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元帅建国后回四川老家,被人带到一个地方,半天回不过神来

覃仕勇来说史 2025-03-20 15:00:00

1962年年初,为了开好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毛主席事先给所有的政治局常委都布置下了“硬性”任务:每一个都要准备有讲话稿,每一个人都要在会上发表公开讲话。朱德自1958年以来,只要有空,就会下到地方考察,则他所考察的地方范围是最大的,他的讲话稿也是准备得最充分的。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朱德在一开始被分在中南组,他在小组会议上的讲话基本精神和彭德怀后来写的那封信的内容是不谋而合的。

所以,当彭德怀在会上受到了批评,他的心情非常低落。

庐山会议的最后一天,要求大家举手表。

大家为了让唱票数的人看得清楚,都把膀臂举得高高的。

朱德却只是半举。

散会后,毛主席特意问他:“老总啊,你刚才的举手是举个半票?”

朱德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说:“反正我举了手,至于是半票还是全票,我就不管了。”

事实上,早在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在全国成立人民公社,朱德就觉得心中没有底。

他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娃,从3岁就生活在地头田间,在稻田里拾稻穗、放牛,对于农村和农田他太熟悉了,他对报纸上报道的什么亩产万斤,什么水稻密植,一直持怀疑态度。

为此,他和康克清一起,深入到南方农村查访。

庐山会议结束,他被免掉了军委副主席的职务,心情也就更加沉郁了。

1960年3月,他决定和康克清一起去四川老家看看。

说起来,自从1909年离家到云南昆明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他已经长达51年没有回四川仪陇老家了。

这次荣归故里,主要是和当地政府谈当前的生产情况,了解家乡群众的生活。

他在3月9日踏上了四川仪陇县的故土。

农民的艰苦生活让他忧心如焚。

他所能说的话,就是鼓励大家相信党,种好地,想方设法增产,尽快解决温饱问题。

在家乡的日子里,他坚持和父老乡亲们一起在食堂吃饭,亲身体验公共食堂的“优越性”。

然而,这个时候,全国都出现了粮荒。

食堂里供应的都是清水粥。

最好的菜肴就是大头菜。

朱德边吃边摇头叹息。

吃过饭,该回去看看自己家的老屋了。

朱德记得,幼时家贫,一家人住的房屋都是租用地主家的。

他带着康克清去看那老屋。

让他触目伤怀的是,那老屋已经不存在了。

他站在老屋旧址边,指给康克清,说那儿是他住过的房屋的旧址。

接着,又去看自己幼时读书的私塾。

那私塾已经成为了村民的民居了。

那家村民知道了来人的身份,就带着他到了到一处青砖瓦房前,指着这青砖瓦房,告诉他:“这说是您小时候居住过的旧址。”

朱德在稀里糊涂间被带到了这儿,愣了好一会神,怎么也想不起自己住过这样好的房屋。

但是,聚拢过来的村民都一口咬定说:“这就是你们家的房子!”

过了好半天,他终于想起来了,这房子确实是自己家的,但那是他当了旅长后,寄钱给家人重新盖的房子,他是一天也没有居住过。

想明白了这一点,他情不自禁地笑了。

他说:“我想起来了,这的确是我家的房子。房子现在空着,怪可惜的,干脆把房屋改做学校,让村子里的孩子到这儿读书学习吧。”

大家都说:“那可不敢,乡领导一直规划是要将这处房屋留做‘朱德故居’用的。”

朱德摇头说:“做啥子‘朱德故居’嘛,就改做学校了。”

在他的坚持下,乡领导接受了改做学校的意见。

朱德回到北京,又专门写信回来过问此事,得到肯定的回答,说青砖瓦房故居已经改建成小学校,这才放下心来。

0 阅读:4
覃仕勇来说史

覃仕勇来说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