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阿里巴巴从监管处罚到市场竞争冲击,其发展轨迹备受瞩目。在二十大后,中央对平台经济的态度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转向支持,阿里巴巴在这一背景下的表现尤为引人关注。
012021年4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定阿里巴巴自2015年起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推行 “二选一” 行为,并处以高达182亿元的创纪录天价罚款。这一事件犹如一记重锤,敲响了行业规范的警钟,马云也在之后退出了阿里的董事会和管理层。而随着2022年2月下旬阿里披露22年四季度(二三财年第三财季)的财务数据,我们得以一窥其当下的发展态势。
该季度阿里实现营收2478亿元,同比仅增长2%,但规模净利润达到468亿元,同比增长69%,经营性净现金流创造了874亿元,同比增长9%。这一数据优于市场预期,使得2月23日阿里股价开盘大涨,一度超过100美元每股。然而,随后股价又陷入下跌,2月末收盘于87.79美元。
令人惊讶的是,自2014年9月上市,首日收盘价93.89美元,历经8年多,上市首日买入的股东仍处于亏损状态。若对比20财年和21财年阿里约1500亿的净利润,22财年受罚款和疫情影响,净利润降至600多亿,即便疫情后盈利能力恢复,目前2324亿美元的市值,也显示出其股票估值处于低迷状态。
02剖析阿里的三大战略方向,消费战略对应的中国商业部门,在22年四季度实现营收1700亿元,同比下降1%。疫情冲击供应链,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直播电商的爆发式增长,不断蚕食淘系平台市场份额,导致阿里占比最大的零售商业客户管理业务营收同比下降9%。不过,直营业务如高鑫零售、天猫超市和盒马展现出强大韧性,当季营收744亿,同比增长10%。拉长周期看,22年后三个季度,中国商业部门整体营收虽同比下滑1%,但经调整后的EBITDA达到1464亿元,利润率高达33%,堪称集团的核心造血机,为其他业务持续输血,培育新增长极。
云业务作为阿里第二重要部门,22年四季度营收约200亿,同比增长3%,增速较之前大幅下滑。该部门经营亏损15亿,其中股权激励费用就达18.5亿。当下云计算市场从互联网公司向政府和企业转移,阿里在这一领域面临华为、腾讯和百度等企业的激烈竞争。在国内政务云市场,华为云、浪潮云和中国电信占据前三。虽然阿里公有云业务仍保持健康增长,但混合云收入呈下跌态势。为寻求突破,阿里云在22年于沙特、德国、泰国、韩国和日本新增6座数据中心,加速海外扩张,且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亲自兼任阿里云智能总裁,足见阿里对云业务的重视。
国际化战略对应的海外数字商业板块,因蒋凡的加入而成为2022年阿里的一大亮点。蒋凡自2022年初担任该板块总裁后,成效显著。四季度营收达146亿,同比大增26%,土耳其电商Trendyol和泰国电商Lazada业绩大幅改善。22年四季度,阿里国际商业板块整体经调整EBITDA亏损降至不到8亿,而21年同期亏损29亿。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支持平台公司在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阿里国际零售商业部门目前仅占公司营收6%,未来拓展空间巨大。
03在创新科技研发投入方面,尽管阿里在2017年设立达摩院,拥有含光芯片、磐久服务器等科技成果,且宣称22年技术相关成本费用超1200亿元,但实际上其对创新科技的投入比例偏低。22年产品开发费用555亿元,同比下降3%,且该费用中多为维护现有平台运营成本,真正用于创新研发的费用占比不高。2015财年阿里产品开发费率达14%,到22年四季度已降至5.5%,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仅3.9%,远低于2021年华为22.4%的研发费用率,以及百度20%的研发费用率。
阿里坐拥巨量资金,22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等余额高达5400亿元左右且仍在快速增长,却对硬科技创新研发投入积极性不高。这与阿里基于合伙人控制的公司治理模式相关,合伙人持股比例不断下降,导致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代理成本高。例如,马云持股比例在21年末降至4.5%,22年7月全体董事和高管持股仅2.1% ,但他们对公司经营决策影响巨大,可能导致对内部人的过度激励和研发投入不足。22财年,阿里集团层面股权激励费用达306亿元,此前20财年和21财年分别为317亿元和501亿元,占当年营收比重分别为6.2%和7%,可见此前对内部人激励远超创新科研投入。
作为服务超10亿中国消费者和 3 亿海外消费者、年平台GMV超8万亿元、市值近2万亿的巨型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涉及巨大公众利益。为避免平台公司在内部人利益驱动下过度扩张、侵犯权益或忽视股东回报,国家自21年对平台公司进行整改,取得积极成效。阿里也提出多元化治理的组织战略,23年1月蚂蚁集团改变控制架构,马云表决权比例降至6.2%左右,公司成为无实际控制人企业。
当下,科技创新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扎根中国且利润主要源于中国的阿里巴巴,应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希望阿里在调整公司治理机制后,大幅提高创新科技研发费用率至5%甚至10%以上,助力解决国家卡脖子科技难题,在新的时代浪潮中,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再创辉煌。
文本来源@陈欣教授谈财经的视频内容
第六代传感器
还想涨了?别开玩笑了?
正大光明佛
良心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