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赓续奋斗,全景回顾世纪工程三峡大坝的建设历程

浩航浏览趣事 2025-02-22 11:50:41

三峡大坝从1994年开工建设到现在已经有差不多31年,依稀还记得小时候通过电视观看长江截流的场景。三代人的赓续奋斗,大江截流 ,江河改道, 桑田巨变。

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三峡坝区三峡大坝旅游区内,地处长江干流西陵峡河段,三峡水库东端,控制流域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始建于1994年,集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为一体,是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建筑之一。

一、早期的设想和论证

其实,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就提出了关于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然而,孙中山提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设想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相关方面开展实际工作。

直到1932年10月,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技正恽震率队首次勘测长江三峡,随后提交《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报告》。此次勘测选出葛洲坝、黄陵庙两个坝址。这是我国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第一份勘测报告。这次勘测,也是对孙中山先生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首次回应。

抗战胜利前后,在美国垦务局等机构和相关人士的帮助下,沉寂多年的三峡水力问题再次升温。1944年5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邀请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萨凡奇博士来华,考察西南地区的水力资源。

萨凡奇考察坝址

这里不得不介绍一下萨凡奇,他是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享誉世界的坝工专家。一生钟情于大坝的设计和建造,曾参与设计了60多座大坝,其中不乏世界著名大坝。

1944年秋,宜昌尚为侵华日军所占,西陵峡口南津关处于抗战前线。面对这样的危险,萨凡奇说:“生死在所不惜,三峡冒死也要来。”临行前,萨凡奇还曾向国民政府留下遗嘱。9月下旬,在国民政府江防司令吴奇伟和中方工程师陪同下,萨凡奇在南津关附近的石牌、平善坝一带,跋山涉水,现场查勘。结束了为期10天的查勘后,萨凡奇激动不已,兴奋地告诉大家:“我看过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坝址,中国的三峡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坝址。”

就这样,在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协助下,《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历时40个昼夜完成。这份报告轰动了世界,被称为《萨凡奇计划》。计划提出,在宜昌上游南津关至石牌之间选定一坝址,坝身为混凝土重力坝,坝体高度约250米,抬升低水位约160米,电站设在两岸岩石隧道内,各安装48台水轮发电机组,每台机组容量11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056万千瓦。工程包括水库、拦河坝、溢水堰、泄水道、引水道、厂房、尾水道和船闸,建成后具有发电、灌溉、防洪、航运等功能。

萨凡奇设计的大坝

应该说,《萨凡奇计划》是第一个比较具体的、具有兴利除害综合效益的三峡工程计划。萨凡奇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上帝给我时间,让我看到三峡工程变为现实,那么我死后的灵魂会在三峡得到安息。”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前期论证和准备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三峡水利工程的修建工作,专门在武汉成立了长江水利委员会,担负起统一规划长江治理、开发、建设的重任。

1956 年,毛泽东主席写下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的诗篇,表达了对三峡工程的宏伟设想。

1958 年,中共中央南宁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要求会议安排讨论三峡工程问题,提出 “积极准备,充分可靠” 的三峡建设方针,并请周恩来总理挂帅,以加强对三峡工程的领导。

1982 年,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国家计委关于修建三峡工程以缓解电力紧张局面的汇报时表示: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

1986 年 6 月,国家决定对三峡工程进行重新论证,先后从全国 65 个单位、部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抽调 412 名专家,着重吸收持不同意见的专家参与。经过近三年的重新论证,1989 年 5 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议稿)》通过,报告提出 “三峡工程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并确定坝高 185 米、蓄水位 175 米的中坝方案。

1989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在重新编制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出,三峡工程的修建利大于弊,应趁早修建,推荐“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可行性实施方案。

三、世纪工程三峡大坝的启动和建设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三峡工程的建设正式进入施工准备阶段。同年11月12日,葛洲坝首批1000余名职工,98台(套)设备进入三峡现场。

1994年12月14日,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长江西陵峡三斗坪中堡岛开工建设。在开工典礼会场上,“长江葛洲坝工程局”改制为“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公司”,入列全国首批大型试点企业集团。

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转入二期工程建设。很多人应该都在电视上见证过当时截流时的场景。

1999年8月,开挖完成后的双线五级船闸,进入闸室直立墙施工阶段。

1998年9月,三峡大坝左岸厂房坝段混凝土施工场景。

2002年,那时候的中堡岛已经消失,三峡左岸大坝初具雏形。

2002年11月7日,三峡左岸电站首台机组——2号机组转子顺利吊装就位,标志着三峡首台机组的大件安装基本完成,进入总装阶段。

2003年7月10日,三峡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2004年,全面运行中的双线五级船闸。

2006年,三峡大坝全线浇筑到顶,大坝全线建成,达到海拔185米设计高程。

2007年5月1日,葛洲坝集团承建的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完建工程提前两个月完工并实现双线恢复通航,施工中将单扇重达850吨号称“天下第一门”的三峡船闸两扇人字门整体提升10米,且在空中悬挂3个多月不变形,混凝土浇筑完工后又精确回落归位,创造了新的施工奇迹。

2009年,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2010年,三峡工程首次实现试验性蓄水至175米正常蓄水位目标。

2012年7月2日,三峡地下电站最后一台机组——70万千瓦27号机组正式并网投产发电。至此,三峡地下电站6台机组全部投产,三峡地下电站建设全面完工。

2016年9月18日,三峡升船机正式进入试通航阶段。

2020年,三峡工程应对建库以来最大洪峰75000立方米每秒洪水。

2020年11月1日,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根据验收结论,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工程质量满足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总体优良,运行持续保持良好状态,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全面发挥。从蓄水至2020年8月底,三峡水库累计拦洪总量超过1800亿立方米。2010年、2012年、2020年入库最大洪峰均超过70000立方米每秒,经过水库拦蓄,削减洪峰约40%,极大减轻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压力。

2025年,据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同年,三峡水运新通道提上日程。

以上素材均为网上收集整理,如有不妥欢迎批评指正!

0 阅读:0
浩航浏览趣事

浩航浏览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