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为什么不愿回到江东呢?

采蓝说历史 2024-11-02 20:29:00

有些人只能站着死,不能跪着生,西楚霸王项羽就是这样的人。

项羽的人生结局举世皆知,那就是最后在乌江边上证明了自己的恐怖战力之后,自刎以成就几个故人的功名利禄。比如西汉丞相杨敞、关中孔子杨震的老祖宗杨喜就是接受项羽遗体捐赠的五人小组之一。

项羽明明有活下去的希望,但是甘愿赴死。这一选择自然会不可避免地引发千古争议,因为不同立场、层次的人选择逻辑是不一样的。比如唐代著名诗人李牧就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惋惜项羽没能想得开;而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则说“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意思是敬仰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事实上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可以参考一下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康有为立马跑路了,而谭嗣同明明有逃生的机会为什么要说古今变法未有不流血便成功的,他要以他的鲜血去唤醒华夏儿女不屈的基因。君子有所有所不为,小人无所不为嘛;君子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信仰和担当,而寻常人则仅限于好死不如赖活嘛……

项羽的乌江自刎,绝对是华夏史上极为高贵的一帧画面。它真的很好地诠释了希望、担当、交代等精神上的高贵有时候比生命更重要。

话不多说,咱们首先来回顾一下那段历史,为了避免某些营销号的水军混淆视听,咱们直接上《史记》原文。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刘邦集齐了萧何、张良、韩信、郦食其、彭越、英布、陈平这争霸天下的七龙珠之后,在荥阳对抗项羽三年之后,又先用鸿沟之盟麻痹了项羽再突然背刺,被项羽回头暴击之后,联络上韩信、彭越、英布这“灭楚三英”,再加上自己本部势力,终于在垓下对人疲马乏的项羽进行了合围。

项羽一辈子都是逮谁灭谁,但是垓下之战他遇到的对手太强悍了(六个武庙选手),信手拈来的韩信、避实击虚的彭越和晓勇善战的英布,他们形成了最好的互补,另外他们还占据了绝对的兵力优势,所以项羽这次没能再次完成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了。

但是,战争是非常讲究战机的,人家刚刚布下口袋阵的时候,你没能及时扎破这个口袋,后面再想迎头痛击对方就难上加难了。

可这对于横扫千军的项羽来说,依然不是最大问题,项羽的最大问题是原文中的这四个字“兵少食尽”。“兵少粮尽”就决定项羽的战力发挥不出来,饭都吃不饱,谁有信心打赢眼前的恶仗,又有多少人愿意不顾一切的共度时艰?

雪上加霜地是汉军又抓住机会对项羽的部队施行了攻心计,是谓“四面楚歌”。汉军对楚军四面广播,你们的家乡已经失守了,不信你们就听听我们的队伍之中有多少楚人?

这一招彻底击溃了项羽的心理防线,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家和家乡就是最后一道港湾。像刘邦那样为了逃命可以把自己的亲生骨肉踹下马车的枭雄并不多!

心生惆怅的项羽难以入眠,于是饮酒消愁。一个有担当的男人,很多事没法与别人诉说时,独饮便是一种孤独无奈的选择。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在项羽陷入困境之时,能真正理解项羽这种强烈的忧愁有谁呢?一人一马,人是美人虞姬,马是坐骑乌骓。大家要想一想,人要到多么孤苦的状态,才会把动物也当成最后的知己?

愁上心头之时,项羽对着自己最心爱的女人说:“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我也算是力能拔山的盖世英雄了,但是时运不在我,现在这种情况让我无可奈何,亲爱的虞姬,我又该怎么办呢?

