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动态的,念头稍纵即逝。
激情和拍大腿的时刻是短暂的,生活的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平静的情绪下进行。
也就是说,大部分时间我们依靠的是生活的系统,比如习惯、制度、组织。
我们需要在一个动态变化的生活中保持平和,井井有条和注重细节是平和的根源。
我不希望一睁开眼睛就思考该选这还是选那,思考做还是不做,也不希望总是在一个救火状态。
养成习惯的目的就是为了优化自己内部的各个系统,健康系统、工作系统、时间系统、情绪系统、经济系统、学习系统等等。
通过培养好习惯,让我们在混乱之中掌控部分生活。
无论外部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都可以保证自己有一部分始终是稳定的,这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安全感和支持,让生活保持平和。
而有时候生活或职业发展上出现的问题,也是因为你的某个系统出现了偏差而没有及时发现和修复。
有人说养成习惯好难啊!
当然不容易。想想小的时候学走路。从要人扶着,到踉跄着往前挪步,到后来能跑能跳,花了多少时日?
再想想长大后学开车,从背诵理论知识到能熟练驾驶,又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可这些东西一旦熟悉和掌握,之后再拿来用的时候,就变得毫不费力了。
养成习惯的目的就是要借助系统的力量,改变现有的状态,让生活更顺畅。
几个小经验拿来分享,希望对想要养成习惯的你能有一点细微的帮助。
1、做自己能做的,影响自己能影响的
世上事务千千万,大部分都跟我们没有关系。可偏偏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为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而烦恼。
请停止在不能控制的事务上抱怨,不要再浪费宝贵时间在你不能左右的事情上。
把精力和时间花在可以控制的事情上,做一些你能影响到的事情。改变自己,从而推动外物的发展,而不是倒过来。
2、找到你最想优化的系统
按照自己的需求来。
你不必每天也写作,找你喜欢的就好。每周五和朋友聚餐,周末去参加演讲俱乐部练习演讲,早起半小时画画,空出周六的晚上和家人一起看场电影,每两周参加一次读书会,每天读十分钟书,都可以。
如果你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通过简单的时间管理方法,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那你就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
去找到自己系统内部当下最需要优化的部分。
习惯性迟到、没有时间概念、注意力分散、说话做事紧张、做事毛手毛脚、吃东西时看手机、大嗓门说话、随地吐痰、随手丢垃圾、拖延、暴饮暴食...
去修复你自己系统里的bug。当然,方式方法上可以先模仿后迭代。
3、把行为固定
固定行为目的是减少思考和选择,减少思考和选择可以减少消耗意志力。
比如我固定在周日上午对手机、邮箱、电脑、网盘等电子产品进行整理。固定的时间点做固定的事情,体验了一年多简直太好用了,省时省力。
4、从小事做起,从最小目标开始目标一定要最小化,也就是所谓的“微习惯”
我最早为了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每天定的码字目标是50个字,看书的目标是一天一页纸。
所以新习惯的目标越小越好,目标是变成自动化动作。
一下子理顺人生的凌乱状态是不可能的。很多时候无法从整体上彻底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小事、小步骤做起,逐步改善。
5、目标一定要量化
如果你无法量化你要表达的东西,说明你想要达成的目标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像每天早上读一页书或每天给三个客户打电话,这样具体的行为是很好监控的。
一些概念比较模糊的行为就很难被监控。比如我要变得更有见识,我要建立更好的客户关系,我要身材更好。
6、设置一个触发器
当你思考马上做还是等一会做的时候,就产生能量消耗。
选择是最消耗能量的。
可以把做一件事固定在某个特定点时间或某个特定行为之后,减少思考,建立自动反应机制。比如进门就挂钥匙,倒水的时候做下蹲。
7、偶尔坚持不下来也是正常的
我们都是普通人。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刻无法坚持、出现情绪动荡,或者因为其他事情导致无法完成。
生活是变化的,没有人能够保证万无一失。
遇到类似的情况,不要自责,也不要怀疑、否定自己。因为这样的状况每个人都会遇到。
写在最后:
幸福的人和不幸福的人之间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区别:不幸的人掌控不了自己的人生,只能整天应付不受管理以及不完善的系统随机产生的坏结果。幸福的人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因为良好的系统大概率会产生好的结果。
养成习惯的目的,就是为了完善人生各个系统,分解、确认然后重建。你的人生会越来越有序,越来越平和。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有更有序,更平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