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集团爆发大罢工!总部大楼被工人包围,管理层却坚持降薪

绍辉说过去 2024-12-08 10:07:26
前言

2024年12月2日,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上空的紧张气氛,这不是因为天气,主要是因为一场大规模的警告性罢工。

大众汽车旗下九家工厂和配件厂,近七万名工人放下手中的工具,走上街头,以每班次两小时的停工方式,向管理层表达着他们对降薪这个决定的愤怒和不满。

茨维考、汉诺威、沃尔夫斯堡,德国众多城市和地区都回荡着工人们的抗议的声音,在汉诺威工厂广场,乐队奏响激昂的音乐,工人们高举标语,口号震天,抗议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这场声势浩荡的抗议行动,难道真的只是因为降薪么?背后究竟还有怎样的隐情?而大众集团又是怎么处理的?

大众汽车的“寒冬”

这场罢工的直接导火索,是大众公司提出的“降本增效”措施,其中包括计划对12万名德国本土员工的薪资削减10%。

对于工人们而言,这无异于在寒冬腊月再泼一盆冰水,生活成本不断攀升,经济压力与日俱增,降薪无疑会让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

与管理层的降薪计划针锋相对,工会提出了涨薪7%的要求,并强烈要求保障工作岗位,反对大规模裁员。

双方诉求的巨大差距,使得谈判桌上的气氛剑拔弩张,最终谈判破裂,罢工爆发,停工的两个小时,虽然短暂,却足以让大众的多条生产线陷入停滞。

而这仅仅是警告性罢工,工会已经计划在沃尔夫斯堡总部,举行更大规模的集会,抗议的烈火正在熊熊燃烧,未来的局势充满了不确定性。

大众汽车的难题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问题的集中爆发,全球经济波折不断,汽车行业变革中遇到挑战,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种种因素交织,把这家曾经的汽车巨头推向了悬崖边缘。

首先,大众汽车的销量出现了断崖式下跌,2024年前三季度,大众全球销量同比下降2.8%,而第三季度更是加速下滑,跌幅达到了惊人的7.1%。

曾经作为大众销量引擎的中国市场也未能幸免,销量同比下滑10.2%,这无疑给大众的增长预期蒙上了一层阴影,欧洲市场的持续低迷,让大众少卖了至少50万辆车。

内外交困之下,大众的增长之路变得异常坎坷,更为严峻的是,大众的利润也出现了大幅下滑,今年前三季度,大众集团赚钱的能力下降了两成多,是近四年里最少的盈利水平。

而第三季度的净利润,更是暴跌63.7%,营业利润率也从6.2%跌至3.6%,大众汽车现在正遭遇着巨大的盈利挑战,这些数字让人触目惊心。

面对这么严峻的形势,大众的管理层不得不祭出“降本增效”的大旗,而这面旗子背后却藏着许多工人的苦楚和不易。

大众为了省下40亿欧元,决定关闭德国三家工厂,这可是自从1987年来的头一回,看来得有不少工人要失业了。

而且,大众还计划对德国的12万员工进行工资下调,削减幅度达到10%,这些措施虽然从企业角度来看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药”。

但却深深刺痛了工人们的神经,成为了引发此次大规模罢工的导火索,除了销量和利润的下滑,大众汽车还面临着转型缓慢的困境。

大众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似乎慢了一拍,导致其市场份额被对手逐渐蚕食,这也让大众在未来的竞争中处在了不利的地位,也加剧了当前的困境。

谈判桌上的硝烟

然而,现在最严峻的还是罢工行动,12月2日的警告性罢工,才只是一个开始,更激烈的交锋还在后面。

12月9日,新一轮的劳资谈判即将展开,这也是决定大众汽车未来走向的关键时刻,大众的管理层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销量暴跌、利润下滑、市场竞争加剧,这些都迫使他们必须采取措施来削减成本,提高竞争力,为了保住公司,他们不得不忍痛割爱,关闭工厂、减少员工、降低工资,这些举措虽然艰难,但却是为了企业的未来。

他们需要对股东负责,确保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长远发展,然而,工人们也有自己的诉求,他们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来保障家庭生计,他们渴望拥有对未来的安全感。

他们给大众集团贡献了多年汗水,现在公司遇到难处,却要让这些辛苦人承担损失,感觉实在很不公正,他们不仅需要一份能够保障家庭生计的稳定工作,更需要得到尊重和尊严。

他们担心,如果公司一味追求降低成本,最终损害的不仅是工人的利益,更是公司的长远发展,双方的要求就像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

大众管理层强调,降本增效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药”,而工人们则认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能以牺牲工人的利益为代价,他们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障。

这场罢工,不仅仅是关于工资和工作岗位的争夺,也是两种理念的交锋,大众管理层追求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工人们追求的是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保障企业的生存,又能维护工人的权益,这是摆在双方面前的一道难题。

如果大众管理层一意孤行,坚持关闭工厂、大规模裁员降薪,很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罢工和抗议,甚至导致社会动荡。

这对大众的品牌和企业声望可能带来不小的损害,可能会让企业更难熬,要是工会这边坚决不退让,谈判可能就谈不拢了,罢工可能会越来越严重,这也会对大众的生产和销售,造成更大的冲击,甚至可能导致企业陷入瘫痪。

更关键的是,大众汽车目前遇到的难题,就像是一面镜子,也反映了整个欧洲汽车行业的普遍困境,现在,欧洲的汽车制造业正面临着一场罕见的“严冬”。

经济疲软、通货膨胀、电动化转型带来的成本激增,以及政府补贴的减少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压力,沉重地压在欧洲车企的身上。

裁员风暴几乎席卷了整个欧洲汽车行业,从大众、奥迪到福特、Stellantis,这些汽车巨头纷纷挥起裁员的利刃,计划裁撤近五万个工作岗位。

数以万计的工人面临着失业的威胁,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焦虑和不安,他们不想成为企业裁员的替罪羊,也要为自己的利益发声。

而欧盟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制定了“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宏伟计划,然而,这条“零碳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电动汽车销量不佳,充电桩不够普及,车子又贵,国家补贴也少了,这些都让电动车市场挺难发展的。

即使在德国这样的汽车制造强国,电动汽车的销量也远未达到预期,欧盟对来自中国的电动车增加了进口税,以扶持本土汽车制造商。

这一贸易保护主义举措,虽然在短期内可以为欧洲车企提供一定的保护,但也引发了很多的争议。

欧洲市场上的中国电动车因为关税上升,价格变得更高,这影响了当地消费者的利益,这样一来,欧洲汽车制造商改进技术和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积极性也就减弱了。

欧洲汽车企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还能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加快转型的步伐,积极的拥抱新技术。

总结

对于整个欧洲汽车行业而言,大众的困境也是一个警示,一味的追求“降本增效”而忽视员工的诉求,只会激化矛盾,损害企业长远利益,只有倾听工人的声音,尊重工人的权益,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才能凝聚人心,共渡难关。

0 阅读:15

绍辉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