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时候,要是碰上调查凶杀案这样的事儿,那可真是困难重重呢。那会儿不像现在,有各种先进的技术和完备的刑侦手段。当时各方面条件都有限,想要把一起凶杀案查个水落石出,得克服诸多难题,所以说在古代去调查凶杀案着实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由于相关技术的欠缺,所能做的最多也就是拿银针来试着检验一下是否中毒罢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是想顺顺利利地把一起案件彻查清楚,那难度可真是大得超乎想象,就如同要登上天去一般,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话说在宋朝时期,有这么一件事儿。包拯,那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凭借着自身非凡的智慧和断案才能闻名于世。而这一回呢,特别神奇的是,他仅仅靠着一副对联,就把一起疑难重重的案件给轻松地破获了呢。这副对联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玄机,包拯又是怎样从中找到破案线索的,这可真让人好奇不已。总之,包拯就是凭借着这看似普通却又不简单的对联,成功解开了案件的谜团,真不愧是断案如神的包青天呐。
新婚之夜
在这一年的冬天,北宋朝廷向全天下发布了一则重要通告,告知众人一个重大消息,那就是将会在接下来一年的春天,在当时的京城开封举办一场极为重要的考试——春闱。要知道,这春闱可不是一般的考试,它每三年才举行一次呢,对于天下的学子来说,那可是能够改变命运、一展才华的重要契机。
要知道,这可是一场属于天下学子的盛大集会。每到特定的时候,那些来自天南地北各个地方的学子们,就会早早地动身前往京城呢。他们为啥要这么着急赶路?其实就是为了能好好准备参加第二年举行的考试,毕竟大家心里都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期望自己能够在这场考试里脱颖而出,名字能够登上那象征着无上荣耀的金榜,从此开启不一样的人生呢。
在那段时间里,开封城一下子涌进了来自各个地方的学子。只见城内各处,都是前来求学或是参加各类考试等活动的年轻学子们的身影,他们从不同的地域奔赴而来,使得开封城在这一时期呈现出热闹且充满着浓厚文化气息的景象,各地的莘莘学子汇聚于此,仿佛给这座城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学子们常常会彼此结伴,一同读书学习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渐渐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莫逆之交。他们会经常互相分享自己读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份美好的期待,盼望着在日后的科举考试等选拔中,能够携手取得好成绩,一同高中呢。
在这群学子当中,有一位姓徐的书生。他,恰好是开封本地人呢。也正因如此,他对那些从外地来的学子们格外关照,一心想着要尽到地主之谊,让外地的同学们在开封能感受到温暖与热情呢。
没过多久的时间,徐公子就结识了好些个“同窗好友”呢。这些人,之后便和徐公子在一起生活啦,大家一块儿吃饭,也一块儿住宿,每天都为着明年的春闱考试而努力做着准备。
徐父和徐母瞧着自家儿子,这年纪也着实不算小了。于是呢,老两口心里就琢磨开了,想着得给儿子张罗一门婚事才行呢。为啥要这么着急给儿子办婚事?原来,他们是想着通过这办婚事的喜事来提前给儿子冲冲喜呢,盼着这一冲喜,能够助力儿子在科举考试当中一举金榜题名呐。
在古时候,婚姻可是相当重要的大事呢。不过那时候的情况和现在可大不一样哦,都是遵循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安排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儿女的婚事,主要是由父母来做决定,然后通过媒婆在中间牵线搭桥、传达双方的情况。而且,在整个安排婚事的过程中,男女双方作为当事人,在结婚之前基本上是不会提前见面互相认识的呢。
徐公子呢,平日里都是和同窗好友一起在桌案前刻苦读书。他一心扑在学业上,平日里根本就没什么机会去接触女性呢。对于这说亲的事儿啊,他也没怎么在意,觉得既然父母操心这事儿,那就让父母自己去拿主意好了,自己还是专心读书为要。
在开封城内,有一户徐家,这徐家在当地那可是算得上一个豪绅之家呢。也就是说,徐家在开封城里面,家境颇为殷实,有着相当的财富和社会地位,是那种在当地比较有头有脸的人家啦。
另外呢,徐公子的长相那可是相当出众,完全称得上是一表人才呢。而且,他的文采也非常不错哦,年纪轻轻就已经在科举考试中中了举人啦。如今呢,他又在积极准备考进士呢,照这样发展下去,他以后的前途那肯定是不可限量的,未来必定一片光明呢。
