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场围满了学生和人民群众们,他们前来观看法院会对这位杀人犯做出什么样的判决。
出乎意料的是,这名即将被判处死刑的犯人却没有表现出一丝的恐慌,而是一脸平静的等待着什么。
后经过审判长雷经天最终的宣判,此人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宣判结果一出,围观的观众瞬间炸开了。他们有的人高声欢呼,有的人却极力反对,一时间审判场陷入了混乱之中。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这场喧闹,只听骑马的人高呼:信,毛主席的信!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现场的人瞬间安静了下来。
雷经天见到来信后瞬间紧张起来了,犯人的脸上此时却露出了笑容,可见他之所以能保持平静就是在等待着此信的到来吧。
那么为什么会在这紧要关头传来毛主席的书信呢?毛主席又究竟会在书信中下达什么样的指示呢?
【逼婚不成,残忍杀害刘茜】
这个犯人名叫黄克功,他之所以要被判处死刑就在于他杀了人。
黄克功1911年出生于江西南康,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加入了红军,跟随红军参加过各种战斗,并且在井冈山斗争和长征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也得到了红军将领们的重视。
在红军长征胜利后,黄克功被任命为抗日军政大学第十五队队长一职位。
他任职期间,结识了队里的女学生刘茜。这个刘茜长的亭亭玉立,再加上她思想进步,勤奋好学,这使得许多人都对她心生爱慕,黄克功也是其中一员。
刘茜是山西省定襄县人,她出生在一个军旅家庭中,父亲是阎锡山部下的一个旅长。但是她从很小很反感军阀们封建落后的统治思想,再加上接触了一些进步书籍,所以她一心想去追求革命。
当她在太原市读中学的时候,她就跟几个同学一起冒险躲过了敌人的封锁来到了延安地区,奔向共产党。
由于当时的刘茜还是一个懵懂的小女孩,她满脑都是革命热情和对共产党员的敬仰。所以对于参加过革命斗争,立过战功的黄克功,她也是很有好感的。
俩人互有情愫,自然也就很快的开始了恋爱。可刘茜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自己的这一决定让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黄克功在革命期间立过不少战功,但是他一直是一个功高自傲且十分独断的人。仗着自己年纪轻轻就成为红军的团级干部,所以在为人处事方面都非常蛮横无理。
俩人在恋爱期间,刘茜也慢慢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时不时会对他进行劝诫。但对于她的劝说,黄克功却一点都不在意。
久而久之,刘茜也就对黄克功无感了,甚至有些厌恶他。
1937年9月,陕北公学成立,刘茜和同学们来到了陕北公学进一步学习,黄克功则继续留在抗大担任队长。于是俩人就开始了异地生活,在这期间刘茜多次向黄克功写了分手信,但是都被他拒绝了。
而且在黄克功心里觉得,刘茜之所以要跟自己分手就是因为她在学校接触到了新的男同学,导致她移情别恋了。
对此,黄克功心里满是怒火,于是黄克功开始强行要求刘茜跟他结婚,刘茜对此是当然反对的。
后来黄克功收到刘茜的一份来信,信上写着“我希望我的爱人变成精神上的爱我者”。
刘茜还在信中坚决的表明了,她要和黄克功断绝恋爱关系。这彻底的激怒了黄克功,在他认为这是对他最大的侮辱。
1937年10月5日的傍晚,怒气冲冲的黄克功来到陕北公学,他假借谈事为由邀请刘茜来到河边散步。
在聊天中,黄克功再次提出让刘茜跟他结婚,可是刘茜早已铁了心的要跟他分手。俩人没聊两句后变开始发生了争吵,而且越吵越严重。
黄克功冲动之下拔出了随身携带的手枪,并朝着刘茜开了一枪,刘茜应声倒地。
一时间黄克功也有些慌忙,但是他居然丧心病狂的朝着倒下的刘茜又开了一枪,也正是这一枪结束了刘茜的生命。
意识到自己闯下滔天大罪后,黄克功却没有太过慌张,他冷静的将刘茜的尸体藏在了河边的一块巨石的后面,然后回到案发现场将证据一一破坏,最后返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到家后他还将自己身上沾有血迹的衣服洗干净。
【真相大白,妄想以功抵过】
第二天一早,刘茜的室友见她一夜未归,就非常匆忙的将此事告诉了学校的老师。老师就带领着学生到处寻找刘茜。据有的同学说,他们曾在昨天晚上看到刘茜和黄克功俩人在学校里散步。
于是同学们便向黄克功询问刘茜的下落,但是黄克功却装着一脸茫然的说:当天晚上自己就和刘茜简单的聊了两句之后就离开了。
好在后来学生们在河边找到了刘茜的尸体,看到自己的同学无辜遇害,学生们都非常愤恨不已。他们赶忙将此事告诉了队长李干辉。在李干辉的带领下,一行人找到教育长罗瑞卿,向他报告了此事。
得知此事后,罗瑞卿非常重视,马上转告了中共中央。学校学生无辜被杀,这使得领导干部们非常震惊?他们指示法院等相关机构务必将此事调查清楚,找到杀人凶手,并且要依法处理。
后来经过司法人员对刘茜的尸体进行检验,发现她是被凶手正面杀害的。这么说凶手向她开枪时,俩人一定是在交谈。根据这一线索再加上同学们提供说,当天晚上看到黄克功和刘茜俩人一起散步,所以司法人员推断黄克功有着最大的嫌疑。
于是他们立马将逮捕了黄克功,谁知,黄克功对自己杀人的行为供认不讳,他一上来就承认是自己杀了刘茜,但是他认为自己做的没有错,因为刘茜玩弄他的感情,拒绝他的求婚,是对一名革命军人的最大侮辱。可见黄克功还沉浸在他的自大和自傲中。
