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映画《蛟龙行动》发行方上海博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了令人震惊的通知。
电影《蛟龙行动》将进行特别版的制作,并择日重新与观众见面。
同时,联合发行的华夏电影也宣布,该电影自2025年2月15日起,密钥将不再延期。
简单来说,电影《蛟龙行动》正式撤档了。
但要知道,这之前,博纳的老总、出品人于冬的态度可并非如此坚决。
《蛟龙行动》绝不会撤档。
这番豪言壮语似乎未能让人安心。
于冬近几日还在朋友圈发了两条动态,坚定地声称《蛟龙行动》绝不撤档。
然而,不久之后,他的话便应验成了打脸的感受。
短短十几天后,《蛟龙行动》却宣布了择期重映。
身为身价百亿的大企业家,为什么于冬的话竟然言之无信呢?
其实,这或许正是于冬所面临的无奈选择。
作为重头戏,《蛟龙行动》的遭遇让于冬倍感压力。
这部电影筹备了整整三年,直至打磨到今日的模样。
关于投资方面,虽然11亿的投入数字浮浮沉沉,但无疑是拿出了相当大的预算。
剧组集合了多位潜艇操作顾问和鱼雷顾问,确保了专业性。
负责设计影片中“龙鲸号”的美术组,参与人数接近200人。
而整个剧组的成员,一度达到了1300多人。
“龙鲸号”的打造更是不遗余力,1:1还原,长达120米,宽11米,高16米。
其间的复杂机械系统、指挥舱内的仪表盘、武器系统的操作流程,都是经过精细设计。
动作戏几乎贯穿全片,“大场面”更是不胜枚举。
从这一点来看,《蛟龙行动》远非草率制作的“烂片”。
《蛟龙行动》是中国至今投资最大的电影,与好莱坞大片毫不逊色。
彼时的于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令局势瞬息万变。
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在宣发期间,出现了一个负面消息。
一个宣传视频中,工作人员与主演张涵予谈台词涉密,看剧本都需背着外籍演员。
有意制造神秘色彩,反而遭到了观众的嘲讽。
“既然如此,那我还是不看了吧。”
知晓观众不上心,部分原因是主旋律影片已让他们疲惫。
《蛟龙行动》自打着“《红海行动》续作”的牌子,便在预售竞争中处于劣势。
而在六部春节档的影片中,它的排片和预售额大幅落后。
于冬清楚地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提前点映。
在1月26日至27日(大年二七、二八),《蛟龙行动》在全国接近800块IMAX屏幕开启了超前点映,决心通过口碑掘金。
然而,观众并未如他所愿回应这份期待。
上映后的口碑稍显平庸,热度几乎没有。
看着《哪吒2》和《唐探1900》的票房节节攀升,于冬的心情愈加焦虑。
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为电影增热,可效果却依然令人失望。
截止发文时,春节档的六部电影中,《哪吒2》以118亿的票房独领风骚,直逼全球影史票房前十。
相比之下,《蛟龙行动》的数字则显得微不足道,经历元宵节与春节的热潮,最终票房仅为4亿。
这一切都加速了《蛟龙行动》的撤档。
撤档消息公布后,网络上不少网友对于冬的处理方式果断提出质疑。
有人认为,博纳影业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却连一部影片都经不起考验。
大家都知道,博纳影业向来以来以主旋律大片而著称。
近十年来,博纳先后推出《智取威虎山》和《湄公河行动》等经典之作。
这赐予了博纳不少票房翘楚的光环。
然而,辉煌背后却藏着无尽的孤寂与失落。
长津湖系列的第二部《长岭湖之水门桥》虽在2022年春节档拿到40.67亿的票房,却成为博纳“最后”的辉煌。
财报透露,2022年博纳影业营收20.12亿元,亏损达到0.72亿。
2023年,营收下降至16.08亿元,且净亏损达到了5.53亿元。
面对厄运,博纳影业不得不向外部解释。
尽管取得票房成绩68.22亿元,相较于往年增长,但主投影片的表现不及预期,导致了收入和利润的双双缩水。
本以为2023年已迎来转机,2024年更是希望之年。
然而,博纳参与的《传说》和《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口碑和票房双双扑街。
以至于博纳不久前发布的业绩预告中,显示2024年的净利亏损极可能扩大。
在这困境中,于冬便想拼上一把。
他至今仍希望复刻过去的光辉。
对过去辉煌的追寻于冬过去也确实有成功的经验,更有《长津湖》系列的成功作为基石。
早在2018年春节档,《红海行动》起初的排片也被严重低估,时光的雪崩原本只有11%的排片。
然而通过精良的制作、震撼的动作场面与生动的群像刻画,观众口碑与票房一度逆袭,最终成为票房冠军。
因此,于冬选择《蛟龙行动》以期实现类似的辉煌。
可或许是因为资金流动问题,大手笔的投资让博纳深陷压力之中。
随着电影的延宕,博纳的出片数量变得稀少。
于冬也多次解释,项目投资过长,导致现金流巨压,排片计划不得不停滞。
在困境中,博纳向韩寒旗下的上海亭东借款4000万,作为宣发阶段的开销。
而根据公告显示,实际借款金额已达7000万元。
地主家真的毫无余粮。
于冬已经做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却没有想到观众对博纳的热情早已消磨殆尽。
于冬的遭遇无疑是对他创办初衷的一次拷问。
他自1999年成立博纳以来,从最初的创业步伐到如今的风雨飘摇,见证了无数的起伏。
人们常说人算不如天算,或许自信是个双刃剑。
在鱼龙混杂的市场竞争中,没有人能始终屹立不倒。
遗憾的是,于冬在风口上曾经追逐,但如今已身陷舆论的漩涡。
在如潮流似的时间洪流面前,只有继续奋战或勇敢接受失败。
毕竟,这不仅是事业,也是情感的交织。
普遍的总结教会我们的,是未来的无常,而对于电影行业的从业者而言,唯有总结经验、勇于迎接挑战,才是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