所以,有不少人心里都存着这样的念头,想着要和其攀上亲戚关系呢。
徐家父母呢,为了给儿子挑选一个合适的女孩子,那可是花费了不少心思。他们经过一番仔仔细细地挑选,最终总算是挑中了一个很不错的女孩子。这个女孩子不仅模样长得端庄大方,而且还特别知书达理呢。
话说有这么两家,各方面条件都挺相当的,可以说是门当户对呢。而这两家的年轻人呢,彼此相处下来,对对方也没啥不同的看法。既然如此,在热心的媒人的一番精心筹备和安排之下,一场盛大而又热闹的婚礼就顺顺利利地举行啦。
话说在结婚的那一天,徐府可是热闹非凡呢。只见那院门大大地敞开着,处处都张挂起了红红的灯笼,系上了五彩的彩带,整个府邸都被装点得喜气洋洋的。徐府还邀请了众多亲朋好友前来,大家齐聚一堂,共同来见证一场美好的喜事,也就是府上的这对新人要在此刻结为夫妻啦,那场面真的是格外喜庆又温馨。
当然啦,徐公子可没有把最近结识的那些来自四海八方的好友给忘了,还特意发出了邀请呢。
那一天,大家伙儿都聚在徐府里头,热热闹闹地摆开了宴席。从白天一直吃喝到深夜,那场面可真是热闹非凡。你瞧瞧,有的人喝得酩酊大醉,东倒西歪的,有的直接就醉倒在一旁不省人事了,不过每个人看起来都玩得特别尽兴,那感觉,真叫一个不亦乐乎呢。
徐公子与众人一同饮酒,几轮过后,已然酒过三巡。此时,在众人的簇拥之下,他被一路推进了洞房之中。一进洞房,便瞧见了那位头戴红盖头的新娘子,静静地坐在那里呢。
徐公子打小就只一门心思地伏案刻苦读书,对于男女之间的那些事儿压根就没接触过。你瞧,他甚至都从来没和女孩子说过话呢。所以这会儿,他在那儿站了好久,却始终不敢走上前去,更别提开口和人家说话啦,心里头直打鼓呢。
那新娘瞧见丈夫好一阵子都没吭声说话,于是呢,她就主动开了口说道:“我听别人讲哦,自家夫君可是个饱读诗书的大才子呢。我这就出一个对联出来,倒要看看夫君你能不能对得上来。”
只见徐公子先是愣了那么一下,接着便压低了声音问道:“要是对不出的话,那又会怎样呢?”
只见那新娘脸上泛起一抹温柔的笑意,随后却故意做出一副嗔怒的模样,对着新郎说道:“要是你对不出对子,今晚可就没办法和我入洞房啦……”
离奇自尽
新娘心里寻思着,自家这位夫君平日里老是一脸严肃的样子,看着怪无趣的。于是,她就琢磨着借这个当口开个小玩笑逗逗他呢。毕竟自己都已经心甘情愿地和他拜堂成亲啦,又怎么可能会不愿意入洞房,可夫君那严肃劲儿,倒让她忍不住想打趣一下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新郎居然把这事儿给当真了。
瞧啊,就看见那徐公子摆出了严阵以待的架势,那模样,就好像是正在参加科举考试一般呢,神情专注且庄重,仿佛正面临着一场极为重要的考验似的。
就在这个时候,只见那新娘轻启朱唇,发出了如同银铃一般清脆悦耳的声音,接着便不紧不慢、缓缓地念出了一个上联呢,这上联便是——等灯登阁各攻书。
徐公子可能怎么都没想到,他娶的这位媳妇儿竟然是个喜爱读书写字的才女呢。而且,她出的对联那可真是十分巧妙,让人不禁要赞叹一番呢。
要知道这个上联可是有着特别的讲究呢。它的前三个字是同音的,这就很有意思啦,读起来会有一种奇妙的韵律感哦。并且,中间的两个字同样也是同音的呢。更巧妙的是,里面有个“阁”字,而这个“阁”字当中又包含了“各”字,这就暗含着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味在里头啦,真的是设计得极为精巧呢。
与此同时,这上联还描绘出了这样一番景象:丈夫在深夜时分,静静等待着烛灯被点亮,而后登上楼阁,在那一方天地里专心致志地攻读书籍呢。
假如徐公子属于那种风流才子的类型,就算他面对某个对子或者什么难题一时对不出来,那他也肯定会被自己妻子所展现出来的非凡才气给深深折服呢。在这种情况下,他大概率就会直接向妻子去讨教,希望能从妻子那里学到些什么,或者搞清楚其中的门道啦。
在经过了一番彼此间的交流互动之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啦。
最后,缓缓地掀开了那遮挡面容的盖头,随后又让那轻柔的红纱帐落下,两人就这样紧紧相拥,一同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之中。
只可惜,这位徐公子呢,就像是个榆木疙瘩似的,脑筋转不过弯来,一点儿也不机灵呢。
他在那儿静静地枯坐了好长一段时间,就那么一直冥思苦想,感觉脑袋都快要承受不住,像是要炸开了似的呢。不过好在经过这么久的思索,最后还真的让他构思出了一个极为绝妙的下联。
就因为这件事,他心里头那叫一个又羞又恼。他心里想着呢,自己可是读了好些年的书了,怎么着也算是有学识的人了,可没想到如今居然被一个小小的女子给难住了,还被她那样刁难,这可真让他觉得面子上挂不住,心里头别提多别扭啦。
就这样,他在一气之下,直接就从新房里走了出去,而且走的时候还狠狠地摔了一下门,随后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有这么一个人,他离家出走了。当时外面寒风呼啸着,那凛冽的寒风一吹过来,他本来就喝了酒,这会儿酒意一下子就往上涌了起来。整个人变得浑浑噩噩的,脑子也不太清醒了。就这样,他迷迷糊糊地走进了书房,之后便趴在书桌上,渐渐地睡过去了。