虞姬面对自己心中天神般的男人从所未有地消沉,并未多说,而是选择陪他好好地度过最后的时光。

英雄末路的氛围,让项羽的身边人莫不黯然神伤。

最后,虞姬自刎了。这便是著名的霸王别姬。

但是大家要想一想,虞姬为什么要自刎?当初魏王豹的宠姬薄姬不就是没有给魏王豹殉情吗?然后后面还活的好好的,并当上了皇太后。虞姬这个女人值得我们尊敬,她不是没有活命的机会。但她不想为了活命而接受任何对项羽的侮辱,她太知道作为一个敌军首领的女人,战后被俘会是什么命运。她是用自己的死保全她和项羽之间感情的纯粹,从而让项羽少一丝顾虑和牵挂。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

与虞姬诀别之后,项羽带着800多人开始突围,成功跑出了汉军的包围圈。天亮后,汉军发现项羽跑了,赶紧命令汉军的骑兵大佬灌婴率5000精骑去追。等到项羽渡淮河的时候,身边的人除去战死的、掉队的,仅剩下百余人了。

请大家记住这一细节,这是后面解析项羽为什么不想活了的关键突破口!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羽跑到阴陵就迷路了,于是找一个农夫问路,这个农夫便信口开河地说往左边走,结果左边一片沼泽地。因为前无去路,项羽这支百人支队终于被汉军追上了。

看看吧,这就是命!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

没办法,项羽只能掉头再次突围,跑到东城的时候,只有28人了。而紧紧咬住他们的汉军有几千人,项羽也估计自己难以彻底摆脱他们了。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深陷绝境的项羽对身边仅剩的20几个兄弟说:“我干革命已经8年了,大小70余战,从来没打输过,完全是凭实力称霸天下的。现在被困在这里,是老天要灭我,不是我不能打。既然明知道难逃一死,咱们兄弟就再快意一次,咱再给兄弟们助助兴,冲破敌人防线三次,兄弟们抓紧机会突围逃生。我为什么这个时候还要斩将夺旗给兄弟们看呢?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天亡我,非战之罪’”。

此等豪情壮志,武侠小说中的乔峰身上是有几分影子的。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然后,面对千军万马,项羽把20多个兄弟分成四个7人小组,搞起了军备竞赛。并率先示范,要给兄弟们斩杀一员敌军大将提提气。项羽说到做到,无人可当地斩杀汉将一员。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灌婴想缠住项羽,但被项羽的气势给镇住了。项羽跟其余三队会合,但灌婴不知道项羽是与哪支小分队会合,只能分兵逐一包围。然后项羽又重复一次之前的操作,带队再次刺穿汉军的包围圈,斩杀汉军都尉一名,兵士数百,自身伤亡两人。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最后,项羽对兄弟们说,怎么样?我项羽表现如何,是不是说到做到?剩下的楚军壮士皆跪拜说项王威武。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

最后,项羽跑到了乌江边,乌江亭长准备了船只要渡项羽过江,并说江东千里,人口数十万,只要回到江东,一切都可以重头再来。现在只有我一个有船,汉军拿您没办法了。但项羽却表示,老天想我死,我还渡江苟活干什么?再说当初带着江东八千子弟去闯天下,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回去,我没脸见江东父老。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自己也会心中有愧。然后,把自己的战场伴侣乌骓马托付给了乌江亭长,自己以步战迎敌,杀敌数百,受伤十余。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人生最后一次尽兴之后,心知必死无疑的项羽这个时候在敌军中发现了一个老相识吕马童(楚军叛徒),他知道自己的命很值钱,便宜谁都是便宜,还不如便宜老相识,所以便对吕马童说,我送你们一场滔天富贵,你们拿着我的遗体去发财吧。说罢,自刎而死!然后,杨喜、吕马童等五人瓜分了项羽的尸体——这是人畜版的五马分尸呀。这五人最后都被刘邦封侯了,见过吃人血馒头的吗?这就是!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示鲁,鲁父兄乃降。

有人说项羽不得民心,但项羽死后,人家的封地鲁地怎么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誓死不降汉,直到刘邦带着项羽的人头去断绝他们的念想,鲁地人才向刘邦投降的。这难道是不得民心的表现吗?

