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说:战友情谊骨髓里的默契

迪华看小说 2025-04-06 13:26:50

雨水顺着市政公司办公楼的玻璃窗蜿蜒而下,像是无数条透明的蛇在窗面上爬行。周志强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办公桌上那个已经掉漆的军绿色保温杯。

"老周,又在发呆呢?"隔壁工位的李大姐探过头来,递过一叠文件,"这是东郊道路改造的验收报告,王主任让你再看看。"

"好。"周志强接过文件,声音低沉而平稳。十五年如一日,他始终保持着这种军人特有的简洁应答方式。

办公室里空调嗡嗡作响,同事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周志强翻开文件,用红笔在几处数据旁做了标记。他的办公桌永远是最整洁的那个——文件分类摆放,文具各归其位,连电脑键盘都擦得一尘不染。这些习惯,都是十二年前从部队带回来的,改不掉,也不想改。

"听说新来的副总经理今天到任,"财务科的小赵压低声音,"据说是从部队转业的,副营级干部呢。"

周志强手中的笔微微一顿,又继续在文件上勾画。部队转业干部并不罕见,市政系统里不少。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再摸摸已经有些稀疏的头发,轻轻叹了口气。

十五年前,他也是穿着笔挺的军装,胸前别着三等功勋章离开部队的。那时候他以为,凭自己在工程兵部队学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地方上一定能有所作为。可现实是,他成了市政公司工程科一名普通科员,一干就是十五年。

"周工,"办公室的小刘敲门进来,"王主任说十分钟后全体会议,新领导要跟大家见面。"

周志强点点头,合上文件。他起身整理了一下衣领,习惯性地挺直腰板。镜子里的男人已经四十有五,眼角爬满细纹,但身姿依然挺拔如松。

会议室里人头攒动。周志强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目光平视前方。当公司总经理陪同新领导走进来时,他的瞳孔猛地收缩了一下。

那个穿着深色西装、面带微笑的中年男人,即使过了十二年,周志强也能一眼认出来——张建军,他曾经的排长,后来的副营长,1998年抗洪时和他一起在决堤口扛沙袋的战友。

"这位是张建军副总经理,从某集团军工兵团转业,今后分管工程和项目工作..."总经理的介绍声在耳边响起,周志强却感觉声音越来越远。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年鄱阳湖大堤决口,他们连奉命抢险。暴雨中,张建军带头跳进湍急的水流打桩,周志强紧随其后。一个浪头打来,周志强被卷入漩涡,是张建军不顾危险把他拉了上来。两人在齐胸深的水里泡了整整两天,肩膀被沙袋磨得血肉模糊...

"下面请张副总讲话。"掌声把周志强拉回现实。

张建军站在前面,目光扫过会议室。当他的视线落在周志强身上时,明显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恢复如常。

"很高兴加入市政公司这个大家庭..."张建军的声音沉稳有力,和当年在部队训话时一样。

会议结束后,周志强快步走出会议室,心跳如鼓。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位曾经的上级、战友。是装作不认识?还是主动相认?十二年过去,物是人非,一个是公司副总,一个是普通科员,差距不言而喻。

"周志强!"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周志强转身,看到张建军大步走来,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老周!真的是你!我刚才还以为看错了!"

"张...张副总。"周志强下意识地立正,却又觉得不妥,动作有些僵硬。

"什么副总,叫我建军就行!"张建军一把抓住周志强的手,用力摇晃,"老天,十二年了啊!你怎么一点都没变...哦,头发少了点。"他笑着拍了拍周志强的肩膀,就像当年在军营里一样。

周志强嘴角微微上扬,但很快又抿紧了。他注意到周围同事投来的好奇目光,不动声色地后退半步,"张副总,恭喜您。"

张建军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笑容收敛了些,"下班后一起吃饭?咱们好好叙叙旧。"

"今天恐怕不行,我家里有事..."周志强婉拒道。

"那改天,一定。"张建军点点头,又看了周志强一眼,才转身离开。

回到工位,周志强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他没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与老战友重逢,更没想到对方还记得自己。在部队时,张建军是军校毕业的军官,而自己只是个义务兵,虽然因为那次抗洪抢险成了生死之交,但阶级差异始终存在。

接下来的日子,周志强刻意避开与张建军单独接触的机会。每当在走廊遇见,他都只是简单问好就匆匆离开。但办公室里关于他和"张副总关系不一般"的传言却渐渐传开了。

"老周,听说你和张副总是老战友?"一天午休时,李大姐忍不住问道。

周志强摇摇头,"只是认识而已。"

"得了吧,"小赵插嘴,"有人看见张副总办公室挂着抗洪抢险的照片,里面有你呢!"

