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俄乌冲突,美国能源巨头赚翻了,仅第三季度就赚了50亿美元,且未来还在接着赚。然而,与此对应的就是欧洲的血亏。可以说,欧洲跟着美国卷入俄乌冲突,不仅都没得到实际好处,还被美国薅羊毛。如今,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在寒冬中醒来,意识到美国的“搜刮行为”,对欧洲是一场灾难。
高通胀席卷欧洲,美国补贴引发不满英国有报道称,欧盟认为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中涉及2310亿美元的补贴条款,对其不公平,应该取消。作为欧洲主要经济体,法国和德国先后对美国法案表现出不快,法国总统马克龙警告美国“不是只有美国会采取高额补贴动作”。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批评美国的扶持政策“过分”,德国总理朔尔茨更是直接警告美国,称美国的做法可能引发一场巨大的关税战。
(美国总统拜登)
俄罗斯总统普京上月曾表示,2022年全年,欧洲因天然气现货定价机制,将损失超过3000亿欧元,而这一切损失只能由民众承担。多数欧洲民众都感受到,在通胀失控的背景下,生活成本暴涨,工资却不见增长,愤怒的民众开始用行动表达自己的不满。英国的铁路、海事和运输工人全国联盟工会就因薪资问题僵持数月,致使首都伦敦长期交通瘫痪。法国巴黎亦是如此,地铁工人要求的涨薪得不到满足,便开始罢工。除了英国法国,比利时和希腊等欧洲国家或多或少受到工人罢工的影响,助推这一切的,是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等商品价格上涨。
高价卖气虹吸企业,美国正在掏空欧洲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及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能源实施了多轮制裁,导致全球能源市场混乱不堪,能源危机加重。但是美国能源巨头却以高出市场价3-4倍的价格卖给欧洲能源。美国商业内幕曾报道,美国一艘成本6000万美元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卖到欧洲可以赚2.75亿美元,涨幅358%,除去运输等成本,美国每艘LNG船能赚一亿美元以上。
面对美国能源巨头的攫取暴利、大发战争财,马克龙依旧表达了对“跨大西洋联盟”的期待,认为美国的做法不是“做朋友应该有的行为”,国家之间谈朋友,马克龙这一想法未免有点天真了。
(美国LNG船开往欧洲)
除了利用能源大赚一笔,拜登的《通胀削减法案》也正在对欧洲投资形成虹吸效应。比如,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因美国补贴转向美国市场;西班牙跨国企业伊比德罗拉计划将未来两年内投资额的50%置于北美市场;法国赛峰集团准备在法国投资,但是由于欧洲能源危机,计划被迫延后。美国用不正当补贴卷走原属于欧洲的投资,也是这次英法德先后“警告”美国的原因,对产业的投资是国家的未来,美国这就相当于是割走了这些国家的可能性。然而,欧洲虽然怨气大,对此却也没有找到有效应对的方法,美国不太可能重新审查法案,欧盟又不愿意效仿美国提供补贴,欧洲企业要生存,也只能选择用脚投票。
(欧洲地铁工人罢工,乘客滞留地铁中)
法德带头,欧洲开始寻求其他出路这样的形势下,法德等欧洲国家也在“多条腿走路”,从美国之外寻求可能拯救经济的机会。朔尔茨访华时,便带了一个超级豪华的企业家天团,其中包括大众、宝马、西门子、阿迪达斯等等众多中国人熟悉的德国品牌。德国《商报》还透露,当时有100多家德企都想来中国,无奈飞机没有那么位置。从这一细节中,也能看出,德国不愿与中国庞大的市场脱钩,毕竟,中国已连续六年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
在朔尔茨访华时,马克龙还想搭顺风车来华,无奈朔尔茨不带他,此后他也多次表达了希望访华的心情,称法国愿与中国加强在农业、能源、航空等领域的合作,还愿意代表欧盟与中国商讨乌克兰冲突问题。
(朔尔茨抵达中国下飞机)
除了中国,欧洲也在没有忘记“通俄”,路透社近期报道,在欧盟即将对俄罗斯石油实施禁令前夕,欧洲的交易商正在抓紧从俄罗斯买柴油,存在自家的油罐中。当然,这也不是欧洲第一次违背制裁令,购买俄罗斯的东西,在石油、天然气等方面,欧洲还是难以完全割舍下。
然而,需要注意是,欧洲在大的战略方向上还是与美国保持一致的,只是在经贸领域,“亲兄弟也要明算账”。在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寒冬的影响下,欧洲的处境更不易,对利益的诉求比以往更强烈也是正常。这一变化,或将推动美欧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常态。但也不要由此认为在政治议题上美欧会有大的分裂,政经分开一事一议,在经济上欧洲会更主动捍卫自身利益,或许会是这种新常态中的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