋介石带着他一起败退台湾,蒋这位“神仙”一边跑一边甩锅,那锅甩得贼精准,顺手就把陈果夫和何应钦给推了出来。

这不,陈果夫死后,蒋介石还要提提他,居然把败退的锅也往他头上砸,真是连死都不能安稳。你要是一般人,早炸了,谁能忍?但陈果夫,依然忍得住。你看他能为蒋介石背这么多黑锅,这种“低调”的功夫,恐怕也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了。

说白了,陈果夫一生,注定了要做那个“没光环”的人,做的事没什么华丽的辞藻,也没什么炫目的大场面。就这么一点点,不吭不哈,踏实地跟着“领导”一步步走,看似是随波逐流,实则只要风向一转,他依然能在江湖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不,背靠蒋介石,陈果夫不仅自己有权势,连带着陈家也成了“高攀不起”的存在。权力背后那些暗暗的交易,谁能说清?这等经历,怎么看都像个特写镜头,专门留给后代拍个电影。可惜,没啥特别可言的,陈果夫就这么简单,低调得都能把人给忽视了。

不过,你要说他真的憋着个大心机,一步一步成了“革命红人”,那也不完全对。他更像是一个不争不抢,干啥啥不响的“木讷型实干家”,就是那种看了很多次大风大浪却从不张扬的人。所以,后来蒋介石那点风头,陈果夫反而没啥兴趣去争,毕竟他也知道,自己不过是个“局外人”,过得不浮夸也不丑陋,平平稳稳就是最好的选择。

0 阅读:2
少女清冷

少女清冷

少女清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