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口决堤真相:国民政府以水代兵阻日军,却造成河南大饥荒

小瑀说史吧 2024-08-02 03:43:19
序言

“老蒋扒开花园口,一担两筐往外走,人吃人,狗吃狗,老鼠饿的啃砖头。”

这是1938年河南花园口黄泛区流行的一段歌谣,充分揭露了花园口决堤后的惨状。

那么作为当时民国最高统治者的蒋介石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弃数百万群众的生命于不顾做出这一疯狂的行为呢?

事情还要从徐州会战的失利说起。

从徐州战败到“千古笑柄”的兰封战役,国民党军事溃败导致武汉危急

1937年12月,日军攻克南京,与平津、山东沦陷区遥相呼应。

为了打通津浦铁路,连接南北战场,日军决定乘胜追击,并将津浦和华东重要战略枢纽徐州看作下一个占领目标。

同时国民政府也意识到徐州的重要性,一旦徐州失守,武汉将面临巨大压力。

要知道,自打南京失陷以来,国民政府便把大部分中枢机构迁至武汉,武汉也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

武汉又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长江中游重要交通枢纽,如果武汉有失,中国抗战便会陷入更大被动,因此中日双方在徐州聚集重兵。

1938年4月,国军在台儿庄取得大捷,歼敌两万余人,蒋介石对此大喜过望,决定趁热打铁,调集60万兵力于徐州,准备与日军对决。

但很显然,蒋介石这次失算了,徐州处于平原,易攻难守,日军借助地形优势,大力发挥机械化部队优势,集结25万精锐部队实现对中国军队的包围。

在日军重炮、飞机的猛烈轰击下,徐州守军虽顽强抵抗,但却付出巨大伤亡,蒋介石为了保存实力,紧急命令部队突围,5月徐州陷落。

此后日军大举南下,时任日军第14师团长官土肥原贤二率领2万人进攻河南兰封地区。

为了压制日军势头,蒋介石迅速调集12万人马前往阻击,这其中就有其嫡系部队,装备精良的27军,由心腹将军桂永清统领。

此时的蒋介石信心满满,12万人对战2万人,如此大的规模优势让蒋介石得意的向周围人炫耀就是吃也能把土肥原吃掉。

然而兰封战役打响后,过程却大跌眼镜,这些所谓的嫡系军心涣散,不听指挥,在与日军交手后几乎一触即溃,最后被少于自己近十倍的日军打的丢盔弃甲。

这样的结果让蒋介石非常气愤,称兰封战役是战争史上千古笑柄。

拿下兰封的日军气势更盛,6月上旬占领开封,并沿陇海线向郑州逼近,此时的武汉局势岌岌可危,一旦河南全境丢失,武汉只在旦夕之间。

眼看郑州即将落入日本人手中,蒋介石紧急召开军事会议,会上有些国民党高官提出“以水代兵”的建议以阻挡日军,具体来说就是掘开大堤,引黄河之水拖延日军进攻脚步。

不过代价就是堤坝沿岸数百万百姓将流离失所,千顷良田遭灾,对于造成的危害,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并非不知,但该提议也并非临时起意。

其实早在1937年,受聘于民国政府的德国军事顾问法肯森豪便提出将黄河作为最后的防线,以“决堤”阻止日军的建议。

但蒋介石深知掘堤将关乎河南百万人民的身家性命,故十分忌惮,再加上中国抗战形势尚没有那么严峻,因此法肯豪森的建议就被暂时搁置了。

可如今徐州沦陷,武汉告急,以水代兵的建议自然再次摆到桌面。

以水代兵,决堤花园口嫁祸日军

1938年6月,蒋介石正式同意决黄河之堤阻挡日军,不过决堤并非一件正大光彩之事,而且关乎如此之多的河南百姓生命。

如果公开向郑州守军发出指令势必引起舆论轩然大波,甚至强烈反对,所以蒋介石向20集团军总司令商震发去一封绝密电报,要求其负责决堤。

最开始选择的决口地点是赵口,因为这里堤坝较薄,容易下手,但这里流沙太多,水流不畅,挖了几天也没有多少出水量,只能放弃,后经过勘探才选择花园口。

从6月9日起,国军千余人经过两天两夜不停地挖掘终于挖出了一个口子,为扩大缺口,国军调集几十发炮轮番轰炸后,最终黄河堤岸彻底崩塌。

恰巧当时下了一场暴雨,黄河水位暴涨,导致赵口也决堤了。

赵口和花园口两处水流汇集到一起,黄河之水张牙舞爪般奔涌而出,一泻千里,迅速吞没沿岸的田地村庄。

在此之前,附近的百姓已被赶到10公里之外,如今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洪水冲毁。

对于这样自损自伤的事情,蒋介石是不会承认自己做的,很快便在武汉召开新闻发布会。

指责日本是决堤的凶手,并在军队中挑选一些士兵化装成百姓,控诉日军飞机轰炸堤坝的行为,还伪造了日军炸毁现场的“证据”。

对此日本官方第一时间发出国民党公告不实的消息,日本媒体也纷纷辟谣。

但由于日军在此前就因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臭名昭著,所以对于此次花园口决堤事件,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国内主流社会舆论媒体纷纷谴责日军暴行,民众甚至自发组织抗日救国团体游行抗议,国际上很多媒体的讨伐也纷至沓来,抗日民族情绪被推向高峰。

花园口决堤导致中原地区沦为人间炼狱

花园口决堤极大的拖延了日军的进攻,为保卫武汉争取了时间。

但同时也使河南、皖北、苏北三省四十余县受灾,几十万公顷耕地被淹没,八十九万无辜百姓被溺死,一千余万人流离失所。

由于决堤发生在夏季,成堆的尸体、连日的高温导致臭气熏天、蚊虫肆虐,很快爆发大规模瘟疫,昔日生机盎然的中原大地宛如人间炼狱。

更要命的是泛滥过后的灾区从此成为黄泛区,曾经肥沃的土地变得贫瘠,洪灾之后又迎大旱。

从1942年开始,河南滴水不下,本就产量不高的农作物大幅减产,之后蝗虫压境,所到之处寸草不留。

再加上驻扎在河南的汤恩伯数十万军队强行征集军粮,更加重了河南的粮荒,河南从之前出粮最多的农业大省沦为荒芜千里的赤贫大地。

在天灾人祸的共同作用下,河南终于于1942年爆发空前的大灾荒,三千万人蒙难受灾,三百万人被饿死。

很多灾民只能靠吃树皮、观音土、雁粪度日,有些甚至达到易子相食的惨状。

所以,花园口决堤或许被粉饰为抗日的壮士断腕,但为此付出数百万生命的百姓却成为抗战史上抹不去的记忆之痛。

0 阅读:3

小瑀说史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