周志强心里一紧。那是1998年鄱阳湖抗洪结束后,全连的合影。没想到张建军还留着,还带到了新单位。

两周后,工程科接到一个重要项目——市体育馆改造工程。按惯例,这类项目应该由周志强负责,他在这方面经验最丰富。但任命下来时,负责人却是刚调来不久的年轻工程师小林。

"王主任,这个项目..."周志强忍不住去问科长。

王主任推了推眼镜,神色有些尴尬,"老周啊,这是上面的意思。张副总说...说小林学历高,思路新,适合这种现代化项目。"

周志强点点头,没再多说什么。但心里明白,这是张建军在避嫌,不想让人说他照顾老战友。

更让周志强不安的是,同事们看他的眼神越来越奇怪。有人开始有意无意地在他面前提起"关系户",还有人在背后议论"平时装得那么正直,原来早就攀上高枝了"。

一天下班后,周志强经过张建军办公室,听到里面传来争执声。

"...张副总,周志强的能力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这次评优又把他拿下来?"是王主任的声音。

"正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的能力,才更要注意影响。"张建军的声音很严肃,"我和他确实有战友情谊,但越是这样,越不能让人说闲话。"

"可这对老周不公平啊!"

"我知道...再等等吧,等过了这段时间..."

周志强悄悄离开,心里像压了块石头。他明白张建军的苦衷,但这样的"特殊对待"反而让他更加难受。在部队时,他们可以生死与共;可在地方单位,一点战友情谊却成了负担。

那天晚上,周志强翻出珍藏的军装照,看着年轻时的自己和张建军并肩而立的模样,久久不能入睡。凌晨三点,他做了一个决定。

第二天一早,周志强向人事科递交了调职申请,请求调到下属的市政设施维护站工作。那里条件艰苦,常年户外作业,没人愿意去,所以申请很快就被批准了。

调令下来的那天,周志强正在收拾办公桌。张建军突然推门进来,脸色阴沉。

"为什么?"张建军把调令拍在桌上,"老周,你这是什么意思?"

周志强平静地看着他,"维护站缺人,我正好有相关经验。"

"放屁!"张建军罕见地爆了粗口,"你是不想给我添麻烦,对不对?"

办公室里的其他人都识趣地离开了。周志强沉默片刻,轻声道:"建军,我们都明白,现在这样对谁都不好。你在上升期,不能因为我受影响。"

"我不在乎那些!"张建军一拳砸在桌上,"当年在鄱阳湖,你为了救我差点被冲走,现在让我装作不认识你?"

"那是两回事。"周志强摇摇头,"那时候我们是军人,生死与共是天职。现在...你有你的前途,我不能再拖累你。"

"拖累?"张建军的声音有些发抖,"老周,你知不知道,这些年我一直在找你?转业时我特意选了这座城市,就是因为听说你在这里..."

周志强愣住了。他没想到张建军还记得当年的承诺——退伍后要互相照应。

"把调职申请撤回来,"张建军抓起那张纸,"我已经和总经理说好了,下个月就提拔你当工程科副科长..."

"不。"周志强坚定地摇头,"建军,正因为我们是战友,我才更不能接受。你知道我的脾气。"

两人对视良久,张建军终于长叹一声,"你还是老样子,倔得像头驴。"他苦笑着摇头,"当年在堤坝上,我叫你撤退,你偏要留下来陪我堵缺口..."

周志强也笑了,"那次你骂了我半小时,最后还是给我记了三等功。"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又回到了并肩作战的岁月。

"至少让我请你吃顿饭,"张建军说,"就当...送行。"

周志强点点头,"好。"

下班时,突然下起了大雨。周志强站在办公楼门口,看着雨中模糊的城市轮廓。十五年了,他第一次感到如此轻松。调去维护站意味着更辛苦的工作,更低的待遇,但他知道,这是对两人最好的选择——既保全了张建军的前途,也维护了自己作为军人的尊严。

"老周!"张建军撑着伞跑过来,"我送你回家。"

雨中,两个中年男人共撑一把伞,背影渐渐消失在街道尽头。就像多年前那个雨夜,他们肩并肩站在决堤口,用身体挡住汹涌的洪水。

有些情谊,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褪色;有些选择,看似退让实则坚守。周志强知道,无论身在何处,他们永远都是战友。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迪华看小说

迪华看小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