当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外面的天色已经完全亮了起来。就在这一瞬间,他的脑海里突然闪过昨天发生的那些事儿,这才猛然意识到,自己昨天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
他原本是打算去找新娘,然后跟她道个歉的。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新娘居然早就已经起床了。瞧她那脸上,可没有丝毫不高兴的样子呢。而且,当她看到他之后,脸蛋上还泛起了几分羞红的色泽,那模样,真是别有一番风情呢。
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徐公子还是开了口,说道:“昨天晚上啊,我没能对得出下联呢,而且还把你一个人就那么给丢下了……”
新娘子脸上露出了疑惑不解的神情,她反过来问道:“你昨天不就是拿‘梧桐’当作题目,然后对出下联了吗?”
徐公子十分笃定地表明,他自己确实未曾对出下联。就在昨天晚上呢,他是一直在书房里睡的觉,这一觉就睡到了日上三竿的时候才悠悠转醒过来呢。
当新娘听到丈夫说出那样的话时,就好似遭受了雷霆的猛然一击,瞬间,她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像纸一样煞白煞白的。
紧接着,只见她满脸泪水,一路哭着快步跑回了自己的房间,然后“砰”的一声,把房门紧紧锁死了,仿佛要将自己与外界就此隔绝开来。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徐公子一直在那儿敲门,可那房门始终紧闭着,怎么敲都敲不开。徐公子心里就琢磨着,这情况不太对劲儿,正常来说不至于敲这么久都没反应的。于是,他也顾不上那么多了,直接吩咐手下的下人,让他们把这房门给撞开,看看屋里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谁也没有想到,当众人来到相应的地方时,出现在他们眼前的竟然是一具吊死的尸体,这场景实在是太出乎大家的意料了,让人不禁感到一阵惊悚和诧异。
包拯破案
话说大婚过后的第二天,那新娘子还身着一身鲜艳的大红嫁衣呢,可谁能想到,她竟然在房梁之上自缢身亡了。这事儿要是传了出去,那肯定是要在京城掀起一阵不小的骚动喽,毕竟这可不是什么寻常小事。
案件刚一接到,开封府尹包拯就立刻出现在了徐府。
包拯当即迅速派人将案发现场严密封锁起来,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进出,以确保现场的完整性,方便后续调查。与此同时,包拯还安排了仵作前去对新娘的遗体进行仔细的查验工作,仵作凭借着专业的技能和经验,着手对新娘的尸体展开各项检验程序,以便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线索,为破解这起案件提供有力的依据。
在这个时候,他向徐府所有人下达了命令,要求府内上下绝对不可以把这桩案子的相关情况往外传扬出去。之所以如此要求,是因为他担心一旦案子外传,就可能会惊动到京师那边,进而对几个月之后就要举行的春闱这件极为重要的大事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经过仔细的一番检查之后,包拯留意到了一个情况,那便是新娘已然并非处子之身了。然而,新郎这边的态度却十分坚决,他一口咬定自己从始至终都未曾和新娘有过同房之事。
你想啊,如果真的有人强行闯进婚房的话,要知道当天夜里徐府可是有很多人的。那么多人在呢,怎么可能会眼睁睁地看着这种事情发生却装作没看见呢,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起初的时候,大家都在纷纷地猜测着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会不会新娘和除新郎之外的其他人存在着某种关系,结果呢,这种情况被新郎给察觉到了。也许是因为觉得太过羞愧,难以承受这样的状况,所以新娘才最终做出了自尽身亡这样令人痛心的选择呢。
不过,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之后,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位新娘在个人生活方面那可是相当的干净、纯粹,没有任何会引起争议或者不妥的情况存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官府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对新郎徐公子展开更为严厉的审问。因为出现了一些状况或者事件,使得官府认为必须要从徐公子这里获取更多确切的信息、查明事情的真相,所以就采取了严加审问他的这一举措呢。
