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年纪,不要过度“共情”你的父母,这是自讨苦吃

是成小羽呀 2024-09-15 03:26:42

作者丨窗台

过度共情自己的父母,真的是人生大忌。

真实的生活中,我认识所有这样做的人,最后不但没有帮助到自己的父母,还把自己拉入无底的深渊,情绪极度内耗,幸运的人能够走出来,要是不幸的话,可能自己也会深陷泥淖。

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她前些年很共情自己的母亲。

主要是共情母亲的辛苦。

她说:我的妈妈这辈子真的超级辛苦,很不容易,吃了很多苦,也受了很多累。我总是希望能够让我的妈妈,过上更好的日子,希望她能够开心一些。

长大以后,因着她的母亲,经常在她面前吐槽婚姻,说她爸爸的不好。

于是,她把这种偏向负面的情绪,带到了父亲身上。

在她的意识观里,母亲的辛苦,有很大一部分,是她父亲造成的。

当她客观衡量,父亲在很多地方,的确超级不合格。

父亲懒惰,在家里从不体谅母亲,而她的母亲,要担起关于家庭的全部重任,做家务,带孩子,照顾老人,时刻都忙得像个陀螺一样,不曾停歇。

当然,母亲肯定也需要挣钱,毕竟靠着她的父亲一个人,永远无法担起一个家庭的开支。

她说:我爸爸的收入,基本上一个月只有3000到4000块钱,甚至在很多年的时间里,我妈妈的收入比我爸爸还高。

她的母亲自己没有意识到,她把自己在婚姻里的苦,很多程度上在她这里进行了转移,给她进行倾诉,一方面让她形成内疚的心思,另一方面也对父亲有了一些意见。

于是,在她长大以后,只要每次听到母亲诉苦,她在心里对于父亲的意见,都会相应加深一分。

直到前些年,当她大学毕业,已经成年以后,就开始在父亲面前帮着母亲说话。

结果,当她试着替母亲讨一点公道的时候,她的母亲坚定站到她父亲那一边,帮着批评她,说:这是你的爸爸,你说话还是要尊重他一些,不能没大没小。

她惊呆了。

但是,从这以后,她的母亲依旧没有停止吐槽。

她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的心情极度内耗。因为我只要一给我妈打电话,就会听到来自她的吐槽。一个小时的通话时间,她基本有50分钟都是在吐槽,吐槽我爸爸对她不够好,不够关心她,说她在婚姻里受的苦。还有年轻的时候,我的奶奶如何对她不好,大姑如何不好等等。

很多事,翻来覆去地说,还有很多事,是最近发生的事。

她很困惑,不明白母亲到底要她怎么做。

因为在她心里,之所以会帮母亲,是因为她把母亲说的话当真了。

但是,好像在母亲的观念里,她只是想要吐槽。

把心中的负面不顾后果地说出来,仅此而已。

想来,她的母亲也不曾意识到,自己的倾诉,会在她的这里形成如此真实的共鸣,以至于让她站在母亲的立场想问题,并且希望能够给母亲解决当下的困境。

真的,不管在任何年纪,都不要过度“共情”你的父母,这是自讨苦吃。

任何因为过度共情而产生的换位思考,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反噬自己。

说到底,你共情的相关情绪,不一定是对方要的东西。

你还以为,自己是在爱他们,实际是在消耗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课题,父母的课题跟你的课题肯定完全不一样,他们想的东西也跟你不一样。

成长环境的不同,思维模式的不同,注定造就两代人的课题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这份差距,犹如不可逾越的鸿沟,切切实实存在着。

任何想要跨过去的人,都会倒在自己的异想天开面前。

如果,作为父母,他们没有把自己的课题做好,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也是他们自己的人生。你在其中说得再多,再是试图拯救,终究还是无用功而已。

因为你不可能代替他们去过日子,你也不可能改变他们的想法。

学会课题分离,是作为儿女,应该拥有的一种思维。

明白父母的课题是父母的课题,你的课题是你的课题,归根结底你们是不同的两个个体,没有谁能够去完成对方的人生。

你要把自己的人生过好,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

而关于父母的种种事情,他们的不易,你都要用客观的心态去看待。

你可以心疼他们,但你不能试图去扭转某种局势,尤其是对方早就已经习惯当下的状态,你在其中的一些努力,反倒显得很自作多情。

他们不理解你,也是常事。

好好对待他们,尽量在自己的范围内,给到他们该有的关心,自己做到问心无愧就好。

至于其它的东西,是你改变不了的,那么就只好尊重。

你把自己人生的课题经营好,就已经赢了一大半。

谨记。

-END-

0 阅读:15

是成小羽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