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李讷,大家都知道她是毛主席最小的女儿,经历了离婚、丧偶,才遇到后来的王景清,过上了踏实的生活。
可等到他的老朋友来看她的时候,看着她家徒四壁的家,忍不住都说道:“你可是毛主席的女儿,况且你丈夫不是军区干部吗?”
一句话道出了李讷晚年生活的酸楚,为什么李讷会将生活过成这个样子?
贫苦的晚年生活1993年,总参办公厅的原主任彭志珊,应邀去北京拜访李讷,他还没见过这位毛主席最小的女儿,这一次为了毛主席100周年诞辰的事情,来找李讷,心中总是期待的。
没想到,当他敲门之后,出现在门口的却是一位打扮朴素的中年女人,一下和彭志珊的设想是不一样的。
原本他以为李讷是毛主席的女儿,她的穿着怎么都会是比较讲究的,可面前的这位中年女人,与平常人家的妇人,根本没什么两样。
紧接着,跟着李讷就进入她家里,映入眼帘的除了一套简易的沙发以外,就只有一台20英寸左右的电视,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
彭志珊不敢想象这是伟人女儿的家,收起心里的惊讶,彭志珊坐在了沙发上,李讷热情的招呼着他,给他倒水。
彭志珊看着眼前的李讷,一身浅蓝色的平布中式衣服,洗的已经发白,想必也是穿了很多年,一件衣服都如此节省,更别提家中条件了。
说了几句话后,彭志珊便要起身告辞,没想到刚起身,就听到“嘶拉”一声,低头一看,彭志珊的裤子被沙发上露出的弹簧,不小心扎破了。
李讷连连抱歉,彭志珊也不好意思的笑着,这个小意外,无形中也戳破了那种陌生的氛围。
父亲要我做个自食其力的人彭志珊其实不明白,为什么李讷会将日子过成这样,终于有一次按耐不住,问出了心中所想:“你可是毛主席的女儿,而且你的丈夫不是军区干部吗,为何...”
彭志珊没有说完,李讷反应过来,笑着说:“我们的钱都另有用处。”
其实李讷的晚年生活过成这样,都是有原因的,虽然丈夫王景清是军区干部,李讷也在秘书局工作,但是他们一直接济着住在周围的八路军老战士。
他们都是生活很困难的人,虽然有国家的帮助,但总有顾不上的,所以李讷夫妇两人,就想着尽一点自己的心意,即使不多。
而李讷这种平淡的生活,大部分都是受到父亲毛主席的影响,从来没有故意要求自己怎么做,这些都是看到了,就想到了去做,一切水到渠成。
在李讷的印象中,父亲的衣服上总是打着补丁,一块肥皂能用到“天荒地老”,父亲这种做法,潜移默化的就对子女有很大的影响。
据李讷回忆,当初在延安的时候,虽然自己只有五六岁,但是也要和大家伙一样,端着小碗到食堂去打饭,吃的都是一样的黑豆,从没有觉得苦,觉得难吃。
而且,李讷说自己的父亲从没有要求我们长大后要做个什么样的人,别人家孩子都是被父母期待着做一个政治家、科学家。
可毛主席却说:“你们能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就很满意了!”
更重要的是,李讷是毛主席最小的女儿,又是在毛主席身边待的最久的一个孩子,受到父母的爱最多,自然受到的管教也越多。
李讷还记得,自己的父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搞特殊,不要有娇气,更不要自以为是。”
“做人要有志气,要有毅力!”可以说,没有父亲的殷谆教诲,李讷也不会领悟的这么深刻。
身为毛泽东的女儿,没有继承父亲的物质财富,但却拥有父亲宝贵的精神遗产,这些足以她受益终生,因此,在李讷的晚年生活中,她也延续了父亲节俭、淡泊名利的特点,安静的生活在一方天地间。
“不能说你是毛泽东的女儿”除了这些,李讷有时候还要“被迫”不能承认自己是毛泽东的女儿。
当时,李敏和李讷在上学的时候,毛主席就对她们姐妹俩,提前“教育”了一番:“你们还在上学,告诉人家你们是学生,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女儿。”
就连生病住院这种事,毛主席都特意交代不要写真名,就以普通员工的子女接受治疗,不允许有任何的特殊照顾。
有一次,李敏和李讷两姐妹考上了北京师大附中,去读书的时候,毛主席让王鹤滨带着他们去报到,校方给了两张学生注册登记表,要填家长的名字。
王鹤滨把表带了回去,说:“主席,这张学生注册登记表需要填家长的姓名,如何填法?”
毛主席连登记表都未曾看一眼,就说:“你带去的学生,就填你的名字嘛!”
就这样,李敏和李讷有了一个“王爸爸”,她们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上学读书,没有半分特殊照顾。
毛主席的言传身教,让李讷从小就明白这些道理,渐渐地长大后,不自觉的就和父亲一样,变得很节俭,这些都是父亲给李讷带来的生活印记。
结语晚年生活的李讷,和丈夫王景清一起过着最平凡的烟火生活,在李讷身体不好的时候,夫妇俩也从来没有说请求上边照顾,反而是彼此互相陪伴着。
两个人看病都是坐着公交车,或者是蹬三轮车去,将近30年的生活,他们平平淡淡的过着,除了去工作单位以外,两个人就是在闲暇的时候,养养花,打打太极拳,和普通家庭没有什么两样。
而毛泽东的女儿,就只是一个身份,她是李讷,多少年来就只是一个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
参考资料:大姐李讷--党史频道
毛泽东严禁子女搞特殊--党史文汇
"感谢父亲对我的严厉要求"听李讷讲家风故事. 彭志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