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能源的大棋盘上,欧洲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而近期,一场围绕俄罗斯天然气的风波,正以惊人的速度席卷整个欧洲大陆,让本就复杂的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俄罗斯(资料图)
据环球时报报道,2025 年 1 月 1 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发表声明,由于过境协议到期且乌克兰方面多次明确拒签新协议,自莫斯科时间当日早 8 时起,正式终止通过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欧洲乃至全球引发了轩然大波。要知道,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罗斯通过多条管道向欧洲供气,其中过境乌克兰的管道承担着重要的输气任务,其输气量占俄罗斯对欧输气量的一半左右,约占欧盟国家天然气消费总量的 4.5%。
在这背后,是一段漫长而复杂的历史渊源。苏联时期,便开始建设庞大的天然气管道网络,将西伯利亚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输送到欧洲,成为欧洲能源供应的重要支柱。然而,俄乌冲突的爆发,彻底打破了这种相对稳定的能源合作格局。地缘政治的因素不断渗透其中,使得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天然气过境问题上的矛盾日益尖锐。乌克兰出于自身的安全考量以及在国际政治博弈中的立场,坚决拒绝续签过境协议,试图以此来对俄罗斯施加压力。
随着俄罗斯天然气的突然叫停,欧洲的能源市场立刻陷入了混乱。就在停气前一天,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欧洲 TTF 天然气期货价格一路飙升,收盘时涨幅达到 3.35%,突破 50 欧元,至 50.53 欧元,创下了 2023 年 10 月份以来的新高。这一价格的剧烈波动,直接反映出市场对天然气供应短缺的极度担忧。
天然气(资料图)
从欧洲的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天然气在其能源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年冬季,欧洲的能源需求都会大幅增加,尤其是取暖方面,对天然气的依赖程度极高。而今年的冬天,情况更为特殊。2024 年 12 月,欧洲的气温出现明显回落,相较于前两年的暖冬,偏冷的气候使得取暖消费持续走强。与此同时,欧洲还遭遇了异常的“黑暗无风”气象,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能力大幅下降。据德国经济部消息,在“黑暗无风”期间,德国可用风电同比锐减近 85%。电力供应的紧张,进一步加剧了天然气的消耗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不得不紧急寻找替代能源。美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国,自然成为了欧洲的重要选择之一。早在特朗普赢得大选后不久,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曾主动示好,表示欧盟可能考虑用美国的液化天然气(LNG)替代俄罗斯的进口。从数据上看,美国在欧盟天然气进口结构中的比重确实在不断增长。2021 年四季度,欧盟进口的天然气中,俄罗斯占比 41%,美国仅有 6%;而到了 2024 年二季度,挪威成为欧盟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占比 34%,美国的占比也跃升到 16%。
美国也在积极布局,试图扩大其在欧洲天然气市场的份额。2024 年 12 月中旬,美国液化天然气公司 Venture Global 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天然气出口工厂 Plaquemines 开始投产,这是美国第八座也是规划产能最大的 LNG 出口设施。2024 年 12 月 26 日,首批从该港口出发的 LNG 船预计在 1 月初抵达德国。然而,美国的天然气供应真的能完全填补俄罗斯留下的缺口吗?
国投期货分析师李祖智表示,俄罗斯的乌克兰管道在 2024 年供应了约 155 亿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气,而美国最新建设完工的天然气出口项目,2025 年大概会新增 180 亿方的总出口量,其中已经签订的长协货物里有约 20% - 30%卖给欧洲,加上亚太买的长协也有转售给欧洲的情况,所以从全球市场的 LNG 增量来看,理论上可以覆盖俄气缺口。但短期内,欧洲仍面临用气紧张的局面。一方面,美国在建的一些天然气出口设施原计划 2024 年下半年投产,但出现了推迟,导致新增出口未能及时跟上;另一方面,12 月末欧洲风电走弱带动气电需求增强,天然气去库速度仍然较快,仅靠一季度美国 LNG 的增加量难以彻底扭转欧洲市场近期偏紧的基本面。
天然气(资料图)
除了美国,欧洲也在尝试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获取天然气资源。卡塔尔等天然气生产大国也成为了欧洲关注的对象。但在这个过程中,欧洲面临着诸多挑战。运输成本、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不同气源之间的协调等问题,都给欧洲的能源供应带来了不确定性。
再看欧洲内部,各国之间的反应和应对策略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斯洛伐克、奥地利等国受此次断气影响最为严重,因为它们无法通过海运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在新年致辞中就曾表示,阻止俄罗斯管道天然气通过乌克兰运输将对欧盟所有国家产生“根本性后果”,同时也会导致欧洲的天然气和电力价格上涨。为了应对危机,斯洛伐克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订了长期合同,并采取“替代性”运输方案,但预计这将额外花费 2.2 亿欧元的“过境”费。奥地利则通过向意大利、德国采购天然气来保障国内能源供应,但价格上涨难以避免,这无疑会进一步推高国内的通货膨胀。
而在欧盟层面,对于是否继续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也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波兰和其他 9 个欧盟国家联合提案,呼吁欧盟 27 国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以减少流向莫斯科的收入。但这一提案也遭到了部分国家的反对。西班牙、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家是俄罗斯 LNG 的最大买家,它们在能源供应上对俄罗斯仍有一定的依赖。此外,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也誓言反对对俄能源部门实施新限制,尤其是对民用核能部门的制裁。斯洛伐克总理菲佐更是威胁称,如果天然气供应中断问题得不到解决,斯洛伐克政府可能考虑限制乌克兰的电力供应和对乌克兰难民的援助,甚至阻止欧盟层面的对乌援助。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俄罗斯天然气的停供,不仅仅是一次能源供应的危机,更是对欧洲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一次全面考验。在经济方面,能源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物价水平上升,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和生活质量。许多欧洲企业可能会因为能源成本的飙升而面临生产困境,甚至不得不减产或停产,这将对欧洲的经济增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在政治方面,欧盟内部在能源政策上的分歧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影响欧盟的团结和一体化进程。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可能会在这场危机中凸显出来,给欧盟的决策和协调带来巨大的挑战。在社会方面,能源短缺可能会引发民众的不满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寒冷的冬季,如果天然气供应不足,民众的取暖问题将无法得到保障,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在这场危机中,欧洲需要深刻反思其能源政策和战略。过度依赖外部能源供应,尤其是单一来源的天然气供应,使得欧洲在面对地缘政治冲突时变得极为脆弱。未来,欧洲应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提高能源自给率,减少对进口天然气的依赖。同时,欧洲也需要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积极寻求多元化的合作,建立更加稳定和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
欧盟(资料图)
国际能源格局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欧洲在这场俄罗斯天然气风波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也迎来了调整和转型的机遇。如何在危机中找到出路,实现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将是欧洲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