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手下的30万东北军呢?为何被软禁54年都没救援

德温的日常生活 2023-12-29 16:59:52

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张学良和西北军总司令杨虎城联手扣留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要求他停止内战,转而抗日。这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

张学良,是东北军的领袖,也是东北王张作霖的儿子。他曾经拥有30万精锐的军队,控制了东北三省。他也是国民革命的重要参与者,曾经与蒋介石结为异姓兄弟,共同反对共产党和日本侵略。

为什么非要发动西安事变呢?张作霖是东北的实际统治者。虽然老张曾经与日本人合作,但后来又反抗日本的干涉,维护了东北的独立和尊严。1928年6月,张作霖在返回沈阳的途中,遭到日本关东军暗杀,身受重伤,不久去世。张学良才27岁,从北平匆匆赶回奉天,接管东北军和东北的局势。张学良与父亲不同,他受过现代教育,有着较强的民族意识和革命理想。他认为,东北不能与中国分离,而应该参与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

他也认为,中国应该团结一致,抵抗日本的侵略,恢复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因此,他加入国民革命军,支持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张学良的这些举动,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誉和尊敬,他被誉为“少帅”,蒋介石也不含糊,给他扣了一顶国民政府二把手的大帽子,两人在一个时间段内真的是好的蜜里调油。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学良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方面,张学良对蒋介石的军事能力和政治手段越来越不满。日抗战时,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不愿意全力抗战,而是想借用日本的力量来消灭共产党,甚至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出卖了中国的利益。这么一看,放弃东北,集中力量在关内抗日,完全就是蒋介石的托词。而且张学良也渐渐发现,自己这个二把手,完全没什么实际的权利。

他放弃了东北的地盘,没有得到南京政府的支持和援助不说,反而被日本人占领了家乡,背负着丧权辱国的骂名,使得东北人民遭受了无尽的苦难。他担任了国民革命军的副总司令,却没有得到蒋介石的信任和重用,反而被排挤和打压,使得东北军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学良决定采取行动,他与杨虎城密谋,策划了一场针对蒋介石的政治行动,这就是西安事变。

他们的目的,是要逼迫蒋介石改变方针,停止内战,转而抗日,与共产党和解,实行民主改革,推动国民革命的进程。张学良并不是个酒囊饭袋,在进行西安事变之前,他对周边的部队进行了严密的部署。东北军和西北军紧密配合,将西安围了个水泄不通,刘多荃率领的第105师和冯钦哉率领的第7军,仍然坚守在原来的阵地,以阻挡中央军的正面进攻。

缪澂流率领的第57军,从原来的位置后撤,移到了渭南一带,以防止中央军绕道攻击西安。于学忠率领的第51军和王以哲率领的第67军,分别驻扎在甘肃和洛川,以监视兰州、平凉、咸阳三条公路,这些公路是连接西北和中原的重要通道,如果被中央军占领,西北军的形势将更加危急。这样一来,西北军形成了一个牢固的防御体系,以期抵挡中央军的压力。

只不过在严密的部署,也扛不住队伍内部出现了问题,在张学良被软禁后,权力被全部收回,就连东北军内部也逐渐分崩离析,这些东北军将领在跟着张学良进了关之后,本来就坐了几年冷板凳,人浮于事,原本的团结也逐渐消磨殆尽。其中最突出的就是53军军长万福麟。他原本是张学良的亲信,但在张学良被扣押后,就直接反了水,53军驻防之地是对西安极为关键的黄河大铁桥和陇海铁路的。

万福麟一声令下,53军浩浩荡荡的撤出了阵地,中央军直接接管了防线,整个东北军的作战体系瞬间崩溃。从这一刻开始,东北军的形势急转直下,直到最后被分割蚕食,原本的天下第1军,沦落成了配角。少了东北军的支持,杨虎城的西北军根本就不够看,只得同中央军开始协商,西安事变虽然逼着蒋介石摆出了态度,但对于张学良来说却是悲剧的开始。

少帅的东北军是他的最大依靠。但是,在他被软禁的一个月内,这支军队就已经面目全非了。国民政府利用这个机会,迅速将东北军纳入了中央军的序列,使其成为中央军的附属部队。东北军的独立性和个性被彻底抹去,它不再是那支忠于张学良的军队,而是变成了一支服从于中央政府的二流军队,再加上一系列改编重组,原有的将领流散各地,连基本部队都打乱重编,根本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东北军的将领和士兵,虽然对张学良有着深厚的感情,却无法为他出头。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军事指挥权,而且还要面对政治上的压力和危险。如果他们敢于营救张学良,就可能遭到蒋介石的报复和清算。所以,张学良的营救行动,在当时的政治和军事环境中,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这也是他被软禁了五十四年,没有一个人能够或者敢于去解救他的根本原因。

0 阅读:285

德温的日常生活

简介:努力让思维变得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