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e-tronGT:颜值界的扛把子,销量界的“小透明”

爱驾天下 2025-04-01 21:40:59

这车开上路绝对拉风,可惜买单的人太少了

都说“颜值即正义”,但奥迪e-tron GT用实力证明:在电动车市场,光靠脸还不够。这款被车迷称为“电动西装暴徒”的轿跑,明明有着保时捷Taycan同款基因,却在中国混得连亲妈都快不认识了,这车为啥成了“买得起的看不上,看得上的买不起”的典型?

一、定位模糊

和Taycan同平台不同命:e-tron GT与保时捷Taycan共享J1平台,性能接近。但奥迪的品牌溢价远低于保时捷,相比“四环”消费者更愿意为“盾徽”买单。Taycan凭借保时捷的运动基因和品牌光环,即使价格更高,销量仍远超e-tron GT。

续航短板影响实用性:CLTC续航仅480km,而隔壁极氪001 FR卖76.9万就能跑610公里,特斯拉Model S Plaid更是达到637公里。花百万买个续航不如国产30万车型的“花瓶”,土豪们也不傻啊!

定价玩成过山车:刚上市的时候大喊109.98万,结果限量20台都卖不完,然后官方降价34万,虽然性价比高了不少,却让早期车主不满,而且削弱了豪华电动车的保值预期。

现在二手车商看见这车都哆嗦——准新车60万,跑多一点的RS版60不到就能买,谁还敢买?指不定哪天又降十万!

二、智能化被国产车按在地上摩擦

都说电车是“四个轮子的手机”,可奥迪用的还是诺基亚系统

智能化配置落后:e-tron GT的MMI车机系统沿用燃油车架构,当奥迪用语音调空调都不灵敏的时候,新势力都已普及城市NOA和更先进的智能座舱体验了。

辅助驾驶系统不像话:顶配才给L2级辅助驾驶功能,连遥控泊车、自动变道都要选装,激光雷达都没有,而且仅相当于当时国产20万元级水平。新势力都玩城市领航了,奥迪还在炫耀“车道保持”。更扎心的是,800V快充技术明明有(充电18分钟跑300公里),可超充站比特斯拉少得多,实际体验打骨折。

三、认知跟不上市场环境的变化

国产高端电动车崛起:极氪001 FR(76.90万元)、小米SU7 Max(29.99万元)等车型在性能、智能化和价格上全面碾压奥迪e-tron GT,即便是在小米SU7 Ultra上市后极度尴尬的极氪001 FR,在2024年也依然贡献了上千台的销量。而奥迪于2024年6月宣布暂停e-tron GT在华销售,据某门户网站汽车数据,截至2024年10月,e-tron GT销量累计272辆。

百万级电动市场萎缩:2024年Taycan全球月均销量不足3000辆,e-tron GT作为后来者更难突破。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国产高性能电动车,而非传统豪华品牌的高溢价车型。

本土化遇挫后有点懵:2024年6月停售中国版后,在德国连工厂都不要了!布鲁塞尔工厂直接关门大吉,Q8 e-tron产线说停就停,说是要专心搞国产的Q6 e-tron,结果还是拉了一坨大的。连线下4S店销售都说:“这车我们现在主要靠送保险、送保养清库存。”

爱点评

站在2025年的今天回望,原本计划2026年推出的SSP平台(Scalable Systems Platform),这个被大众集团寄予厚望,号称要整合J1平台的高性能基因、PPE平台的豪华扩展性,以及MEB平台的规模化优势的“终极平台”,已经是奥迪在电动化赛道上跌跌撞撞后,手里最后的一张王牌了。

从技术参数看,它确实令人振奋——700km+续航、L4自动驾驶、15分钟快充,这些参数单拎出来个个都能打。但当我们细看奥迪近五年的电动化历程,从2015年A3 e-tron的插混试探,到2021年J1平台e-tron GT的惊艳亮相,再到如今PPE平台Q6 e-tron的遇冷,一个残酷的现实愈发清晰:平台技术≠市场胜利。

在中国车企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式迭代速度下,奥迪这五年磨一剑的平台战略跟的上吗?德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的产业链薄弱,进度一拖再拖,到2030年能不能出来都是个问题。更扎心的是,奥迪自己都等不及了,拉上汽搞的智能数字平台的首款车今年就要上市了,这波左右互搏到底算未雨绸缪还是病急乱投医?

这场电动化的龟兔赛跑,会不会还没等SSP平台登场,裁判就吹哨换赛道了?

0 阅读:1
爱驾天下

爱驾天下

以汽车为核心,做全方位多角度的汽车类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