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然后刘邦以鲁公之礼安葬了项羽,并很好地哀悼了这位英姿勃发的结义兄弟。恰如后世曹操哀悼老大哥袁绍一样,流的其实是英雄泪。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项羽的族人也被刘邦善待了,还赐了国姓。刘邦这个人很多时候特别无情,他能如此对待项羽和项家只有一种可能,项羽是真的折服了他。

咱把项羽乌江自刎的前后都实事求是地说了一遍,这个时候我们再来分析项羽为什么不愿意过江东吧?咱们用类比的方式来帮助大家理解。

项羽就好比我们某个村的贵子、希望、灯塔、头羊。他创业的时候,乡亲们都比较看好他,有钱出钱,有人出人,义无反顾地跟着他闯天下去了。

项羽一直都没有让大家失望过,凭借天人之资带着兄弟们一路逆战,成为了天下霸主。项羽是乡亲们的骄傲,也是他内心中自己的骄傲。恰如今天宿迁某商业大佬。

在项羽披荆斩棘的过程中,那些跟着自己从家乡出来的打拼的老兄弟,很多也成为项氏集团的核心和骨干。有些不明所以的人动不动就说项羽舍不得封赏部下,那是纯属断章取义,项羽对英布、龙且这些人很差吗?对江东故旧很差吗?所谓封赐和提拔永远都是讲阶级的。

然后,咱们就要讲一个核心的问题了。当你创办一个庞大的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你的核心是什么?会是你那成千上万的基层员工吗?不可能的!永远都是那些跟你同心同德的精英骨干。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支部队,大头兵死伤过半,但核心指战员还在,这支部队基本要不了多久就能恢复过来。但是如果一支部队的指战员死伤殆尽,基本上就回不去了——当然也可以另派主心骨,但再拉扯起来的部队基因就变了。

项羽真的就是一点也接受不了失败吗?一点也不知道妥协吗?其实不是的,大家不要把一个天才式的人物想得这么简单。比如他之前跟刘邦对峙,派人去游说坐拥齐地的韩信帮自己或者自立,这不就是跟现实妥协吗?

所以,项羽在垓下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失败就绝望了的!不然他选八百多名将士突围干什么呢?他真心如死灰,在垓下跟刘邦血战到底不更好吗?

真正让项羽萌生死意的是:他精挑细选的那八百人是他最后的希望、最后的火种,结果在突围的过程中,越打越少,最后只剩下20多人了,还被敌人死死咬住了。项羽一个人逃回江东其实意义不大了——凡事都需要你亲力亲为你又能支棱起多大的摊子?你从头再来去培养你的合格干部系统又需要多大的成本和多长的时间?你又真的可以肯定已经海选过多次的江东还有那么多可造之才吗?

所以,逼死项羽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是他的骨干系统被摧毁!

然后咱们要讲一个男人的担当的问题。有人喜欢那“衣锦还乡”的故事去嘲笑项羽,朋友们,大可不必!等你们哪天到了项羽的处境你们就会明白,乡亲们砸锅卖铁地支持你出去闯事业,你要不要及时回去跟乡亲们一个回音?要不要向乡亲们表态自己还记得过往?

当一个人输光了所有的资本和筹码,输光了自己和其他人的希望和寄托之后,如果真的能没心没肺地活着,这样的人一定是在突破道德良知的下线的。那些挑刺说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虚荣高傲的人,希望你们能明白,人其实是应该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的,如果你们确实没有,也可以理解。但千万不要你们自己认为活着最重要,就强迫其他人也要不管不顾地活下去……

有一种东西叫尊严;有一种东西叫良知;有一种东西叫愧疚;有一种东西叫担当……

恰如一个赌徒,赌光了手里的筹码和资本,愿赌服输,不再去忽悠别人给自己欲望买单,这其实就是良知。但凡输光了,然后就赶紧跑路,又去找亲朋戚友挪、借、骗,这种人才是真正的无药可救!

0 阅读:8

采蓝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