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为《神农本草经》第58味药,来源为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别名有:棉芪,独椹,蜀脂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凉爽,无涝害且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沙壤中。多见林缘、灌丛中,春、秋二季采挖,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由于近年来需求量增大,大量采挖,野生黄芪已近乎枯竭,所以现在已经定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不可私自采挖,蒙古黄芪主产山西浑源、应县,内蒙古固原、武川等地,荚膜黄芪主产四川松潘、茂汶,黑龙江宁安、嫩江等地。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和裂隙,嚼之微有豆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