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车祸了,你是先慌忙地给保险公司打电话,还是冷静地掏出手机拍照取证?
搞错这个顺序,轻则理赔打折,重则自己掏腰包,甚至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你敢信?
2023年5月,江苏徐州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儿。
一辆车在高速上被追尾了,本来只是小刮小蹭,双方合计着都是小事,挪到路边准备私了。
结果后车司机估计是油门踩猛了,没刹住,又Duang的一声撞了上去,这下可就严重了。
交警来了之后,不仅要处理第二次事故,还判了第一次被追尾的车主一个次要责任。
为啥?
因为你没及时报警,也没在后方设置警示标志啊!
你说冤不冤?
你品,你细品,这责任认定的背后,藏着多少门道!
别以为都是小事,处理不好,分分钟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这就不得不提到赵先生的遭遇了。
赵先生在路口开车,和一辆左转的车撞了个正着。
俩人下车一顿争论,都觉得是对方全责,谁也不想让步。
想着反正都有保险,干脆直接报保险得了,省事儿!
结果呢?
两家保险公司开始踢皮球,扯了三个月都没搞定。
最后赵先生实在耗不起了,只能认栽,自己掏钱修车。
更惨的是,赵先生咽不下这口气,咨询律师后决定起诉对方车主。
你猜怎么着?
因为没有交警的责任认定书,法院压根没法判断谁对谁错,直接驳回了赵先生的诉讼请求。
说白了,没有交警的“盖章认证”,你就算浑身是嘴也说不清啊!
这责任认定书,就是保险理赔和法律维权的“黄金凭证”。
下次遇到责任不清的事故,千万别想着息事宁人,赶紧开双闪、摆三角牌(高速上要放在150米外!
),然后拨打122,让交警来主持公道。
有了责任认定书,也别以为万事大吉了。
这年头,保险公司的服务也是参差不齐。
上海的王女士就比较幸运,她上次在高速上被追尾,第一时间报警拿到责任认定书,半小时后报保险,修车款当天就到账了。
而且,她的保险公司还提供了免费的代步车,全程跟进维修进度,让她省了不少心。
也有像李师傅这样“点儿背”的。
李师傅在北京的停车场被剐蹭了,对方司机着急走,想私了。
李师傅寻思着都是小事,没报警直接报了保险。
结果保险公司来了一看,说你这“现场破坏”了,只能赔70%。
剩下的30%,李师傅只能自己掏腰包。
更郁闷的是,事后李师傅联系私了的司机,对方压根不认账了。
想走法律途径?
没报警,没证据,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私了这事儿,可得掂量清楚。
如果双方都同意私了,也不是不行,但你得记住,必须拍照留证!
全景照、特写照、驾驶证、行驶证,一个都不能少。
最好再搞个书面协议,把事故经过、责任划分、赔偿金额写得清清楚楚,双方签字画押,免得以后扯皮。
但如果遇到以下情况,千万别犹豫,直接报警:对方狮子大开口,或者你发现对方酒驾、没驾照,或者你对事故责任压根没概念,那就赶紧报警,让交警来处理。
还有一种情况,比上面说的都更紧急——那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儿!
2022年,广州车主陈先生在隧道里追尾了一辆油罐车,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救人,而是给保险公司打电话,咨询理赔流程。
结果呢?
他忘了报警和设置警示标志,导致后方车辆避让不及,再次发生碰撞,造成3人受伤。
陈先生不仅要承担巨额赔偿,还差点被追究刑事责任。
更可怕的是,陈先生的追尾还导致油罐车轻微泄漏,隧道里弥漫着汽油味,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交警紧急疏散了隧道里的车辆和人员,封闭了隧道进行处理,造成了长达数小时的交通瘫痪。
说句不好听的,这时候你还想着报保险?
命都快没了,还想着那点钱?
记住,遇到人员伤亡、危险品运输、车辆无法移动的事故,必须先救人,再报警,安全第一!
保险可以稍后打,但安全和责任不能拖。
保险公司也知道这些门道,他们现在也加强了对理赔人员的培训,强调事故处理流程的标准化。
理赔人员接到报案后,会主动引导车主报警,并告知需要提供的证据材料。
大家在遇到事故后,也要积极配合保险公司的引导,提供真实、完整的事故信息,以便顺利获得理赔。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出车祸后到底该怎么办?
记住这个“三看原则”:一看人员,有人受伤先打120;二看责任,责任明确可私了或报保险,责任不清立刻报警;三看损失,小损失算清保费涨幅再决定,大损失必须报警。
报警是为了定责和留证据,报保险是为了赔钱,顺序取决于事故严重程度和责任清晰度。
千万别搞错了,不然吃亏的可是你自己。
愿你每次出行都平安顺遂,但万一真遇到事故,也别慌,记住这些“保命”的原则,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希望各位老司机、新司机都能牢记于心,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交通环境。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