包拯对相关人等进行了长达数个时辰的严密审问。一直审问到从新郎的口中了解到“对联”这件事儿后呢,包拯心里就大致有了谱儿啦,差不多已经有了八分主意咯。
极有可能就在当天夜里,有那么一个人,悄悄来到窗户外面,竖着耳朵偷听屋内两人的交谈内容。
在徐公子走了之后,瞅准这个时机对出了下联,接着便走进了婚房之中。
要知道,就在当天晚上,徐府可是宾客云集,那场面十分热闹,来了好多人呢。然而,大家想想看,那可是宋朝时期,在那个时候,压根就没有如今先进的DNA技术。就这种情况之下,要是想从这么多宾客当中找出那个嫌疑人,这难度可真不是一般的大,简直就如同要登天一样,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包拯经过反复地思考与权衡,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释放徐公子。不仅如此,他还下令封锁关于新娘身死的相关信息,要求徐府这边呢,要装作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维持平日里正常的状态。
与此同时,他当机立断,即刻下达了一道命令,那就是针对昨晚参与了徐府宴会的所有人员,去散布出一条虚假的消息。
有这么一条假消息,它的内容是这样的:皇上拿出百金进行封赏,还会封给官职、赐予爵位,就为了寻找“等灯登阁各攻书”的下联,谁能先对出来,谁就能得到这些赏赐。
徐公子在那日邀请了众多来自天南海北的学子。之后,这些学子看到了相关的某一消息,于是赶忙前往衙门,并且向包拯献出了下联。
在相关情境当中,有这么一个情况,其中有一个人给出了一个下联,内容是:移椅倚桐同赏月。就是说通过描述移动椅子,然后倚靠在桐树旁,一起观赏月亮这样的画面来构成了这么一个下联哦。
话说包拯在查看相关内容时,忽然瞧见下联里出现了“梧桐”这样的字眼。只见包拯神色一凛,当机立断,立刻差遣手下之人迅速行动,将那涉及此下联且带有“梧桐”字眼的相关之人给拿下。随后,便毫不迟疑地将其押送进了大牢之中,紧接着安排人员对其展开严加审问,势必要查清楚这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玄机与情况。
徐公子瞧见眼前这人,一下就认出来了,这不正是自己不久前才结识的那位“同窗好友”嘛。而且,昨晚一个劲儿劝自己喝酒的,也恰恰就是他呢。
在包拯那强大的威压面前,这个人不敢再有丝毫的隐瞒与抵赖,只能乖乖地、老老实实地把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一一承认了下来。
就如同包拯所猜测的那样,就在昨天晚上,包拯亲眼看到新郎徐公子走进书房之后,便沉沉睡去了,就好像陷入了昏睡的状态一般。而就在这个时候呢,有人以梧桐作为题目,隔着窗户对出了下联。
紧接着,他便迈步走进了婚房之中。一进去后,他先是走到蜡烛跟前,轻轻吹了一口气,将那燃着的蜡烛给吹灭了。做完这件事之后,他这才缓缓地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揭下了新娘头上那鲜艳的红盖头。
就在当下这一天,他偶然间瞧见了包拯所张贴出来四处散播的悬赏令。看到这个悬赏令之后,他心里就琢磨开了,心想着,估计是那位新娘凭借着某种特殊的关系渠道,早早地就提前获知了这则悬赏令的相关内容呢。也正因如此,所以在昨天晚上的时候,新娘才会说出那个对联。
他心想着,这定是上天对自己格外眷顾。就在昨晚,靠着那一副对联,他得以与新娘亲近,享受到了甜蜜的时刻。而到了今日呢,竟然又能够蒙受皇上的恩泽。这可真是一件美事,一下子就收获了两方面的好处,实在是太幸运啦。
他担心这人会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于是特意写下了“先到者得”这几个字,就是为了不让那人有足够的时间去琢磨,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毕竟,就昨天晚上发生的那件事来看,能做出那样事情的人,大概率是那种喜欢投机取巧的家伙呢。一般来说,正常做事都是规规矩矩的,而像做出昨晚那种事的,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就是靠投机取巧来达到目的的。
当看到那张悬赏令之后,心里肯定会不由自主地担心起来,就怕被别的人抢先一步把这事儿给办了,然后把赏给领走喽。所以呢,正常情况下,那肯定是会在第一时间就赶紧过来领赏的。
其实,好多人都不知道呢,这背后可藏着包拯精心设下的一个局。那个新娘呢,早在这之前就已经自己结束了生命,离开了人世啦。
瞧,各种证据摆在那儿,嫌疑人的心理防线一下子就崩塌了。面对这些确凿的证据,他再也没法抵赖,最后老老实实承认了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呢。这么一来,徐公子也就摆脱了之前被怀疑的状况,成功洗脱了嫌疑啦。