中共中央决定由雷经天来审理黄克功枪杀刘茜的案件,但是接手这个案件后,雷经天却要面临很大的压力。
因为黄克功作为一名立过不少战功的革命战士,在案发后,有不少的领导和战士们出面给他求情,他们认为黄克功为了党和人民曾在许多战争中浴血奋战,功不可没。
现在国家尚且还处在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这时候这是用人之际。可以派黄克功去往前线,让他上阵杀敌来将功赎罪。
但是延安公学的同学和老师们认为黄克功罪不可恕,他作为一名军级干部,本来就是要严格遵守党规法规的,但是他知法犯法,本就该罪加一等。
现在全国都在团结的抗击着日本侵略者,可是他却将枪口对准一个年轻的同胞。这简直罪恶至极,必须立马判处死刑。
黄克功在被关押后,并没有感觉到丝毫慌张,因为在他心中,他觉得自己立过赫赫战功,杀死刘茜只不过是件小事情,他所造成的影响抵不过他的贡献,所以他一直自信满满,相信党组织在衡量之后就会将他给无罪释放的。
其实他能如此的自信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前不久国民党的统治区内就发什么了一件类似的案件。
国民党的一个名叫张灵甫的将领,他由于和自己的妻子爆发了感情纠纷,一气之下枪杀了妻子。不过在这个事件发生之后,张灵甫并没有受到法院的制裁,原因就在于张灵甫为国民党立过战功,他深受蒋介石的重视,蒋介石因此赦免了他。
有了这个案例做前车之鉴,黄克功也确定中共中央不会判处自己死刑的,最多也就会派自己上前线,将功赎罪。
而且他还天真的给毛主席写信为自己开脱:他表达了自己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忠诚及贡献,并希望毛主席能给他一个机会,他愿意改过自新,继续为国家和人民战斗。
【顶着巨大压力,依法做出公正判决】
在双重的压力下,雷经天陷入了两难之中,雷经天是一个刚正不阿的审判官,他一直坚信这心中的公平和正义,他在内心是十分反感黄克功这种功高自傲的人。但是迫于上级和众多人民群众的压力,他也不敢随便的就下抉择。
于是他也给毛主席写了封书信,想看看毛主席的意见。不过他迟迟没有收到毛主席的回信。
黄克功枪杀刘茜的案件不仅在边区掀起了轩然大波,而且还在国民党方面传的沸沸扬扬。他们想借此事件大肆炒作:说共产党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好在这个时候罗瑞卿给了他支持,罗瑞卿虽然一直对黄克功所做的贡献非常满意,但是在此事件上他认为一定要坚持依法判决。
他说道:对自己的同胞开枪,这简直就是无视党纪法规,所以这种事情我们一定要严厉杜绝。
10月11日,经过中共中央商讨后决定,由雷经天秉持着法律公平公正的原则来判决此案件。
对黄克功的审判终于开始了,审判的地点是陕北公学,现场一瞬间就围满了前来观看的学生、人民群众还有一些领导干部们。
他们之间议论纷纷,对于即将做出的审判结果也是各种猜测。有的人认为黄克功功大于过,不会被判处死刑的,有的人认为他罪孽深重,罪该万死。
这时雷经天宣布了审判正式开始,他先是读出了法院对黄克功罪行的控告,指控他违反边区法律,无辜杀害革命同胞,罪至死刑。
然后他又问黄克功在执行枪决前有什么别的请求,黄克功却没有立马回答,他将自己的上衣脱掉露出了他满是伤疤的后背。
然后他问到雷经天:我为革命出生入死这么多年,身上的伤疤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我最终避免不了一死,能不能让我在战场战死。
黄克功的话使得他在场的战友们失声痛哭起来,他们纷纷站出来给他求情,希望雷经天能答应他的要求,一些人民群众也开始为他感到惋惜。
但是面对这些人的求情,雷经天知道丝毫没有一点动摇,他作为一名法官,必须依法审判,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庄重严肃的下达对黄克功判处死刑的决定。
正当行邢队押送黄克功前往刑场的时候,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马背上的战士大声的喊着:“信,这是毛主席来信。”
一瞬间现场的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他们所有人都睁大眼睛盯着这封来信。
黄克功这时变得非常激动,因为此时他还抱有一丝期待,希望毛主席会赦免他,同意他戴罪立功的要求。同样紧张的还有雷经天,他不知道毛主席会在信中做出如何的指示。
因此当他打开信封,大声的朗读内容时,全场的人都屏住了呼吸。毛主席在信中写到:
“黄克功是一名老红军,为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事业立下过汗马功劳。所以处罚他党组织刚到非常惋惜和心痛。但是他身为党员干部,藐视法律,做出如此恶劣行为。为了党的革命事业,为人民群众我们必须对他处以死刑。”
等雷经天朗读完书信之后,黄克功脸上的微笑也慢慢消失,取代的是痛苦和扭曲。
随着刑场的一声枪声响起,这个杀人犯也受到了他应得的法律制裁。
黄克功的案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严治党,坚持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任何人违反法律都要受到应有的惩罚。
毛主席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对于雷经天的支持,也体现了我党一直坚持的尊重和拥护法院的判决,是我党早期依法执政的具体体现,和我党领导人强烈的民主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